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库存未翻阅】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B2-2

品相如图|无痕塑封|封面轻微黄斑|其他基本全新|塑封保存

52.8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明珂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1-16

书海迷音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明珂 著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1
  • ISBN 9787213057212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0页
  • 字数 33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身为“中华民族”的我们,是否曾想过,何以我们称为“中国人”?“华夏民族”之形成所由何来?究竟什么是中国人?——这问题不仅困扰许多研究中国的学者,也困扰许多居于中国认同边缘的人,《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即尝试解答此一问题。作者认为,由线性的历史溯源,以及对所谓“典型中国人”的研究,都难以解答这个问题。因此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中国人族群边缘的形成、维持与变迁——来了解中国人的本质。《华夏边缘》(增订本)说明,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分配环境中,华夏(中国人)边缘如何形成与变迁,华夏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凝聚、扩张,以及华夏边缘人群如何借历史记忆与失忆来成为华夏或非华夏。
  以中国人为例,作者借着历史、考古与人类学资料,探讨与人类族群认同相关的资源竞争与分配关系,社会历史记忆与失忆的过程,典范与边缘观点争论中的社会本质,以及历史的现实意义等问题。作者希望《华夏边缘》(增订本)能帮助我们思考自身的认同问题(为何我们要宣称自己是中国人),以及思考当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认同问题。

【作者简介】

  王明珂,1952年生于台湾,1992年获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羌族、西南少数民族及北方游牧民族社会的田野调查研究,在历史人类学领域成绩卓著,影响深广。著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游牧者的抉择》《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及学术随笔集《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目录】
序论一什么是中国人
序论二“什么是中国人”再思考

第一部分边缘与内涵
第一章当代社会人类学族群理论
第二章记忆、历史与族群本质
第三章民族史研究的边缘理论

第二部分华夏生态边界的形成
第四章青海河湟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五章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六章西辽河地区游牧社会的形成

第三部分华夏族群边缘的形成与扩张
第七章华夏边缘的形成:周人族源传说
第八章华夏对西周的记忆与失忆
第九章边缘人群华夏化历程:吴太伯的故事
第十章华夏边缘的漂移:谁是羌人
第十一章汉人的形成:汉代华夏对四方异族的多元意象

第四部分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第十二章近代华夏边缘再造
第十三章近代华夏边缘再造的微观过程
第十四章一个华夏边缘的延续与变迁

结语资源竞争、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