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心:南怀瑾讲国学智慧(享誉世界的一代大师 聆听国学大师的精言妙 感悟温慰无比的人生智慧)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修心:南怀瑾讲国学智慧(享誉世界的一代大师 聆听国学大师的精言妙 感悟温慰无比的人生智慧)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1.32 3.8折 29.8 全新

库存9件

江西南昌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7.5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枫编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ISBN9787802567320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23718261

上书时间2024-11-01

评价13577好评率 99.77%

  • 物流很快 209
  • 包装仔细 207
  • 发货速度快 203
  • 品相不错 202
  • 非常满意 166
  • 值得信赖 159
  • 价格实惠 153
  • 服务态度好 151
  • 物超所值 138
  • 品相超预期 130
  • 描述严重不符 16
  • 书质量太差 8
  • 服务态度差 8
  • 联系不到卖家 5
  • 有小瑕疵 4
  • 品相未达预期 3
  • 描述不符 3
  • 服务不太好 3
  • 物流太差 3
  • 包装简陋 2
  • 包装损坏 2
  • 发货太慢 2
  • 发货有点慢 1
  • 没有物流信息 1
查看全部评价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出身于诗书世家,幼承家训,从小熟读诸子百家的南怀瑾,上下求索,一生致力于国学的弘扬,精研儒、释、道及诸子百年之学,深入浅出地诠释经典,所著述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孟子旁通》等,至今仍是拥有大量读者的畅销书;他为国学的传承奔走呼号,身体力行,四处演讲,办学堂、创办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益性文化组织或单位……

相信没有人怀疑南怀瑾先生的国学热忱,其嘉言懿行影响深远,泽被后代,被誉为国学大师,实是实至名归。晚年,面对商品社会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精神的冲击,南先生深怀忧虑。他深感到中国传统文化有断代的危险,不止一次说:“今日中国文化之亟亟待兴。”于是,他不辞辛苦,奔走各地,呼吁重视和传承传统文化。在浮躁的年代,在传统精神被怠慢和揶揄的时代,南先生仍不改其志,坚持不懈地宣传传统文化,直到生命的后,其心之诚,其情可感,令人钦佩,受人爱戴,在海内外华人世界有着众口一词的良好品牌和影响力。南先生,可谓修养深厚,功德不凡。南先生,现代社会的传统人,说他是后一位儒者,也不为过。

对于国学,南先生有自己的理解。他深入浅出的解读,加以生动的事例,在解读中对历史的回顾,对当下的思考,独到的视角和观点,都显出他非同一般的研究水平和领悟能力。能达到如此高深的造诣,源于他书香门第的家学渊源,得益于他丰富传奇的经历,得益于他闭关精读深研国学的热情与执著,更得益于他身体力行的不懈实践——实践国学对当下社会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其价值,为此做了很多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取得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所有这些,都使得南怀瑾的国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使他的国学宣传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显得更加亲和,富有吸引力。

可以说,阅读南先生的国学智慧,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一个捷径。

本书着眼于对国学智慧的研究心得,从南怀瑾先生宏富的国学著作中梳理出其关于国学和传统文化的解读与观点,从文化以立根、知识以立命、修养以安身、智慧为人处事、知进退荣辱、修养快乐心态等几大方面入手,下分若干小节,分别阐述其中的国学智慧。每小节以南先生对国学的解译或观点入手,然后作全新的引申和阐发。

本书的特点是作者不就南怀瑾而谈南怀瑾,不就国学而谈国学,不囿于南先生本人及其海量的国学资料,而是取其一点,然后完全放开来,自然引发,结合古今,把先贤的智慧、南先生的国学智慧与当下社会有机结合,既能使读者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又可引发其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从而吸取国学智慧。

本书有观点,有事例,有思索,有扣问,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表现方式,展现出南先生独特的国学智慧,相信一定给读者一个全新的阅读感受。

当然,国学本身博大精深,南先生的解译也是意蕴丰厚,岂是本书所能概括的?本书不过择其精要,意在抛砖引玉。如果读者通过此书,从此更加热爱国学,自觉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质和思想境界。那么,这将是我们的满足。

因能力有限,定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点。



导语摘要
●娑婆世界,万事都有憾 ●心心念念,烦恼不断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当下成就,一切解脱

