• 北洋枭雄:袁世凯权力得失录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洋枭雄:袁世凯权力得失录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21.78 5.5折 39.8 全新

库存10件

江西南昌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小王宗仁 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7523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25215562

上书时间2024-11-01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袁世凯可谓妇孺皆知,有人说他是世之枭雄,治世能臣;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独夫民贼;也有人说他是爱国英雄,更有人说他是卖友求荣的小人……本书以清末民初重大历史事件为脉络,再现了袁世凯于朝鲜发迹、小站练兵、戊戌变法、庚子国变、宪政运动、丁未政潮、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签订《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诸多事件中的经营机变,深刻揭示了袁世凯在用权、弄权及权力得失间的“厚黑薄白”。同时,书中也将标签化、脸谱化的袁世凯进行了还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功过是非、真实可信的“新袁世凯”,意在鉴以往、知未来,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历史背景下人性的缺点及思想的偏执,给后人以警示和启发。  



作者简介
王宗仁,山东安丘人,辽宁作家协会会员,因与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创作室主任王宗仁同名同姓,故自称“小王宗仁”。1990年12月入伍,2006年底转业回地方工作。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中国青年报》《前进报》等中央级和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新闻作品700余篇,荣立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曾出版过新闻作品集《回眸》《新闻脉络》,长篇小说《婚戒》《香木》《我叫“二团长”》等。 

目录

章  高起点官场开蒙


早开的官场蒙学


影响中国的结拜


人生选择题


军营初试手段


 


第二章  刀锋上的“朝鲜王”


兵变的机会


初次练兵


甲申政潮步步惊心


王者监国


致命的东学党


 


第三章  天津小站练兵


计夺小站帅印


姓“清”还是姓“袁”


来势汹汹的弹劾案


 


第四章  关于“站队”的生死抉择


帝后之间的抉择


面对义和团的拷问


“东南自保”之下的保与不保


辛丑:是福?是祸?


 


第五章  北洋军的政治舞台


逼出来的警察部队


老佛爷回京


庆袁集团挂牌


一场关于“寿诞”的战争


 


第六章  右手抡大棒,左手玩新政


“二次练兵”阳谋


新政“模范省”


五大臣“西天”取经记


挂了羊头的“新政门”


 


第七章  官场:生死场


彰德秋操之后的“身后事”


丁未权色交易引发的连锁反应


“瞿岑诬陷案”的背后


光绪帝之死


“诛袁”生死劫


 


第八章  辛亥的拐点


不安分的“洹上老叟”


武昌起义被“阴谋家”利用了


大清的“死亡请柬”


诛杀吴禄贞


新官上任“重构棋局”


 


第九章  逼宫戏新唱


掀起南北和谈的盖头


良弼之死“局中局”


逼宫三部曲


 


第十章  南京任职的“空头支票”


全票大总统


蹊跷的“北京兵变”


百日“唐内阁”


 


第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新解


南京临时政府“落幕”


“四巨头宣言”出炉记


 


第十二章  两大政治血案的背后


张振武之死与黎元洪“卖身”


宋教仁血案与“血光团”事件


赵秉钧谢幕


 


第十三章  “二次革命”:让子弹飞


逼到死胡同的大借款


走向“胜利”的失败


 


第十四章  强化集权的“大洗牌”


葵丑外交事件中的赢家


徐树铮绑架黎元洪


铲除异己攻略


 


第十五章  揭秘“转正”黑幕


“名流内阁”的诞生与死亡


总统“转正”一二三


袁氏“新约法”


 


第十六章  现代版的古装戏


徐世昌出山复古


尊孔复古的大戏


 


第十七章  “二十一条”的“阳与阴”


“欧战”硝烟下的“中国方略”


国耻“二十一条”


 


第十八章  “黄袍加身”的“前戏”


模范团:集权制的新产物


段祺瑞下课


别有心计的“摸底调查”


 


第十九章  帝制运动的“捧脚人”


先给自己“照镜子”


袁克定的“太子梦”


洋顾问的“黑算盘”


