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全球化(第二版)
  • 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全球化(第二版)
  • 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全球化(第二版)
  • 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全球化(第二版)
  • 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全球化(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全球化(第二版)

20 2.9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藤田昌久、雅克-弗朗索瓦·蒂斯、石敏俊 著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0

哲学经典专卖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藤田昌久、雅克-弗朗索瓦·蒂斯、石敏俊 著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2
  • ISBN 9787543225602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9页
  • 字数 5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Cities,Industrial Location,and Globalization
  • 丛书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经济活动并非全部集中于一个地点,也不是零散分散于各处。相反,它们在各个区位、地区或国家间不平等地分布。尽管如此,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活动会因为一个国家的资源特点、经济体制(平衡各种形式的递增报酬)以及运输成本而形成集聚。作为现代集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的经典文献,本书有别于其他集聚理论文献之处在于,并非结合某个领域(如产业的集聚)对集聚现象加以研究,而是从一般性的角度研究集聚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分析框架,进一步解释了在不同形式的递增报酬和不同类型的运输成本之间的权衡问题,并首次对企业和家庭集聚成群的经济学原因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解释。本书探究了各种形式的集聚(从全球到本地)形成的经济原因。第二版融合了空间经济学以及经济地理与城市经济学的新研究成果,并暗示当下社会几个主要的经济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是,经济集聚的概念是真实世界非常鲜明的情况。本书立足于现代经济学,同时借鉴了地理学与区域科学的概念和思想,从而使得本书适用于广大的读者群,包括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区域规划人员和其他科学工作者,也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科书。

【作者简介】

  藤田昌久,日本学士院会员,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所长。在20年的终身教授生涯中(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京都大学和甲南大学任教),他为空间经济学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藤田教授作为作者或者共同作者出版过三本著作:《空间发展规划》(1987年);《城市经济理论》(1989年,该书作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生教材一直沿用至今);《空间经济学》(1999年,与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合著,这本书也定义了新经济地理学领域)。
  
  雅克-弗朗斯瓦·蒂斯,计量经济学会与国际区域科学学会会员,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和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的经济学教授。曾在《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杂志》、《国际经济评论》、《管理科学》、《经济史探索》以及《经济地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曾与他人合著《产品差异化的离散选择理论》、《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不平等》,与藤田教授合著《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和区域增长》(2002年)。

【目录】

1 集聚与经济理论
1.1 引言
1.2 运输成本仍然起作用吗
1.3 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1.4 我们为何要观察集聚现象
1.5 空间和经济学的关系
1.6 本书的内容安排

第一部分 空间经济学基础
2 空间经济中价格机制的坍塌
2.1 引言
2.2 分配问题
2.3 空间不可能定理
2.4 异质空间和外部性
2.5 如何进行空间经济建模
2.6 总结
附录
3 杜能模型与地租的形成
3.1 引言
3.2 可分行为的区位
3.3 城市地租
3.4 总结
4 报酬递增和交通成本:空间经济的基本权衡
4.1 引言
4.2 外部报酬递增的微观基础
4.3 规模经济下的城市规模
4.4 城市间贸易
4.5 市场的竞争与空间组织
4.6 总结
5 城市和公共部门
5.1 引言
5.2 作为公共产品的城市
5.3 政治影响下的辖区数量和规模
5.4 总结
附录

第二部分 城市区域结构
6 交流的外部性与城市空间结构
6.1 引言
6.2 集聚和空间外部性
6.3 城市:企业和雇员的空间相互依赖
6.4 单中心城市
6.5 多中心城市
6.6 城市就业的分散化
6.7 总结
附录
7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城市中心的形成
7.1 引言
7.2 垄断竞争条件下城市中心的形成
7.3 寡头竞争和企业集聚
7.4 消费者搜寻与零售店的集聚
7.5 要素投入中心的形成
7.6 总结
附录

第三部分 要素移动和产业区位
8 垄断竞争下的产业集聚
8.1 引言
8.2 中心一外围模型
8.3 中心一外围模型的福利分析
8.4 城市地区与企业和消费者集聚
8.5 空问发展的钟形曲线
8.6 上下游产业的协同集聚
8.7 总结
附录
9 市场规模与产业集群
9.1 引言
9.2 垄断竞争下的贸易
9.3 本地市场效应
9.4 企业异质性
9.5 一般均衡中的本地市场效应
9.6 产业集群
9.7 总结

第四部分 城市体系、区域增长及企业跨国化
10 回到杜能模型:空间经济中的城市形成
10.1 引言
10.2 多样化偏好下的城市形成
10.3 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部门的共同集聚
10.4 城市体系的出现与结构-
10.5 总结

附录
11 全球化、增长和供应链地理
11.1 引言
11.2 区域增长和知识溢出
11.3 集聚与增长
11.4 全球化与境外生产转移
11.5 企业的空间分散化
11.6 跨国化的替代策略
11.7 总结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