大师耀人的思想光辉照亮着我们的生活!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文化以立根



□传统文字的意义……………………………………………1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6



□所谓的思想在哪里…………………………………………11



□师道精神不可丢……………………………………………14



□温、良、恭、俭、让………………………………………20



□儒家对诗文的重视…………………………………………24



□也谈教育存在的问题………………………………………29



□骂中国文化的都是自己人…………………………………34



□孔子的担忧,文化的担当…………………………………38



第二章 知识以立命



□不要太高看知识分子………………………………………42



□百无一用是书生……………………………………………47



□怎样才算知识分子…………………………………………5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56



□坚持做人做事的节操………………………………………62



□以德树人,得英才而乐之…………………………………66



□学而好古,敏以求之………………………………………70



□伟大人物往往是寂寞的……………………………………73



□做到留名不容易……………………………………………76



□聪明怪癖,正道不取………………………………………80



第三章 修养以安身



□勇于改过是真道德…………………………………………84



□见义勇为是大勇……………………………………………87



□什么是真正的俭朴…………………………………………92



□轻诺则寡信…………………………………………………96



□独立不倚的操守……………………………………………100



□古代儒生的“死守善道”…………………………………104



□难得糊涂是境界……………………………………………108



□平常心即是道………………………………………………112



□越是高人越谦和……………………………………………116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120



□积极进取,乐天知命………………………………………126



□修养自己,艺术地生活……………………………………130



□人到无求品自高……………………………………………133



第四章 智慧为人处事



□巧言令色鲜者仁……………………………………………136



□世态人心真懂得……………………………………………140



□说话要说到点子上…………………………………………144



□谦退为上策…………………………………………………147



□曲则全………………………………………………………153



□受辱不怨的风度……………………………………………160



□对落花的不同态度…………………………………………164



□不受蒙蔽,做明白人………………………………………168



□善用恕道征服人心…………………………………………171



□不失赤子之心………………………………………………175



第五章 知荣辱进退



□富贵考验人性………………………………………………177



□能忍辱方能成就大事………………………………………181



□知终终之……………………………………………………186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89



□不为所动,超脱毁誉………………………………………192



□功高震主……………………………………………………196



□成败皆由自己定之…………………………………………199



第六章 快乐源于自我



□娑婆世界,万事都有憾……………………………………202



□执著必然苦…………………………………………………204



□修养不同境界不同…………………………………………208



□真正福报是清福……………………………………………211



□心心念念,烦恼不断………………………………………216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221



□当下成就,一切解脱………………………………………225



内容摘要

●娑婆世界,万事都有憾 ●心心念念,烦恼不断



●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当下成就,一切解脱



大师耀人的思想光辉照亮着我们的生活!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章 文化以立根

□传统文字的意义

在说到白话文时,南怀瑾先生说:五四运动为什么要提倡白话文?中国文学自五四运动以来,由旧的文学作品改成白话文后,有什么功用呢?几十年来亲眼所见,中国的教育普及了,知识普及了,对世界知识的吸收力增加了,无可否认,这些对于国家的进步有贡献。但对于中国文化,却从此一刀两断了。什么原因呢?中国文化库存里堆积的东西太多了,几千年来的文化都藉着古文保留着。至于接受白话文学教育的人们看不懂古文,当然就打不开这个仓库,因此从中国文化的立场看,就此一刀两断了。

那为什么要实行白话文呢?在五四运动前后,一般人认为救这个国家,必须吸收新的知识,尤其要融会古今中外的学术文化,于是老牌留学生到外面一看,任何国家的语言和文字都是一致的,因此认为中国所以不进步,是文字工具害了我们,尤其四书五经“子曰、孔子曰”一塌糊涂,非把这个打倒不可,所以提倡了白话文。

对此,南怀瑾先生有自己的观点,他说: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我们看世界的文字,不管英文、德文、法文,虽然现在的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但是语言大约三十年一变,所以一百年以前的英文、法文书籍,除非专家,否则是莫辨雌雄。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晓得语言和时代是要变的,所以把文字脱开了语言,只是用很短的时间,经过二三年的训练就会写出来,这个文字就单独成为一个体系,表达了思想。因此这种文字所保留下来的几千年以上的思想,在几千年以后的人看来,如面对现在,没有阻碍,它对于国家有什么错误呢?没有错。只是因为教育不普及,大家对于这个国文的修养没有学好。当时提倡五四运动的部分人士,求进之心是对的,在学问修养上,老实讲,还有商量的必要,于是这一文学革命就出了问题。