杨度挂帅筹安会


梁士诒与请愿联合会


不得不说的张勋劝进


 


第二十章  噩梦从“总统变皇帝”开始


总统变皇帝


“五国联合劝告案”背后的较量


杨度中计,蔡锷出京


搁浅的“北洋大船”


划时代的“五将军电”


 


第二十一章  帝制“纸牌屋”


帝制撤销后的“乱战”


南京会议:各方利益的角逐


 


第二十二章  枭雄的落幕


送命的“二陈汤”


留给世界的回声



内容摘要

袁世凯可谓妇孺皆知,有人说他是世之枭雄,治世能臣;有人说他是窃国大盗,独夫民贼;也有人说他是爱国英雄,更有人说他是卖友求荣的小人……本书以清末民初重大历史事件为脉络,再现了袁世凯于朝鲜发迹、小站练兵、戊戌变法、庚子国变、宪政运动、丁未政潮、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签订《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诸多事件中的经营机变,深刻揭示了袁世凯在用权、弄权及权力得失间的“厚黑薄白”。同时,书中也将标签化、脸谱化的袁世凯进行了还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功过是非、真实可信的“新袁世凯”,意在鉴以往、知未来,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历史背景下人性的缺点及思想的偏执,给后人以警示和启发。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主编推荐
王宗仁,山东安丘人,辽宁作家协会会员,因与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创作室主任王宗仁同名同姓,故自称“小王宗仁”。1990年12月入伍,2006年底转业回地方工作。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中国青年报》《前进报》等中央级和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新闻作品700余篇,荣立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曾出版过新闻作品集《回眸》《新闻脉络》,长篇小说《婚戒》《香木》《我叫“二团长”》等。 

精彩内容

章 高起点官场开蒙

 

早开的官场蒙学

 

历史的进程中常常纠缠着一些宿命的论调,不管你喜欢或者厌恶,它都被一系列或主观或客观的历史过往所倾诉着。历史上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曾经引领一个时代的大人物,在什么时间出生,在什么样的家族出生,一切看似客观既定,但又像是冥冥注定一般。

一个客观既定的出身,似乎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一个历史人物的起跑线。

时间回转到1859年。

这一年,大清国正遭受着太平军、捻军的反清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可谓内忧外患,国事蜩螗。是年秋,淮军名将袁甲三率军剿捻猛攻凤阳临淮关,取得临淮关大捷。袁甲三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老家河南项城的袁家大院也沉浸在一派喜庆的氛围中。侄子袁保中的妾室刘氏产房传喜讯,新添一男丁。这孩子刚出生不久,袁家便接到了袁甲三战事的捷报,族人都称这孩子福大命大造化大。袁保中很高兴,给这个刚出生的胖小子起名为“凯”,言外之意为凯旋而归。这样,按照袁家“志九耀三,保世克家”的家谱辈分,胖小子便有了他的名字:袁世凯。

这一天,是9月16日,农历是八月二十日。

因袁世凯出生地为项城,按时人对达官显贵常用他们的出生地以代其名的官场习俗,同僚及后人往往称袁世凯为“项城”或“袁项城”。

从家世来看,袁世凯算是官三代和富二代。

后来,袁世凯复辟称帝时,有捧臭脚的地方大员上书,说袁家远祖是三国时代袁术,近祖是明将袁崇焕。袁术四世三公,袁崇焕位极人臣,二人皆是彪炳千古的人物,对袁世凯来说当然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但袁世凯想到袁术是“篡汉国贼”,袁崇焕又是“乱明奸雄”,口碑不好,再说又查无实据,袁世凯怕授人以柄,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而据史料记载,袁世凯的祖上早可追溯到曾祖父袁耀东。袁耀东是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功名只做到“庠生”,说白了就是个秀才。短命的袁耀东不到40岁就去世了,但他的妻子郭氏却很长寿,活了90多岁。郭氏育有四子,依次是树三、甲三、凤三、重三。郭氏出身大户,重视教育,在她的培养下,4个儿子都有出息。特别是她的二儿子,即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更是出类拔萃,后官至漕运总督,高居一品。

