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通Pro/ENGINEER Wildfire4.0中文版产品设计(内有少量笔迹)
  • 精通Pro/ENGINEER Wildfire4.0中文版产品设计(内有少量笔迹)
  • 精通Pro/ENGINEER Wildfire4.0中文版产品设计(内有少量笔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精通Pro/ENGINEER Wildfire4.0中文版产品设计(内有少量笔迹)

不包含光盘

9 1.7折 52 九品

仅1件

广东江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大镇、弓清忠、李波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03

崇光书社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大镇、弓清忠、李波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9
  • 版次 1
  • ISBN 9787121069017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90页
  • 字数 9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精通
【内容简介】
《精通Pro/ENGINEERWildfire4.0中文版产品设计》介绍了Pro/ENGINEERWildfire4.0,Pro/ENGINEERWildfire4.0是PTC公司最新推出的功能强大的参数化三维设计软件包,它集零件设计、装配、工程图、钣金设计、模具设计、NC加工、造型设计、逆向工程、运动模拟及有限元分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涵盖了产品设计制造的全过程。
《精通Pro/ENGINEERWildfire4.0中文版产品设计》围绕Pro/ENGINEERWildfire4.0中文版,对产品设计进行全方位讲解。全书共分4篇,22章:第1篇是入门篇,包含1-6章,介绍了Pro/ENGINEERWildfire4.0的基本使用方法、基本操作、视图管理、模型检测及分析、二维草绘及建立基准特征;第2篇是提高篇,包含7-11章,介绍了Pro/ENGINEERWildfire4.0的基本建模方法、工程特征、三维实体特征编辑、创建曲面及编辑、层/关系式/零件族表及零件设计的变更;第3篇是高级篇,包含12-19章,介绍了特征创建失败时的常规处理方法、高级混合特征、可变剖面扫描和螺旋扫描、扫描混合特征、边界混合曲面特征、高级命令特征等建模方法,同时还介绍了零件装配的基本知识和二维工程图的创建技巧;第4篇是经典实例篇,包含20-22章,介绍了几个比较复杂的典型产品的设计技巧和设计思路。
《精通Pro/ENGINEERWildfire4.0中文版产品设计》结构严谨、内容翔实、知识全面、可读性强,力图通过大量的实例讲解,诠释应用Pro/ENGINEERWildfire4.0中文版进行产品零件设计的方法和技巧。随书所附光盘内容为书中实例源文件。
《精通Pro/ENGINEERWildfire4.0中文版产品设计》适合从事工业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学习,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入门篇
第1章产品设计基础知识3
1.1Pro/ENGINEERWildfire4.0介绍3
1.1.1Pro/ENGINEERWildfire介绍3
1.1.2Pro/ENGINEERWildfire主要
1.1.2模块和功能3
1.2Pro/ENGINEERWildfire4.0新增的
1.2优点和功能4
1.3Pro/ENGINEERWildfire参数式
设计的特性5
1.3.1三维实体模型(Solidmodel)6
1.3.2单一数据库(Singledatabase)6
1.3.3以特征作为设计的单位
1.3.3(Feature-baseddesign)6
1.3.4参数式设计
1.3.3(Parametricdesign)6
1.3.5实例讲解Pro/ENGINEER
参数化设计特性及工作流程6
1.4Pro/ENGINEERWildfire4.0安装8

第2章Pro/ENGINEERWildfire4.0的用户
界面及基本操作13
2.1Pro/ENGINEERWildfire4.0用户
操作界面13
2.2文件与工作目录管理14
2.3窗口的基本操作20

第3章视图管理23
3.1显示设置23
3.2物体方位设置24
3.3模型颜色和光源设置28
3.3.1模型颜色的设置28
3.3.2光源的设置32
3.3.3透视性设置33
3.4三维物体的旋转34
3.5实例36
3.5.1视图显示实例136
3.5.2视图显示实例238

第4章模型分析41
4.1测量41
4.1.1测量距离41
4.1.2测量长度43
4.1.3测量角度44
4.1.4测量区域45
4.1.5测量直径46
4.1.6测量值的转换47
4.2模型分析48
4.2.1模型的质量属性分析48
4.2.2剖截面质量属性49
4.2.3单侧体积50
4.2.4配合间隙50
4.2.5短边分析51
4.2.6边类型分析52
4.2.7厚度分析53
4.3几何分析53
4.3.1曲线的曲率分析54
4.3.2曲面的曲率分析54

