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与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血与沙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39.71 6.3折 63 全新

库存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班牙]维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14901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3元

货号ED746870C3BC49D9AF0

上书时间2024-09-20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代序

 

经典,作为文明互鉴的心弦

 

陈众议 2020年11月27日于北京

 

 

 

 

 

 

 

 

 

“只有浪子才谈得上回头。”此话出自诗人帕斯。它至少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人需要了解别人(后现代主义所谓的“他者”),而后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恰似《旧唐书》所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二是人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难免产生“影响的焦虑”(布鲁姆语),但行万里路恰可稀释这种焦虑,使人更好地归去来兮,回归原点、回到现实。

 

由此推演,“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据称典出周氏兄弟)同样可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合乎逻辑,即民族本就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二是事实并不尽然,譬如白马非马。后者构成了一个悖论,即民族的并不一定是世界的。拿《红楼梦》为例,当“百日维新”之滥觞终于形成百余年滚滚之潮流,她却远未进入“世界文学”的经典谱系。除极少数汉学家外,《红楼梦》在西方可以说鲜为人知。反之,之前之后的法、英等西方国家文学,尤其是20世纪的美国文学早已在中国文坛开枝散叶,多少文人读者对其顶礼膜拜、如数家珍!究其原因,还不是它们背后的国家硬实力、话语权?福柯说“话语即权力”,我说权力即话语。如果没有“冷战”以及美苏双方为了争夺的推重,拉美文学难以“爆炸”;即或“爆炸”,也难以响彻世界。这非常历史,也非常现实。

 

同时,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标志性成果。孔子固然务实,却为我们编纂了吃不得、穿不了的“无用”《诗经》,可谓功莫大焉。同样,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向来重视文学,尤其是经典作家在反映和揭示社会本质方面的作用。马克思在分析英国社会时就曾指出,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学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恩格斯也说,他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列宁则干脆地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这并不是说只有文学才能揭示真理,而是说伟大作家所描绘的生活、所表现的情感、所刻画的人物往往不同于一般的抽象概括、冰冷的数据统计。文学更加具象、更加逼真,因而也更加感人、更加传神。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载道与传道功能、审美与审丑功用非其他所能企及,这其中语言文字举足轻重。因之,文学不仅可以使我们自觉,而且还能让我们他觉。站在新世纪、新时代的高度和民族立场上重新审视外国文学,梳理其经典,将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世界文明的律动和了解不同民族的个性,而且有利于深化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进而为我们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他山之石”。同样,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需要全人类的伟大传统,需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否则我们将没有中气、丧失底气,成为文化侏儒。

 

众所周知,洞识人心不能停留在切身体验和抽象理念上,何况时运交移,更何况人不能事事躬亲、处处躬亲。文学作为人文精神和狭义文化的重要基础,既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一时一地人心、民心的深刻,也体、有温度、色彩的呈现,而外国文学则是建立在各民族无数作家基础上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认识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象体现。因此,外国文学,尤其是外国文学经典为我们接近和了解世界提供了鲜活的历史画面与现实情境;走进这些经典永远是了解此时此地、彼时彼地人心民心的途径。这就是说,文学指向各民族变化着的活的灵魂,而其中的经典(包括其经典化或非经典化过程)恰恰是这些变化着的活的灵魂。亲近她,也即沾溉了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人类心流。

 

此外,文学经典恰似“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又毋庸置疑是各民族集体无意识和作家、读者个人无意识的重要来源。她悠悠地潜入人们的心灵和脑海,进而左右人们下意识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还是那个例子,我们五服之内的先人还不会喜欢金发碧眼,现如今却是不同。这是“西学东渐”以来我们的审美观,乃至价值观的一次重大改变。其中文学(当然还有广义的艺术)无疑是主要介质。这是因为文学艺术可以自立逻辑,营造相对独立的气韵,故而它们也是艺术化的生命哲学;其核心内容不仅有自觉,而且还有他觉。没有他觉,人就无法客观地了解自己。这也是我们有选择地拥抱外国文学艺术,尤其是外国文艺经典的理由。没有参照,人就没有自知之明,何谈情商智商?倘若还能潜入外国作家的内心,或者假借他们以感悟世界、反观自身,我们便有了第三只眼、第四只眼、第N只眼。何乐而不为?!