从叔祖父袁甲三这里讲,袁世凯可算官三代。

而袁世凯的祖父袁树三只是在当地县教育局任职,是个九品小教谕,算不上什么大官。他育有两个儿子,长子袁保中和次子袁保庆。袁保中即袁世凯的生父,为副贡出身,花钱捐了个同知(相当于副市级),但没有正式出仕为官,而是以同辈人中长门长孙的身份主持家政,经营田产,在项城位列巨绅。所以,袁世凯也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据袁保中说,袁世凯出生前,他曾梦见一只大蛤蟆爬到了身上,为此他还找人卜了一卦,说是贵人附身。或许真应了袁保中“贵人附身”这句话,这个出生后并无异样的婴儿,日后竟成风云人物。不管后人对其评价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他是一个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人物。

袁保中先后娶过两个老婆,共给他生了六儿两女。袁世凯在世字辈里排行老四。袁保中见兄弟袁保庆长年征战在外,年届不惑却膝下无子,而自己子女又很多,于是忍痛割爱把年仅5岁的袁世凯过继给了袁保庆。

袁世凯过继给叔父袁保庆后颇受宠爱,为让小世凯日后能有出息,叔父不久就给他请了启蒙老师。袁世凯天性聪慧,很有悟性,可就是读书并不用功,偏喜骑马舞剑,因而时常逃课。据说袁世凯胆子大得很,史书上记载:“捻匪袭来,群儿骇走,公方五龄,家人负之登陴,纵观万众沸腾,面无惧色。”意思是说,捻军袭击村寨,很多小孩都吓跑了,袁世凯才5岁,家长抱着他登上高墙观看,他却毫不害怕。

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袁保庆特别注重对袁世凯应变能力的培养,有意锻炼他在生活中的办事能力。袁保庆还将自己多年的将兵之得、为官之道、做人之窍记录在册,并讲给尚在幼年的袁世凯听。别看袁世凯对学习不感兴趣,却对这些处世之道学得格外用心。

这本小册子就是流传下来的《自琐言》,里面涉及为人、处事、做官、伦理、修身等论,可谓包罗万象。其中不乏经典之句:

“办事如行路,路不怕远只怕不走,事不怕难只怕不做。”

“古今将兵,必先以恩结之,而后加之以威,乃无怨也。”

“人言官场如戏场,然善做戏者,于忠孝节义之事能做得情景毕现,使闻者动心,观者流涕,官场如无此好角色,无此好做工,岂不为优人所窃笑乎?”

如此种种精辟深邃的人生体验及官场权术经验,无疑对袁世凯正在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凡很“乖”或“懂事”的孩子往往缺少独立、思考、决策、操作、竞争等能力,因而在日后不一定表现出色,而那些令家长很操心的“淘气包”却很有可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脱颖而出。史上诸多枭雄出于草莽,大概可见其一斑。

袁世凯从小制艺就不守绳墨,读书习字不拘约束,喜“天马行空”。文如其人,从袁世凯张扬激荡和狂妄霸气的文字就可窥见其一般小孩子所没有的气魄和志向。

一次,老师给袁世凯出了一道命题八股文。他沉思半晌,挥毫而就,其中有一小段这样写道:

“东西两洋,欧亚两洲,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土,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稽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之无赦!”

不评价这文章写得如何,单说这“有不从者,杀之无赦”的口气,令老师为之瞠目。

幼年的袁世凯还写下这样的抒怀咏志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

在随嗣父袁保庆登南京雨花台时,袁世凯又有感而发:

“我今登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锅屯兵来。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

这等冲天的霸气,也只有出自帝王之口。

袁世凯更是喜研兵书战策,他的书房里置满了《六韬》《三略》《阴符》《兵经》等治军书籍。他自我批评说:“过去我好奋匹夫之勇,现在学了万人之敌,才知道好勇斗狠实在无用,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有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如此小小的年纪,袁世凯竟能深刻反思自己,及时修正个人目标,可见袁世凯日后能冲飞登顶,与他幼时的抱负和厚积有关系。

