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生命是什么
  • 【现货速发】生命是什么
  • 【现货速发】生命是什么
  • 【现货速发】生命是什么
  • 【现货速发】生命是什么
  • 【现货速发】生命是什么
  • 【现货速发】生命是什么
  • 【现货速发】生命是什么
  • 【现货速发】生命是什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生命是什么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2.1 5.7折 39 全新

库存12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 埃尔温?薛定谔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ISBN9787513174725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29447945

上书时间2025-01-0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章 经典物理学家走近这个主题
自由的人绝少思虑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斯宾诺莎《伦理学》
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本书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对大约400名听众所做的一次公开演讲。在演讲之前我就断言这是一个比较晦涩难懂的题目,即便较少使用复杂的数学演绎法,恐怕演讲也会有些难懂,然而听众却没有因此而减少。较少使用数学推理,并不是说这个问题简单;相反,这个问题太过复杂以至于无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尽管如此,演讲者还是竭尽所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介于生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基本概念阐释清楚。
实际上,本书涉及的问题很多,但我的任务是把一个基本的问题阐释清楚,其他的问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了。为了更加明确我们的方向,简要地阐述本书的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即将讨论的重大问题是:发生在生命世界中的事件,怎样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来解释?这种事件的发生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本书得出的初步结论概括为:时至今日的物理学和化学在解释上述问题时的局限和无奈,并不能成为这些问题无法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解释的理由。



导语摘要

薛定谔为普通读者打开的科学大门,进入它,你将无法抑制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旨在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并集结成书。一个叫沃森的年轻人看到这本书,深受启发,决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196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本书,就是《生命是什么》。1991年,与霍金齐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彭罗斯读到此书后说: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
1956年,薛定谔在剑桥三一学院做了另一个系列演讲,讨论意识的物质基础、心智是否有进化的趋势、科学与宗教、感官之谜等问题,后集结成《意识和物质》一书。迄今为止,书中讨论的观点,仍启发着国内外一流的思想家、生物学家……
生命是什么?意识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类的未来会怎样……跟随薛定谔的步伐,你将走进一个崭新而迷人的世界。



作者简介

埃尔温•薛定谔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44年,薛定谔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本书一经问世,便使许多青年物理学家开始注意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使薛定谔成为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他的《生命是什么》内容深刻而有趣,引导无数学生走上科研之路。薛定谔的代表作品有《生命是什么》《科学与人文主义》《大自然与希腊人》《心与物》等。



目录

Part A 生命是什么
章 经典物理学家走近这个主题
1.研究的一般性质和目的
2.统计物理学结构上的根本差别
3.一个朴素物理学家对这个主题的探讨
4.为什么原子如此之小
5.有机体的活动需要精确的物理学定律
6.物理学定律是以原子统计力学为根据的,因而只是近似的
7.它们的精确性是以大量原子的介入为基础的个例子(顺磁性)
8.第二个例子(布朗运动,扩散)
9.测量准确性的限度——第三个例子
10. 律
第二章 遗传机制
1.经典物理学家那些绝非无关紧要的设想是错误的
2.遗传的密码本(染色体)
3.通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的个体生长
4.在有丝分裂中每个染色体是被复制的
5.染色体数减半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配子配合)
6.单倍体个体
7.减数分裂的突出性质
8.交换,特性的定位
9.基因的体积
10.小的数量
11.持久性
第三章 突变
1.“跳跃式”的突变——自然选择的工作场地
2.它们生育同样的后代,即它们是完全地遗传了下来
3.定位,隐性和显性
4.介绍一些术语
5.近亲繁殖的有害效应
6.一般的和历史的陈述
7.作为一种罕有事件,突变具有其必要性
8.X 射线诱发的突变
9.定律——突变是个单一性事件
10.第二定律——事件的局域性
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
1.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持久性
2.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
3.量子论—不连续状态—量子跃迁
4.分子
5.分子的稳定性有赖于温度
6.数学的插曲
7.个改正
8.第二个改正
第五章 对德尔布吕克模型的讨论和检验
1.遗传物质的一般图像
2.图像的独特性
3.一些传统的错误概念
4.物质的不同“态”
5.真正重要的区别
6.非周期性的固体
7.压缩在微型密码里的丰富内容
8.与实验事实作比较:稳定度;突变的不连续性
9.自然选择基因的稳定性
10.突变体的稳定性有时是较低的
11.不稳定基因受温度的影响小于稳定基因
12.X 射线是如何诱发突变的
13.X 射线的效率并不依赖于自发突变率
14.回复突变
第六章 有序,无序和熵
1.一个从模型得出的值得注意的普遍结论
2.由序导出序
3.生命物质避免了向平衡衰退
4.以“负熵”为生
5.熵是什么
6.熵的统计学意义
7.从环境中抽取“序”来维持组织
关于第六章的注
第七章 生命是以物理学定律为基础的吗
1.在有机体中可能有的新定律
2.生物学状况的评述
3.物理学状况的综述
4.明显的对比
5.产生序的两种方式
6.新原理并不违背物理学
7.钟的运动
8.钟表装置毕竟是统计学的
9.能斯特定理
10.钟摆实际上可看做在零度下工作
11.有机体与钟表装置之间的关系
后记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Part B 意识和物质
章 意识的物质基础
1.问题
2.一个尝试性的答案
3.伦理观
第二章 了解未来
1.生物发展的死路
2.达尔文主义的悲观情绪
3.行为影响选择
4.伪拉马克主义
5.习惯和技能的遗传固定
6.智力进化的危险
第三章 客观性原则
第四章 算术悖论:意识的单一性
第五章 科学与宗教
第六章 感知的奥秘



