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罪与证:中国慰安妇实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罪与证:中国慰安妇实录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11.84 3.0折 39 全新

库存3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建河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4115680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3752885

上书时间2024-10-24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作者简介


马建河,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记者生涯十年。现居浙江温州摄影作品发表《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名族》、(英文版)、《中外文化交流》等杂志报刊。出版有《中国民间绝景》(南方卷)、《温州故事》、《乡土乐清》


















目录


山西:窑洞里的血和泪



一进山西:始自《他与19位幸存的“慰安妇”联手抗日》/4



侯冬娥/11



刘面换23



周喜香/31



张改香/35



陈林桃/41



二进山西:含恨九泉/46



张先兔/48



郭喜翠/51



赵润梅/56



李秀梅/59



李喜梅/64



张五昭/67



南二朴/70



尹林香、尹玉林/76



三进山西:鬼子尽往死里糟蹋咱们的媳妇子/83



王变良/86



杨时珍/92



高银娥/95



四进山西:送魂声/99



王改荷/100



赵存妮/104



尚春燕/111



上海的控诉



万爱花/117



卓亚扁/122



黄有良/126



陆秀珍/130



朱巧妹/134



世界上个“慰安所”与冈村宁次/138



其昌栈慰安所/143



黑龙江:异国的鬼



李凤云/152



李光子/158



池桂兰/162



金淑兰/164



崔英子?英子?/167



要塞里的悲惨劳工/170






海南:“战地后勤服务队”真相



杨 榜/181



黄伍肿/185



陈金玉/190



林亚金/195



南林峒兵工厂、坑道/202



谭玉莲/204



谭亚洞/207



邓玉民/210



云南:炮火中的“慰安妇”



松山/218



龙陵/225



腾冲/230



广西:孽



韦绍兰/239



后记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马建河,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记者生涯十年。现居浙江温州摄影作品发表《中国国家地理》、《中国名族》、(英文版)、《中外文化交流》等杂志报刊。出版有《中国民间绝景》(南方卷)、《温州故事》、《乡土乐清》