 

且说中华民族及其认同感曾牢固地建立在乡土乡情之上。这显然与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式有关。从基本的经济基础看,中华文明首先是农业文明,故而历来崇尚“男耕女织”“自力更生”。由此,相对稳定、自足的“桃花源”式的小农经济和自足自给被绝大多数人当作理想境界。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没有其他民族像中华民族这么依恋故乡和土地(柏杨语)。同时,因为依恋乡土,我们的祖先也就相对追求安定、不尚冒险。由此形成的安稳、和平性格使中华民族大抵有别于西方民族。反观我们的文学,撩人心弦、动人心魄的莫过于思乡之作。如是,从《诗经》开始,乡思乡愁连绵数千年而不绝,其精美程度无与伦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然,我们的传统不尽于此,重要的经史子集和儒释道,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这里既有六经注我,也有我注六经;既有入乎其内,也有出乎其外,三言两语断不能涵括。诚然,四十多年,改革开放、西风浩荡,这是出于了解的诉求、追赶的需要。其代价则是价值观和审美感悦令人绝望的全球趋同。与此同时,文化取向也从重道轻器转向了重器轻道。四海为家、全球一村正在逼近;城市一体化、乡村空心化不可逆转。传统定义上的民族意识正在淡出。作为文学表象,那便是山寨产品充斥、三俗作品泛滥。与此同时,或轻浮或狂躁,致使伪命题及去心化现象比比皆是;文学语言简单化(却美其名曰“生活化”)、卡通化(却美其名曰“图文化”)、杂交化(却美其名曰“国际化”)、低俗化(却美其名曰“大众化”)等等,以及工具化、娱乐化等去审美化、去传统化趋势在网络文化的裹挟下势不可挡。

 

正所谓“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如何在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中取利去弊,业已成为当务之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无疑是全球化过程中守正、开放、创新的不二法门。因此,如何平衡三者的关系,使其浑然一致,在于怎样让读者走出去,并且回得来、思得远。这有赖于同仁努力;有赖于既兼收并包,又有魂有灵,从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下复兴中华,并不遗余力地建构同心圆式经典谱系。毫无疑问,唯有经典才能在“熏、浸、刺、提”“陶、熔、诱、掖”中将民族意识与博爱精神和谐统一。让《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文学经典的真善美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吧!让世界文学的所有美好与丰饶滋润心灵吧!这正是作家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精心遴选,联袂推出这套世界文学经典丛书的初衷所在。我等翘首盼之,跂予望之。

 

作为结语,我不妨援引老朋友奥兹,即经典作家是好奇心十足的孩子,他用手指去触碰“请勿触碰”之处;同时,经典作家也可能带你善意地走进别人的卧室……作家卡尔维诺也曾列数经典的诸多好处;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只有读了你才知道其中的奥妙。当然,前提是要读真正的经典。朋友,你懂的!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血与沙》描写了一个斗牛士的一生。加利亚多是一个醉鬼鞋匠的儿子,母亲安古斯蒂亚斯(痛苦烦恼之意)太太靠当仆人赚些零钱补贴家用。这是一个贫困的家庭。孩子的父亲早逝,为了生计,母亲给儿子找了一个好的鞋匠让他去当学徒,但他生性顽梗不化,一心要做斗牛士,对斗牛到了痴迷的地步,即使在母亲的毒打下也绝不服从。后他历经种种艰难和冒死拼搏,终于成了一个驰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斗牛士,每个斗牛季合同都雪片似的向他飞来,财源滚滚,他置办了房产和庄园,进入上层社会,侯爵的侄女都甘愿做他的情人。斗牛场对他而言是一个喝彩和掌声的海洋,社会各阶层的人无不对他仰视,他也慷慨地对穷人施舍,似乎是他们的救世主。他的代理人甚至骄傲称他为“天下斗牛士”或“天下斗牛人”。但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规律对他也不例外,这种风光无限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突然有一天下午他的斗牛失败了,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斗牛场上的“天下斗牛士”变成了不敢正视公牛的胆小鬼,喝彩和掌声变成了嘲笑和嘘声,贵妇人情人也无情地抛弃了他,经济上已欠债,精神萎靡不振,终于在一次重伤恢复之后力图重振雄风时凄凄惨惨地一命呜呼。