第5章二维草图绘制57
5.1环境与工具57
5.1.1进入草绘工作环境57
5.1.2草绘工具栏58
5.1.3草绘命令工具栏58
5.2草图绘制60
5.2.1点、直线、矩形的绘制60
5.2.2弧、圆和椭圆的绘制61
5.2.3绘制高级几何图元64
5.2.4使用草绘器调色板绘制草图67
5.3草图编辑69
5.3.1动态剪切69
5.3.2拐角剪切69
5.3.3分割70
5.3.4复制70
5.3.5镜像71
5.3.6比例旋转71
5.4几何图元的尺寸标注72
5.4.1距离尺寸标注72
5.4.2角度尺寸标注74
5.4.3尺寸修改75
5.4.4尺寸删除76
5.5设置草图几何约束76
5.5.1几何约束的类型76
5.5.2解决过度约束77
5.6草图综合绘制实例78
5.6.1二维模式下的草图综合
5.6.1绘制实例178
5.6.2二维模式下的草图综合
5.6.1绘制实例280
5.6.3零件模式下的草图
5.6.1绘制实例82
5.7习题86

第6章基准特征89
6.1基准特征基本知识89
6.2基准平面89
6.3基准轴93
6.4基准点96
6.4.1一般基准点96
6.4.2草绘基准点99
6.4.3偏移坐标基准点100
6.5基准曲线103
6.6基准坐标系104

提高篇
第7章三维实体特征的创建111
7.1创建拉伸特征111
7.1.1拉伸特征的基本知识111
7.1.2创建拉伸特征的实例113
7.2创建旋转特征115
7.2.1旋转特征的基本知识116
7.2.2创建旋转特征的实例117
7.3创建扫描特征119
7.3.1创建扫描特征的基本知识119
7.3.2扫描特征的实例1121
7.3.3扫描特征的实例2122
7.3.4扫描特征的实例3124
7.4创建混合特征125
7.4.1创建混合特征的基本知识126
7.4.2创建平行混合的实例1127
7.4.3创建平行混合的实例2129
7.5创建工程特征131
7.5.1孔特征131
7.5.2倒角特征139
7.5.3倒圆角特征142
7.5.4壳特征146
7.5.5拔模特征148
7.5.6筋特征153

第8章3D实体特征编辑157
8.1实体特征的复制157
8.2实体特征的镜像162
8.3实体特征的阵列164
8.3.1尺寸阵列165
8.3.2方向阵列169
8.3.3轴阵列171
8.4实体特征编辑实例173

第9章创建曲面特征181
9.1曲面特征的基本概念181
9.2创建曲线182
9.2.1绘制二维曲线182
9.2.2通过点创建曲线182
9.2.3通过二维剖面创建曲线185
9.3编辑曲线185
9.3.1复制现有线条185
9.3.2将曲线移动或旋转186
9.3.3将曲线镜像189
9.3.4对曲线进行修剪190
9.3.5求取交线190
9.3.6将线条进行投影191
9.3.7对线条进行包络193
9.3.8对线条进行偏移193
9.4创建曲面200
9.4.1以拉伸方式创建曲面201
9.4.2以旋转方式创建曲面203
9.4.3以扫描方式创建曲面205
9.4.4以混合方式创建曲面208
9.5编辑曲面212
9.5.1复制实体或曲面上的面212
9.5.2镜像曲面213
9.5.3曲面特征的平移与旋转214
9.5.4偏移曲面218
9.5.5以填充的方式做平面型的曲面220
9.5.6合并曲面221
9.5.7延伸曲面223
9.5.8修剪曲面229
9.5.9曲面特征的加厚231
9.5.10曲面特征的实体化233
9.6创建曲面特征的实例235
9.6.1实例1235
9.6.2实例2240

第10章层/关系式/零件族表247
10.1层的操作247
10.2创建参数的关系式250
10.3创建零件族表253

第11章零件设计的变更257
11.1特征的父子关系257
11.1.1特征信息的查看257
11.1.2父子关系产生的原因260
11.2编辑特征的定义261
11.3调整特征的创建顺序/特征的
11.3隐含/插入新特征266
11.3.1调整特征的创建顺序266
11.3.2特征的隐含267
11.3.3插入新特征268

