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情操论
  • 道德情操论
  • 道德情操论
  • 道德情操论
  • 道德情操论
  • 道德情操论
  • 道德情操论
  • 道德情操论
  • 道德情操论
  • 道德情操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情操论

6 2.7折 22 九品

仅1件

黑龙江哈尔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亚当·斯密(Smith A.) 著;王光波 译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1-08

瑾惠玮烨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英]亚当·斯密(Smith A.) 著;王光波 译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1306791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2页
  • 字数 11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道德情操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经济学之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部伦理学著作,该书建立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伦理道德基础,揭示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说明了商业产生自由和文明的基本原理.是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道德情操论》全书共有七卷,主要阐释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书中列举了支配人类行为的各种动机,包括自爱、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等,认为一个人的同情心与思维构造是形成其独特的道德情操、道德判断及美德的基础;阐述了人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是形成其道德取向的基础,是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形成根源,由此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并向世人强调:道德和正义对于社会乃至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对其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与斯密的另一部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一道,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并称为“两只看不见的手”:《国富论》讲的是市场这只手,它影响着经济;《道德情操论》讲的是伦理这只手,它影响着人心。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如果说《国富论》作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为斯密赢得了“经济学之父”的盛名,那么《道德情操论》则作为“十分罕见的,至今唯一一部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伦理学巨著”,而为斯密赢得了“西方的孔子”的美誉。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AdamSmith),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人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63年任英国财政大臣养子的伴游导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局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又花了3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目录】
告读者
卷一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章论合宜感
第一节人性中的同情
第二节相互同情的愉悦
第三节同情与行为的适宜性
第四节社会关系影响同情与适宜性的判断
第五节和蔼与尊贵的美德

第二章达到合宜性的各类激情的程度
引言
第一节源于身体的激情
第二节源自想象的激情
第三节令人生厌的激情
第四节友好的激情
第五节自私的激情

第三章顺境和逆境对行为和同情心的影响
第一节同情者的感受远逊于当事人的感受
第二节对名利的追逐,大人物和平民百姓的差别
第三节趋炎附势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

卷二优点和缺点,或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第一章认识优点与缺点
引言
第一节投桃报李与以恶报恶
第二节合乎情理的感激或怨恨的对象
第三节小结
第四节对优点、缺点的判断

第二章正义与仁慈
第一节正义与仁慈的区别
第二节正义、懊悔与欣慰
第三节正义的作用

第三章命运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引言
第一节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产生的影响
第三节情感不规律性的根本原因

卷三自我评价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第一章自我认同和不认同的原则
第二章赞扬及值得赞扬的品质,谴责及理应谴责的品质
第三章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自我欺骗的天性及一般原则的起源和作用
第五章道德普遍原则的影响和权威
第六章责任感是不是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

卷四效用性对赞同感的作用
第一章美感来源于效用性的表现
第二章效用的表现赋予品质和行为以美感并使之成为一种赞同原则

卷五道德赞许评价标准中风尚和习惯的作用
第一章习惯和风尚对美与丑看法的影响
第二章道德情感受习惯和风尚的影响

卷六与美德有关的品质
第一章个人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章个人品质对他人幸福的影响
引言
第一节有关天性致使我们关心和注意他人的依据
第二节天性致使社群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节普施众生及兼济天下的善行
第三章自我克制
第四章结论

卷七道德的学说
第一章与美善品性相关联的深刻问题
第二章有关美德品性的各类学说
引言
第一节美善品性与合宜性相一致的那些体系
第二节关善品性与审慎相一致的那些体系
第三节关善品性与仁慈相一致的那些体系
第四节卓然超越的那些学说

第三章探讨赞许原理的学说
引言
第一节由自我保护与本能的赞许推论出来的那些体系
第二节理性情感与本能的赞许推论出的那些体系
第三节由合宜情感与本能的赞许推论出的那些体系
第四节不同学者以道德品性论述践行方式的原则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