举例来讲,生活上每天必有的一件事——上厕所,我们小时候叫“出恭”,后来叫“解手”,现在叫“上一号”了,看看几十年来,变了好多。因此,我们翻开资料,对五四运动前后的白话文,现在看来,简直不通;到了现在的文章,说它不好吗?真好。好吗?文章看完了,价值也完了,多半没有保留的价值。将来怎样演变还不知道,所以你们为什么要文学再革命,我就不懂。

南先生说得不无道理。现实中,我们也有这种体会:看古文,言简意赅,意蕴深厚,而且富有美感,一旦吸收,就不容易忘却,而且往往影响一生。而看一些白话文,即使是很美的文字,但看过之后,心里明白了,但似乎没进入脑子里,也不大可能留存在记忆中多久。就此意义讲,南先生说:“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革命。你们现在连‘命’都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吗?”

说得犀利,但不无道理。一语惊醒梦中人。如今的年轻人,回头去看古文的很少,不仅是因为他不想去看,没心情去看,更是因为他看不懂,所以看不进去,这样他怎么会有兴趣看下去呢?这就无形中造成古代文化与现代人之间的一种隔膜了。虽然知识文化界不停地在把文言文通俗化,于丹讲《论语》,易中天讲《三国》,加之其他人诠释传统文化书籍,在文化图书界,几乎形成了一种重新解译传统文化的热潮。但老实说,有几个是真正领会了原书作者真正意蕴的?大多不过是借助古人,自说自话罢了。看他们的解译,远不如看原文给人更深刻的教益。这是现代文的尴尬。

从客观来说,这些解译文字是有必要存在的,虽然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不去看它,但毕竟有更广大的普通读者需要它,因此也造成了如今解译传统文化书籍的风潮。自说自话本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误解圣贤思想,甚至“拿”来其中的智慧,做不义之事。现代文字如果为一些不义之徒起到助纣为虐之事,不仅是可怕,而且几近可悲了。

因为古代文字和文言文教育的缺失,致使传统文化在国人心中多是流于表面,而不能真正进入到心里。

为什么形成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回望?原因固然复杂。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文化以及人心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也面临着精神和文化的裂变和重组问题。物质丰富,但人心浮躁,精神空虚,幸福和快乐指数下降,在躁动中思考,追寻生命的意义。而这个,现实的文化,似乎太流于形式,太变幻莫测,不能给人踏实和信任感,从现有的文化中,似乎也找不到可以让人安慰的答案,于是,只有回望过去,钻进历史的故纸堆中去寻找……不进则可,一旦投入到先哲创造的文化中,会惊奇地发现:很多话都让先哲们说尽了,很多聪明智慧已经被他们发掘出来了!



媒体评论
南怀瑾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可谓是博学多才。南怀瑾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著述极为丰富,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英、法、荷、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影响了众多中外人士。

——搜狐网

对于南怀瑾的学术造诣,则有着非常不同的评价,但不管人们如何评价南怀瑾,都掩盖不了他在文化上的光芒。

——《海南日报》

南怀瑾的写作,是学术通俗化的一种成功尝试。

——复旦大学历史教师姜义华

南怀瑾为奇人,虽与严谨学者异其道,但其修养确有高人之境。(历史学家许倬云)

南怀瑾看似严厉,但说话常常诙谐幽默,是弟子们心里的“老顽童”。他认为自己是属于社会的,天下的儿女就是他的儿女。他有四个理念:共产主义理想;资本主义财富;社会主义福利;中国文化精神。

——南怀瑾弟子张耀武

南怀瑾的一生不能仅当作“国学大师”、“禅学大师”看待,在学术研究中也多有创新,在有的读者看来,可能有常识性的错误,但总归成绩是主要的。他经历的事情很多,不管是怎样的质疑,他看得都很淡,甚至很少去谈论,在他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重要的。

——书法家王国平

南怀瑾不畏人言,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和平发展奔走,虽然临终功亏一篑,但仍然功不可没。(中国统一联盟发起人之一邓可瑾)南怀瑾没有被任何一种知识,或者是一种文化所束缚。他写了那么多传统文化的书,但在他身上人们却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后遗症”,不做作。

——台湾曾子南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曾王君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