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文库: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哲学文库: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

6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商丘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国杰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you

上书时间2024-05-06

好书回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罗国杰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0
  • 版次 1
  • ISBN 9787300162874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47页
  • 字数 43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哲学文库: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以先秦伦理思想为基点,论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探讨了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的确立,以及封建伦理思想的深化和成熟。在此基础上,《哲学文库: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治国兴邦和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罗国杰,男,1928年1月生,河南内乡人。现为中国人良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三、四届哲学学科评议缀嚣集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等职。重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原理,中匡传统伦理、思想品德教育。主要著作有《罗国杰文集》,《以德治国与公民道德建设》、《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伦疆学》(主编)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300多篇。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关于中国伦理思想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对传统道德批判继承的理论认识和方法原则

第二章以周公“敬德保民”为核心的西周伦理思想——《尚书》、《易经》、《诗经》中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尚书》中所反映的周公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易经》中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诗经》中的伦理思想

第三章儒家创始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孔子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
第二节以“爱人”为核心的社会道德
第三节对孝、忠道德规范的强化
第四节“克己复礼”的道德修养论
第五节“君子”、“仁者”和“圣人”的多层次的理想人格
第六节“为政以德”的思想
第七节“先义后利”的义利观
第八节孔子与儒家思想

第四章墨家的兼爱和义利并重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墨子的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节以“兼爱”为核心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义利并重的原则和伦理学上的功利主义
第四节以反侵略为目的的非攻
第五节“赖其力者生”的劳动创造论
第六节天能赏善罚恶的宗教伦理观
第七节以行为本的道德修养论
第八节尚贤和尚同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孟子对孔子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其与告子的争论
第一节孟子的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节性善论同性无善恶论的对立
第三节良知、良能或良心是道德意识的核心
第四节以性善论和良知论为基础的修养论
第五节重义轻利的动机论
第六节五伦关系及其准则的确立
第七节告子“生之谓性”的人性论

第六章道家的“自然无为”和“超脱义利”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老子》的“返朴归真”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杨朱的“贵己”、“重生”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庄子“超脱义利”的伦理思想

第七章法家“重利贱义”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管子》中所反映的齐法家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韩非的伦理思想

第八章先秦伦理思想集大成者荀子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荀子的生平
第二节“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第三节对作为规范体系的“礼”的阐发
第四节“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的政治伦理思想
第五节“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的义利观
第六节强调“师法”、“义礼”的道德教育论

第九章儒家伦理思想的系统化——《礼记》、《孝经》中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礼记》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孝经》的伦理思想

第十章董仲舒对儒家伦理思想的神学论证
第一节生平及其著作
第二节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第三节天人感应和天赋道德
第四节关于“三纲”、“五常”
第五节“性有善质而未能为善”的人性论
第六节“正谊”、“明道”的动机论
第七节“利以养体”、“义以养心”的义利观

第十一章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的确立——白虎观会议
第一节白虎观会议召开的原因
第二节白虎观会议和谶纬神学
第三节“三纲”、“五常”的正统地位的确立
第四节白虎观会议的意义

第十二章对神学伦理思想的批判
第一节扬雄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王充的伦理思想
第三节王符的伦理思想

第十三章心学伦理思想
第一节陆九渊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王守仁的伦理思想

第十四章传统伦理与道德建设
第一节儒家思想与政治统治
第二节传统道德与当代道德建设
第三节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
第四节传统美德略议

第十五章道德建设与治国兴邦
第一节儒家的德治思想
第二节“法治”和“德治”应当相辅相成
第三节道德建设与治国兴邦
第四节关于“以德治国”的几个问题
本章结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