世事无常。1874年7月,袁保庆因突染霍乱病死于江南盐巡道任内。这位对袁世凯呵护倍至、倾注心血的嗣父兼启蒙老师完成了他的使命,撒手人寰了。年仅15岁的袁世凯次感到了人世间的悲哀和无奈。这年冬,袁世凯护送袁保庆的灵柩和嗣母牛氏从南京回到了原籍项城。

第二年春,袁世凯的堂叔袁保恒(袁甲三长子)从军营回家省亲,见袁世凯疏于管束,整日无所事事,便让他随二哥袁世廉一同进京受业于任内阁中书的袁保龄(袁甲三次子,相当于正处级)。

不久,袁保恒调回京城任户部左侍郎(相当于副省级)。袁保恒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一下子请了三个老师教授袁世廉、袁世凯兄弟,举人周文溥教作诗,进士张星炳教写字,举人谢廷萱教八股文。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封建社会中,人们都把通过科举入仕为官看作是正途。袁保恒也不例外,他如此重视教育,就是希望两个侄子读书入仕为官,光耀门庭。袁保恒也同袁保庆一样很有远见,常把公务上的一些小事有意安排两个侄子,刻意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而袁世凯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胆识和魄力,做事果敢机敏,很得要领,深得袁保恒、袁保龄两位堂叔喜爱。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袁保庆死后仅一年多,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也病逝了。这对少年袁世凯来说又是一个沉重打击。但因他已经过继给袁保庆,且三年孝期未满,袁保恒就没有让他回家奔丧,而是继续留京学习。

1876年秋,17岁的袁世凯回原籍参加乡试落第,其生母刘氏和嗣母朱氏给他娶了当地一位大财主家的小姐于氏于氏,虽生自豪门,但并没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文化,观念保守,是一个地道的旧式妇女。一次,袁世凯看到于氏腰间系一花缎子裤带,便开玩笑说:“我看你这身装扮,就像个马班子。”“马班子”是当时项城一带对妓女的简称。于氏一听发了火:“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于氏表明自己是明媒正娶,不是没有娘家的姨太太。因袁世凯的生母是一位姨太太,袁误以为于氏在故意揭他的短,因此极为生气。此后,于氏遭遇了袁的冷暴力,袁再未与其同房。为妻。可袁世凯不安于这种安分守己的生活,婚后才两个月就又北上北京。几个月后,河南大旱,袁保恒被调至原籍帮办赈灾事宜。这次公干他特意带上了袁世凯,“有密要事案,均令往查,参佐一切”,目的便是有意锻炼培养他。

但厄运再一次降临袁世凯。这一次,死神牵走了他的堂叔袁保恒。也是在这一年,袁世凯的妻子于氏为他生下了“坑爹”的大公子袁克定。

袁保庆和袁保恒称得上是优秀的社会大课堂启蒙老师,他们对袁世凯处世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是袁世凯日后驰骋“江湖”的重要资本。



媒体评论
环顾宇内者,无出袁世凯其右者。                               
——李鸿章今日之中国,惟有交项城治理。                              
——孙中山(袁世凯)算得个四十年来天下英雄。                               
——黄兴坚强有魄力,谁一见他也会觉得他是一个野心勃勃、坚决果断、天生的领袖人物……和顽固的保守派相比他似乎相当维新,甚至有些自由主义的思想,但对事物的看法则是旧派人物那一套。他是个实干家,卓越的行政官吏。                                           ——顾维钧一世怪杰的袁世凯,以符合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                                               
——李大钊虽然袁有个人野心,也热望贯彻他自己在中国政体应该如何组织这个问题上所持的观点,但他还不是*的利己主义者,不要求别人屈从和谄媚。他冷酷无情,为了政治目的杀人如草菅。而他个人的种种工作联系却是亲切、随和的。他重视下属在政治上对他的忠诚,但并不鼓励对他个人广泛崇拜。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充当汉人与满清皇室之间的调停人角色了,他是汉人中*受人信任的代表人物。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