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劳阿毛说并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劳阿毛说并购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图书都是8-9成新,少量笔记,不影响阅读使用!光盘、学习卡、附件等默认不带,有特殊要求,下单前请咨询客服!

6.73 1.5折 45 九品

库存2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劳志明

出版社中国法制

ISBN9787509367612

出版时间2015-1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9787509367612

上书时间2024-06-28

思源汇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劳志明创作的《劳阿毛说并购》不是故作高深的理论,而是阿毛同学15年亲历中国资本市场并购实践的感悟。文字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嘻笑调侃中勾勒出方兴未艾的本土并购市场的众生相,实为不可多得的关于并购市场的生动读本。书中所言于专业人士心有戚戚焉,非专业人士也能在莞尔一笑之余走近并购。

作者简介
劳志明,网名劳阿毛,著名并购专家,微博段子手,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专注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17年,现任华泰联合证券执行董事,并购业务负责人,申银万国换股吸并宏源证券(000562)、中纺投资(600061)发股购买安信证券、利亚德光电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广日股份借壳广钢股份(600894)、鲁能煤电借壳金马集团(000602)、东凌粮油要约收购并借壳广州冷机、平煤集团借壳重组草原兴发(000780)等数十余起上市公司收购及重大重组等操作,数次参与证监会关于并购重组的课题讨论及相关法规修改,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领域具有丰富实务操作经验,著有《劳阿毛说并购》。

目录
上篇
 横看成岭侧成峰——并购的N个侧面
    并购重组类型之科普式解析
    市场化并购,应该保护?
    上市公司产业并购之山雨欲来
    创业板产业并购,为何这么?
    产业并购误区之女人逛街心态
    借壳,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借壳标准与监管取向再思考
    产业并购之花为何这样红
    旁观新三板的疯狂与机遇
中篇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并购经验谈
    并购方案设计——合规下的利益平衡艺术
    如何评价壳公司的优劣
    知易行难之净壳剥离
    收购上市公司超过30%股份之沙盘推演
    A股并购重组估值作价之多维度科?
    A股并购为何多选择发股支付
    细数A股并购重组中的N多股份锁定
    科普盈利预测与补偿设计
    闲谈上市公司重组过渡期间损益安排
    并购基金靠什么赚钱
    交易撮合——洞察人性下的预期管理
    并购交易的核心在于平衡
    并购与搞对象
    并购战略之宫廷选妃与见色起意
    并购格局,不求战胜而求共赢
    并购交易谈判的九大误区
    靠谱,撮合交易的基本功
    项目操作——投行并购业务的总结与思考
    并购业务思考之利益取舍
    IPO与并购:庙堂之高与江湖之?
    投行并购服务段位与梦想
    独立财务顾问:教练、运动员,还是边?
    财务顾问项目执行:如何导演这场?
    殊途同归投行路
    如何认识并购项目时间表
    上市公司并购该何时停牌
下篇
 舍弃小我,娱乐众生——投行人的自嘲与沉思
    投行人易有的毛病,你中枪了?
    投行成长:那些人,那些路
    投行路上欢乐多
    关于投行业务的几点体会
    如何理性看待考核
    告别无效纠结
    投行人眼中的其他机构
    舍弃小我,娱乐众生
    番外篇工作之外——俯仰自得真性情
    心态是面镜子
    我的父亲
    给女儿的第一封信
    我的小愿望
    大姨
    终极取舍
    牛肉、石块与贫富
    矜持是种本能
    学车点滴事
    往事如歌
后记

内容摘要
 劳志明创作的《劳阿毛说并购》以12年从业资深投行人士来讲并购的技术和艺术。并购是件专业的事情,需要对规则和金融工具等熟悉,更重要的是基于中国现状下对交易双方诉求与心理有概念,能够在规则和商业条件安排上寻求平衡。所以从这个角度,并购属于艺术而非科学,因为固定的套路和情形也未必会取得相同的结果,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可缺。但是,因为并购是人跟人之间的交易,又是非常鲜活的,很多人性的东西在交易博弈中都会被放大,而且很多并购中的技巧又在生活中能够处处找到对比坐标和影子,故此也希望能够通过比较通俗的方式让大家对并购有了解。

精彩内容
 借壳上市或者整体上市,通常是上市公司与大股东的交易,交易估值和作价对于大股东和公众股东具有不同的意义,故此,作为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措施,监管对借壳上市与整体上市的交易价格的公允性给予了足够多的关注。
产业并购有别于上述两种并购,通常具有产业的逻辑与特征,要么横向扩张寻求规模效应,要么纵向进行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或者基于客户群或者技术进行相关联领域拓展。产业并购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市
公司资产质量提升与盈利能力增强,进而市值能更大。推动交易的主体既可能是上市公司管理层也可能是控股股东,但是无论怎样,上市公司产业并购交易中所有股东的利益是没有差异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或大股东成为中小股东最有利的利益代言人。
产业并购交易的博弈是非常惨烈的,因为完全是敌我双方“真刀真枪”的博弈。从交易价格角度而言
,基于对产业的了解,企业家之间最清楚交易标的的价值,所有的估值只不过是要表达企业家心中已经清楚的数字而己。包括对赌及股份锁定等,双方都会有白热化的博弈与交锋。一句话,产业并购交易的市场化博弈比行政监管更有效,没有人比交易参与方更在意自身的商业利益。
并购重组市场在变,具体到个案操作的驱动力在变,监管理念也应该及时调整。沿袭监管借壳和整体上市的理念,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方式进行立法和监管,看似保护了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其实是破坏了交易双方的平等地位,对产业并购有可能会形成破坏。在每单产业并购过程中,上市公司作为买方基本都在哄,你看法规这么规定的,价格要这么定,锁
定也这么安排,盈利预测承诺要这么弄,我们也没办法!交易对方一直在抱怨,不停地说,凭什么?
是,凭什么?
首先是定价方式,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支付购买资产,从交易对方而言,是资产认购上市公司股份的证
券化过程。股份发行基本上是遵循市价原则,动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发行市盈率。但是,资产作价基本上都在十几倍左右,其实只要发股市盈率高于资产作价市盈率,在并购交易中上市公司就是占便宜的。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并购在境外是中性事件,但是在国内产业并购却是上市公司重大利好,保证
占大便宜当然是利好。股价风生水起那也是正常的,并购重组就成了永恒的股票炒作热点。
其次是盈利预测承诺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购买资产采用以未来盈利为估值基础的,交易对方要进行利润承诺和股份补偿,说白了,别吹牛,利润达不到多发的股得退,上市公司只赚不能赔,体现着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但是这点在产业并购里面成了最大的障碍,在撮合交易过程中,作为财务顾问实在羞于向交易对方解释立法本意。这点也是“凭什么”出现最
多的地方。
交易对方会问,我资产按照收益法作价,十几倍市盈率,要我承诺和补偿,上市公司支付给我股价几十倍市盈率,波动风险完全让我承担,不公平。就算我愿意承诺,那要是超额盈利出现,能给增加发股数么?还有,我的企业或者资产卖给上市公司了,由上市公司经营,要是经营不好盈利无法实现,凭什么要
我来补偿?P13-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