内容摘要

薛定谔为普通读者打开的科学大门,进入它,你将无法抑制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做了一个系列演讲,旨在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并集结成书。一个叫沃森的年轻人看到这本书,深受启发,决定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1962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本书,就是《生命是什么》。1991年,与霍金齐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彭罗斯读到此书后说: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再读”。
1956年,薛定谔在剑桥三一学院做了另一个系列演讲,讨论意识的物质基础、心智是否有进化的趋势、科学与宗教、感官之谜等问题,后集结成《意识和物质》一书。迄今为止,书中讨论的观点,仍启发着国内外一流的思想家、生物学家……
生命是什么?意识是什么?人是什么?人类的未来会怎样……跟随薛定谔的步伐,你将走进一个崭新而迷人的世界。



主编推荐

埃尔温•薛定谔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44年,薛定谔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本书一经问世,便使许多青年物理学家开始注意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使薛定谔成为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他的《生命是什么》内容深刻而有趣,引导无数学生走上科研之路。薛定谔的代表作品有《生命是什么》《科学与人文主义》《大自然与希腊人》《心与物》等。



精彩内容

第四章 量子力学的证据
你的如火焰般炽热的奔放的想象力,静默成一个映像,一个比喻。
——歌德
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持久性
X射线的精密仪器经过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巧妙运用,“基因的体积”的上限已经成功地降低了,并且降低的数值比第二章第9节的估计数字还要低很多。然而,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基因结构中只有少量的原子,一般是1000个,甚至比
这还要少,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基因的持久不变特性总是有规律地表现出来,那么这两方面相互矛盾的事实该如何通过统计物理学的观点得到解释呢?
请允许我把这个令人惊讶的奇迹叙述得更加详细生动些吧。在哈布斯堡王朝时代,有一些成员长着非常难看的下唇,俗称哈布斯堡唇。维也纳皇家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在王室的资助下,仔细地研究了这种唇的遗传基因,后得出结论,认为这种特征是正常唇形的一个孟德尔式的“等位基因”。如果比较一下16世纪的这个家族中某些成员和他19世纪的后代的肖像,我们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导致这种畸型特征的基因结构已经世代相传了好几百年了。研究还发现,尽管每一代的细胞分裂次数不多,但是每次细胞的分裂几乎都是百分之百的复制。此外,前面由X射线实验测得的原子数目和这个基因结构所包含的原子数目很有可能是同一个数量级。在这个过程中基因一直处于 36.67℃左右的温度下,但是却能保持几个世纪之久而不受热运动的干扰,那么对于这一点我们又应该如何解释呢?
对统计力学的情况仔细考量之后,19世纪末的一位物理学家作出了回答:这些物质结构只能是分子。对于这些原子集合体的存在,以及它们的高度稳定性,当时的化学界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只不过这种了解还停留在纯粹经验上,因此人们对分子的性质并没有彻底掌握——对于分子保持一定的形状、维持原子间强健的本质,当时的化学家几乎是一无所知的。所以,尽管上面的回答是正确的;但是它只是凑巧把这种不知缘由的生物学稳定性归结到了化学稳定性上,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理论价值的。虽然两种表面上相似的特性是依据同一原理这一观点得到了初步证明,但是只要人们对这个原理本身还一无所知,那么这个证明就是值得怀疑的。
可以用量子论来解释
从现在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知道,量子论与遗传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了量子理论。弗里斯、柯灵斯和丘歇马克1900年重新发现孟德尔的论文,以及弗里斯1901年至1903年发表的关于突变的论文,可以说是现代遗传学的建立和开始。因此可以看出,这两大理论的产生几乎是同时的;而且它们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相互发生联系。在量子论方面,花费超过25年的时间,W. 海特勒和 F. 伦敦1926—1927年才给出化学键量子论的普遍原理。海特勒-伦敦理论包含了量子论精细的复杂概念。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我们不得不用微积分来进行描述,企图直接明了地表达突变同“量子跃迁”之间的联系,并把为关键的部分阐释清楚。这就是我们在本书中所要努力去做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