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家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
26.5
5.5折
¥
4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郭万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47231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5123565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薪火传家》是一部长篇纪实作品,该书由书写普通山村的前世今生,见证农耕社会的转折变迁,揭开历史底蕴的厚重积淀;以寻常家族的血脉延续,书写芸芸百姓的命运浮沉,描绘岁月更迭的传奇画卷。
……
作者简介
郭万新,1965年12月出生,山西朔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3“五个一工程奖”,《吉庄的三户人家》获2010-2012“赵树理文学奖”,《草根吉庄》入选2015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见善而迁
一 吉壤传说
二 家道渊源
第二章 五世其昌
一 其女其父
二 九子九院
第三章 超群越辈
一 二茬监生
二 一块断碑
第四章 随遇而安
一 佣耕落脚
二 攀附姑舅
第五章 隔墙有别
一 口德难存
二 命蹇时乖
第六章 左支右绌
一 达则不达
二 红也未红
第七章 木秀于林
一 谷子老财
二 纾难图存
第八章 大起大落
一 善辩易怒
二 其兴也勃
第九章 田睃野老
一 宅心知训
二 道在吾往
第十章 西口漫道
一 金尽裘敝
二 独木成荫
第十一章 往事纷繁
一 暴风骤雨
二 生不逢时
第十二章 身既零丁
一 破岩立足
二 孤蓬自振
第十三章 坏裳为裤
一 老兵本色
二 和平年代
第十四章 沉舟侧畔
一 穷根蒂固
二 时移势迁
第十五章 泽被无声
一 学而不辍
二 师者不惰
第十六章 留守以待
一 何去何存
二 在人在天
第十七章 去意徊惶
一 若了不了
二 背井难离
第十八章 何为命运
一 颠沛殊途
二 始于足下
尾声
后记
内容摘要
《薪火传家》是一部长篇纪实作品,该书由书写普通山村的前世今生,见证农耕社会的转折变迁,揭开历史底蕴的厚重积淀;以寻常家族的血脉延续,书写芸芸百姓的命运浮沉,描绘岁月更迭的传奇画卷。
……
主编推荐
郭万新,1965年12月出生,山西朔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3“五个一工程奖”,《吉庄的三户人家》获2010-2012“赵树理文学奖”,《草根吉庄》入选2015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
精彩内容
二攀附姑舅在张映蟾与张九逵分家的咸丰五年即1855年,张煜的弟弟张勋依然在世;仪善堂宗谱表明,张勋一脉迁往平鲁阻虎堡,这一去向白堂家族也确认无疑,至于其迁居的原因,传说好像张勋的儿子是做生意才过去的,具体在何年何月,至今早已没人能说出一个子丑寅卯。
据张映蟾的曾孙张润福讲述,张勋最早的墓地选在村后的斯达梁,那里同样有一处古坟,地名为郭家坟。张勋的坟前不见立碑,倒是摆有奉祭的石桌,做工比较考究。大约民国年间,张勋的后辈前来白堂村,将张勋迁葬回阻虎立祖,族人记得肩坟开棺后,张勋妻子可能去世较晚,寿衣档次不低并且完好如新。
在场的张映悦之孙张国华家穷,觉得将寿衣丢弃可惜,竟敢带回家里,交给妻子看看能否再穿,谁知寿衣转瞬间褪色飘零,随风灰飞烟灭。
当时出而与白堂宗族接洽协商有关迁坟事宜的,是仪善堂十八世传人、张勋的孙子张继业,与张映蟾属于三代内的堂叔伯弟兄。
相传张继业回到白堂村,长袍马褂,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很有气派。而且他相貌堂堂,高大魁梧,关键是吐谈不俗,办事有始有终,非常妥帖,给族人留下了良好印象。事后都说张继业在阻虎一带确实素著威信,每到庄稼将熟时节,包揽替人护秋,大小蟊贼慑于他的名头,往往不敢轻举妄动偷田行窃。
在宗谱中的阻虎裔支部分,立祖之人排在十五世,生平无以考证,只写清他育有四子:其中老大就是张继业的父亲,老二、老三之下标注未嗣,老四将近老年才娶了一个二婚妻子,带来一个男孩二达改了张姓。老三、老四到20世纪30年代还在人世,后人因而得知他俩名字,三则张昌喜、四则张四旦,老大、老