 

《血与沙》围绕斗牛这一主题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西班牙的宗教礼仪。除了那些常规的教堂祈祷活动外,尤其完整而细腻地描写了复活节圣周宗教大游行。这种各派教友会虔诚的信徒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抬着圣母和耶稣雕像,走遍全城的大街小巷,从深夜一直折腾到第二天曙光初露的大游行,名义上是西班牙每年举办的一桩隆重的宗教盛事,而在伊巴涅斯的笔下却变成了一群乌合之众荒唐、愚昧、仇视的闹剧。

 

 

 

书中附赠作家小传、生平年表、中外文作品对照表以及作家珍贵影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维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Vicente Blasco Ibáñez,1867—1928)是19世纪蜚声世界文坛的最重要的西班牙作家之一,也为西班牙著名的“九八年代”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西班牙民主共和运动领导人。第一个时期(1894—1902)的作品有《茅屋》《五月花》《芦苇和泥淖》和《巴伦西亚故事》。在这些作品里,作者描写了巴伦西亚省边远地区的渔夫、农民、小城市居民的生活和风情。在第二个创作时期(1903—1909),伊巴涅斯跳出了乡土小说的范围,写了许多社会小说:《大教堂》(1903)、《不速之客》(1904)、《游民》(1905)、《碧血黄沙》(1908)、《死者的嘱咐》(1909)等。

 

译者简介:

尹承东,1939年出生,山东茌平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资深翻译家,在中央编译局从事国家领导人著作和中央文献翻译工作数十年。历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为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业余从事西班牙语言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译著颇丰,代表译著有小说《三角帽》、《特里斯塔娜》、《看不见的城市》、《霍乱时期的爱情》(合译)、《坏女孩的恶作剧》(合译)、《曾是天堂的地方》;诗歌《贝克尔抒情诗选》、《熙德之歌》、《太阳石》;戏剧《羊泉村》等,并发表外国文学评论多篇,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事业特殊贡献奖”




目录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内容摘要
    《血与沙》是西班牙现代作家布拉斯科·伊巴涅斯很重要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位斗牛士的一生。主人公加利亚多是一个醉鬼鞋匠的儿子,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靠给人当仆人补贴家用。迫于生计,母亲给儿子找了一个优选的鞋匠让其当学徒,但他生性顽梗不化,即使在母亲的毒打下也绝不服从,一心要做斗牛士。很后加利亚多历经种种冒死拼搏,终于成了一位驰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斗牛士。
    布拉斯科是心理描写大师,他用沉重、深刻、锋利的笔触来描写西班牙斗牛这一既古老又现代,既是一种娱乐又是一种文化的独特活动,不仅展现了浓厚的西班牙现代风情,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西班牙宗教礼仪,揭露了宗教对人民的麻醉和迫害,对人民充满了深切同情。

主编推荐
《新编新译世界文学经典文库》是作家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共同策划打造的一套大型的翻译出版世界文学经典的出版项目。该项目计划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推出近百种用当今中国学界眼光遴选出的一套非常不错、有情怀、高品质的文学经典。该丛书的翻译队伍将以活跃在当今文学翻译界的很好中青年翻译家为主,严选作品版本,所有作品均由原语种翻译而成,力求优选限度真实还原作品原貌,也用适合当今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带给读者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成为一套阅读主张鲜明、品质过硬、适合广大中国读者的品牌丛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