高级篇
第12章特征创建失败时的处理方法271
12.1特征创建失败情况的产生271
12.2特征创建失败时的影响272
12.3特征创建失败时的求解菜单272
12.4特征创建失败时的处理方法274
12.4.1特征创建失败时的
12.4.1处理实例1274
12.4.2特征创建失败时的
12.4.1处理实例2276
12.4.3特征创建失败时的
12.4.1处理实例3276

第13章创建高级混合特征281
13.1高级混合特征的菜单命令281
13.1.1高级混合特征命令282
13.1.2高级混合特征的特殊选项283
13.2创建高级混合特征285
13.2.1旋转混合特征实例1285
13.2.2旋转混合特征实例2287
13.2.3一般混合特征实例289
13.2.4相切使用实例292

第14章可变剖面扫描和螺旋扫描295
14.1创建可变剖面扫描特征295
14.1.1可变剖面扫描特征的
14.1.1菜单命令295
14.1.2可变剖面扫描特征
14.1.1实例(1~3)299
14.1.3可变剖面扫描特征
14.1.1习题(1~3)315
14.2创建螺旋扫描特征319
14.2.1螺旋扫描特征的菜单命令319
14.2.2螺旋扫描特征实例323

第15章创建扫描混合特征329
15.1扫描混合特征的菜单命令329
15.2创建扫描混合特征331
15.2.1扫描混合实例1331
15.2.2扫描混合实例2334
15.2.3扫描混合实例3338
15.2.4扫描混合实例4340
15.2.5扫描混合实例5342

第16章创建边界混合曲面特征345
16.1边界混合曲面特征的菜单命令345
16.2边界混合曲面特征实例(1~3)348
16.2.1边界混合曲面特征实例1348
16.2.2边界混合曲面特征实例2355
16.2.3边界混合曲面特征实例3362

第17章创建高级命令特征365
17.1曲面的偏移与实体表面的替代365
17.1.1命令讲解366
17.1.2曲面偏移与实体表面的
17.1.2替代实例368
17.2创建耳特征370
17.2.1耳特征命令370
17.2.2耳特征实例371
17.3创建唇特征373
17.3.1唇特征命令373
17.3.2唇特征实例374
17.4创建环形折弯特征376
17.4.1环形折弯特征命令376
17.4.2环形折弯特征实例377
17.5创建骨架折弯特征379
17.5.1骨架折弯特征命令379
17.5.2骨架折弯特征实例379

第18章零件装配383
18.1零件装配的基本知识383
18.2常用的零件装配约束类型385
18.2.1匹配386
18.2.2对齐386
18.2.3插入387
18.2.4坐标系387
18.2.5相切388
18.2.6线上点388
18.2.7曲面上的点388
18.2.8曲面上的边389
18.3常用的零件装配连接类型389
18.4零件的装配与组件的分解392
18.4.1零件的装配392
18.4.2组件的分解392
18.4.3建立偏距线394
18.5零件装配的实例395

第19章创建二维工程图401
19.1进入工程图模块401
19.2创建一般视图和投影视图404
19.3编辑视图407
19.3.1移动视图407
19.3.2删除视图408
19.3.3拭除/恢复视图409
19.3.4设置视图的显示方式409
19.4创建剖视图411
19.5尺寸与标注417
19.5.1创建尺寸与标注417
19.5.2编辑尺寸与标注419
19.6创建其他视图426
19.6.1创建详细视图426
19.6.2创建辅助视图427
19.6.3创建旋转视图428
19.7工程图的环境设置429

经典实例篇
第20章减速器上箱体设计实例433
20.1减速器上箱体的结构分析433
20.2减速器上箱体的设计步骤434
20.3本章小结449

第21章机器护盖设计实例451
21.1机器护盖实例分析451
21.1.1产品结构分析451
21.1.2设计方法分析451
21.2设计流程451
21.3具体设计步骤452

第22章洗衣塑料瓶设计实例469
22.1洗衣塑料瓶的结构分析469
22.2洗衣塑料瓶的设计步骤469
附录A常见零件的标准件库Pro/ENGINEER
零件安装使用说明48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