精彩内容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所能做的就是记录老人的受害经历,以备呈上法庭作为罪证——当然,后来发现以照片和录音的形式是多么的幼稚!我利用节假日时间自掏腰包,将采访日程安排得满满的,马不停蹄地踏上了首次访问山西的路。
张双兵是我的向导,我必须得先找到他。
从西烟镇坐上汽车开始,我就开始打听张双兵。
果然,知道他的人很多:“他是学校里的老师,我知道呢。”车子到了赵家沟就不走了,加了十元钱才送我和一个领着孙子的老婆婆到距离西烟镇20公里的羊泉村。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村口,有一中年人赶着牛车过来。
“那不是双兵么?”大娘告诉我。
这人黑瘦,着土黄衣衫,说语I曼声细语,一看就知道是村里有文化的人。张双兵听大娘说是找他的,招呼道:“到我家歇吧,到我家歇吧。”张双兵住的是窑洞,靠种庄稼和授课谋生,和妻子一起照顾着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
一个小学老师,何以和“慰安妇”扯上关系?他是如何帮助老人的?这要从他发现中国第一个幸存“慰安妇”,有“盖山西”之称的侯冬娥说起。
1982年2月,张双兵到高庄村学校任教。
这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他带学生到田间劳动。此时已是秋收末尾,高梁、玉米都已被放倒,牛车、马车等在田间装载,偶尔田间燃起焚烧的青烟,这是一
个忙碌的场景。这时的中国农村已经将土地“包产到户”,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自然热情高涨。
突然,他看到山坡上有一处庄稼地还满是一片金红色的高梁,像秃子头上留的一撮毛,让他疑惑的是地头竟然有个老妇人在跪着收割,看起来非常吃力。
他问学生们谁认识那个老人,其中一个回答:“是河东的,听说是进过炮楼的。”临收工时,张双兵走到老人身后,看到老人手里握着一把已经生锈的镰刀,更让他难受的是老人竟然是一双小脚,相比于在土地上使蛮劲的男人,此景是那么的让人心酸。
老人被吓了一跳,惊恐地看着他。张双兵从没见
过这么与众不同的老人。虽然年近七旬,但那细腻、
白皙的皮肤,虽然流泪但又大又水灵的眼睛,以及长长的睫毛,都让他印象深刻。
“老人家,怎么一个人(收割)么?”“家里还有一个老汉,半身不遂。”老人看起来十分伤感。
张双兵给学生们下了道命令:“两人一垄,帮助收割。收不完,不放学。”孩子们听到命令,像小老
虎扑向田地。
想不到的是,老人竟然扑通一声跪在张双兵面前,不住地磕头。她的举动让他十分不安,同时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高尚的事。
后来张双兵才了解到,这老人名叫侯冬娥,周围村的人都叫她“盖山西”,因为年轻时被日军抓进过炮楼,被日本人欺负过,所以村里对她的说法褒贬不一。
有的人同情她,说她可怜:“‘盖山西’啊,真
是受大罪了。被那么多的日本鬼子欺负过,赎回来时,那肚子胀得高高的,她娘给她用擀面杖擀下来那么多脏东西,听说有一脸盆呢!”有人瞧不起她:“她呀,被日本鬼子干过!”经过张双兵的多方打听,才弄清楚了个大概。侯冬娥确实被日军抓进过炮楼,因此村里的人都不叫她名字,而叫她“进过炮楼的”。她的女儿死了,丈夫不要她了。她先后嫁了三个男人,但日子一直过得不好,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时的她已经61岁了。
“收割”事件后,老人经常挪着小脚到学校看望张双兵,也许是对这个“孩子王”心存感激,也许是对这个村里唯一的秀才另眼相看。同在高庄,仅隔着
条乌河,小学在河西,老人在河东,相隔二里地。每次来,人也就随便看看。遇到张双兵上课,便趴在窗外看,听孩子们高声朗读,在办公室里坐一会儿便回去了。
这名被日军欺负过的女人,在封建思想十分浓郁
的乡下,被人们茶饭后当作黄色段子逗乐解闷,并越传越多,成了一部传奇。这部传奇,口同乌河水,滔滔不绝。
只有张双兵理解老人,在那个人不自主的战争年代,她无疑是个受者!他想弄清楚老人的真实经历,但当他叩开老人的窑洞,提起此事老人面色惊恐,双目呆滞,闭口不跟张双兵说话了。
此后十几年,张双兵试图打开老人的秘密,但都无果而返。
1992年4月,《山西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说是北京有个叫童的人正在调查并组织日军侵华期间的受害者向日本政府起诉,并进行间索赔,目前已经找到中国劳工受害者、“七三一”细菌战受害者、京大屠杀受害者,唯独没找到一位中国的“慰安妇”幸存者。看到这消息后,张双兵心头为之一振,“盖山西”侯冬娥不就是吗?
他马上给童增写了一封信,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做了介绍。一个月子,童增回信了,信中强调,如果能确认老人是日军强迫的“慰安妇”,孚打破中国没有日军“慰安妇”的荒谬说法,并叮嘱他一定要全面了解至人的情况。如果属实,尽一切可能参加诉讼。
张双兵夜不能寐,他想了很多很多……第二天,他又一次敲开了老人家的窑洞。这是一
间阴暗、潮湿的窑洞,杀了一只木箱、一个木墩和床上的被褥,再没别的东西。老伴李五百因号高血压、
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已经不能下地。P5-7

媒体评论

本书作者历时20年,走访采访了山西、云南、上海、黑龙江等地的慰安妇,记录了她们苦难的一生。

截止本书出版,作者采访的39位慰安妇,在世的仅仅留下五位。这五位慰安妇的存世,成为现在能够证明日军罪行的活的“证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