二的名字生卒却不详了。如此看来,阻虎张家也只有张继业算个人物,以单门小户之家而闯出一片天地,其一不大容易,其二不可小觑。
需要把张继业的祖父和父亲的情况做一简单探寻。
首先立祖的张勋,已有结论,可是他怎么育有四子?根据张廷俊碑记,张煜、张勋、张焯为白堂张姓二世张廷俊的儿子,下来九字辈除了张九龄为张煜的儿子,张九墀、张九圻、张九皋、张九州之父只能是张勋、张焯。张焯立祖的坟地就在白堂村边的斜尖地,他往下有两个子辈的坟丘,结合张九墀等人的取名特点,张勋、张焯每人应该两个儿子靠谱。可能为父亲立碑之后,张勋夫妻又生了两子,方能凑齐4个之数。如果属实,阻虎裔支排在十六世的张继业父亲与其二弟,必定是张廷俊碑上的其中两个九字辈;老三张昌喜和老四张四旦一听就知是乳名,官名应该带有九字,但显然没有叫响。
无论如何,该去阻虎了解张勋裔支的来龙去脉。
北出朔州市区,沿着途经白堂、太溪岔路的那条雁门关直通杀虎口的西口古道前行,到阻虎大约70公里车程。当然今非昔比,但见车流如潮,往来不绝。
先到平鲁的井坪城不足30公里,两旁竖起牌子的煤矿扎堆,大型煤车争先恐后呼啸骇人;不过一出井坪煤车明显少了,公路开始蜿蜒穿行在山区,而且视野里烽火台的残墩接二连三,开始感受到平鲁的历史文化特色,特别是走出30公里时,路边出现一个村庄,名叫“屯军沟”,愈发好像把时光穿越回朱明王朝的军屯戍边时代。
从屯军沟折而西行,再走10公里,迎而立起一座拱门,顶部的大红字分外醒目——平鲁区阻虎人民欢迎您,左右门柱还有门联——穿林海山野品田园风光,临长城古堡读边塞文化,口气似乎还很自信。然后翻过一道梁坡,进入一处山包环围的坳地,阻虎村就在眼前了,看着不过一个很寻常的山村而已,前不见
长城,后不见古堡,想读边塞文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吧。
《朔平府志》记载:阻虎堡在“县两三十里”,“西至边墙10里,明嘉靖二十三年筑堡,隆庆六年砖包,周一里一分,高连女墙三丈五尺,南门上有楼,外有东南二关”。遥想有明一朝,边塞重地,马蹄声碎,阻胡堡绝非等闲,即使在清朝,堡内仍然“驻扎千总一员,守兵64名”,谁知最后只能算是剩下一个汉语的名词。
村里在世的最年长的张姓老者之一张宽友,排在仪善堂十八世,基本上耳聪目明,自言属狗,2016年83岁,算来生于1934年。张宽友一辈子生活在阻虎,据他介绍,自他小时候古堡还有一座南门楼,上面的石雕砖雕装饰齐全,而且村里号称“全庙宇”,一共24座庙宇,诸如文昌庙、老爷庙、真武庙、黑虎庙、
十王庙等等,有的是窑,有的是房,规模都也不大,却也香火不绝,但是往后破除迷信,陆陆续续全部塌毁,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后遗存的堡门被公社一位姓刘的书记组织社员彻底拆除。
提及张姓祖辈,张宽友仅仅可以提供的信息是:不知什么年月,他的一位祖上跟姓郭的亲戚一起上来,二人是嫡亲姑舅;其中郭姑舅在阻虎居官立威,人称“郭府爷”,被张姑舅依托为靠山买地立业,最终两家的后人也就落户阻虎了。
姑舅也即表兄弟的别称,也即本人与姑姑或舅舅的儿子互相称谓。由此张郭间唯有两种姻亲关联:或者郭姑舅是张姑舅的姑姑之子,或者郭姑舅是张姑舅的舅舅之子。在白堂张廷俊不曾有过女儿嫁给郭姓的一门老亲,所以只能说明张勋所娶的妻子姓郭,但同样缺少口传和佐证。
关于郭姑舅的身份,张宽友好歹一头雾水,只说“府爷”是很了不起的大官。阻虎一位郭姓后人郭有官说,他们的老祖郭府爷祖籍朔州南关,确实从军起家,最先到了大同,然后前来阻虎堡任职,好像担任总兵官。古代一些地方有过府爷庙,用于供奉军旅出身的杰出武官,府爷只是乡间间习惯的恭称,与具体职衔高低无关。那么郭府爷真是总兵官吗?
P65-68
媒体评论
郭万新的《薪火传家》,既是恢弘厚重的北方乡村史,又是浩瀚繁复的民俗风情画。通过书中描述的一张张似曾相似却又迥然不同的面孔,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农民的伟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断再生的力量。的确,传统农民血脉延续、家风传承的家国梦想和文化内涵,在郭万新笔下记录得详尽生动,读来让我耳目一新,也赋予了鲜活的、新的、当下的时代价值。
——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邱华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