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李玉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李玉珍)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8.2 7.6折 50 全新

库存9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玉珍、李楠、肖怀秋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09324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29447585

上书时间2025-01-09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高职高专医药学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教材编写结合高职高专医药学类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并参照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中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相关的知识,将教学重难点以考点形式在教材中加以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对教材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同时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相关的新知识,如新型冠状病毒等知识融入教材相关章节中,体现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和新规范融入职业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特点,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此外,教材内容的选取充分考虑了高职高专医药类学生的学情、专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调整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材中引入大量医药学真实案例和知识拓展内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材采用大量图例将抽象内容直观表现,以增强教材内容呈现效果。每章末附有本章知识框架图和目标检测,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自我检测。

本教材由绪论导入,共分四篇十四章。篇为微生物学概论,第二篇为微生物学与药学的关系,第三篇为免疫学基础,第四篇为实验技能,教材后附有附录和目标检测参考答案。绪论和第五章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李玉珍编写;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由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李楠编写;第二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由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彭必武编写;第三章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邓靖编写;第四章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李文编写;第六章由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冯利编写;第七章、第十章由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崔旸编写;第九章、第十三章、附录和目标检测答案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肖怀秋编写;实验技能由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王婧编写;全书由李玉珍统稿。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借鉴了相关教材及文献资料,在此向各位专家及参考文献的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因编者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编者

2021年12月

 



导语摘要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共分为四篇、十四章,包括微生物学概论、微生物学与药学的关系、免疫学基础和实验技能。本书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医药类学生的学情、专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调整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详细介绍了多种微生物生物学特性,强化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突出免疫学基础知识与药学专业的联系;本书引入大量真实案例和知识拓展内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所有章节均配有知识框架与目标测验。本书可供高职高专药学类、药品制造类、中药类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商品简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共分为四篇、十四章,包括微生物学概论、微生物学与药学的关系、免疫学基础和实验技能。本书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医药类学生的学情、专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调整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详细介绍了多种微生物生物学特性,强化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突出免疫学基础知识与药学专业的联系;本书引入大量真实案例和知识拓展内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所有章节均配有知识框架与目标测验。本书可供高职高专药学类、药品制造类、中药类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目录

绪 论 001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001

二、免疫与免疫学 004

三、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简史 005

四、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007

知识框架 007

目标检测 008

篇 微生物学概论

章 细 菌 010

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010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010

二、细菌的结构 012

三、细菌非典型形态与结构 017

第二节 细菌形态的检查方法 017

一、简单染色 018

二、复合染色 018

第三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新陈代谢 018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018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 021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 023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023

二、细菌感染概述 024

三、医院内感染 025

第五节 常见病原性细菌 026

一、病原性球菌 026

二、肠道杆菌 030

三、结核分枝杆菌 032

四、白喉棒状杆菌 033

五、铜绿假单胞菌 034

六、厌氧性细菌 034

七、弧菌 037

八、幽门螺杆菌 038

知识框架 039

目标检测 040

第二章 放线菌042

节 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 042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042

二、放线菌的培养 044

第二节 重要的放线菌属 045

一、链霉菌属 045

二、诺卡菌属 045

三、小单孢菌属 046

四、游动放线菌属 046

五、马杜拉放线菌属 046

六、链孢囊放线菌属 046

第三节 病原性放线菌 047

一、衣氏放线菌属 047

二、诺卡菌属 048

知识框架 049

目标检测 049

第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 051

节 螺旋体 051

一、钩端螺旋体 051

二、梅毒螺旋体 053

三、回归热螺旋体 054

第二节 支原体 055

一、肺炎支原体 055

二、溶脲脲原体 056

三、支原体与L 型细菌的区别 057

第三节 衣原体 057

一、沙眼衣原体 058

二、肺炎衣原体 058

三、鹦鹉热衣原体 059

第四节 立克次氏体 060

一、普氏立克次氏体 060

二、莫氏立克次氏体 061

三、恙虫病立克次氏体 061

知识框架 062

目标检测 062

第四章 真 菌064

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064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064

二、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066

三、真菌的抵抗力与变异性 068

四、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069

五、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069

第二节 常见的致病性真菌 070

一、浅部感染真菌 070

二、深部感染真菌 071

第三节 与药物有关的真菌 075

一、酵母菌 075

二、霉菌 075

三、蕈菌 076

知识框架 077

目标检测 077

第五章  病毒 079

一、病毒的大小及形态 080

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影响因素 081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与病毒的干扰现象 083

一、病毒的增殖 083

二、病毒的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084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免疫防治 086

一、病毒的感染与检查方法 086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防治原则 089

第四节 噬菌体 090

一、生物学性状 090

二、噬菌体的分型 090

三、噬菌体的应用 091

第五节 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 091

一、呼吸道病毒 092

二、肠道病毒 097

三、肝炎病毒 099

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04

五、狂犬病毒 105

六、人乳头瘤病毒 106

七、其他常见病毒 107

知识框架 110

目标检测 110

第六章 微生物的分布与控制 113

节 微生物的分布 113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13

二、微生物在人体的分布 115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116

一、微生态平衡的标准 116

二、微生态失调 117

三、微生态制剂及其在肠道健康中的应用 118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 120

一、物理方法 121

二、化学方法 123

知识框架 126

目标检测 127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29

节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129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129

二、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132

第二节 微生物的变异现象 133

一、细菌的变异现象 133

二、病毒的变异现象 134

三、细菌变异在医药学中的意义 135

第三节 微生物变异机制及在医药学中的应用 135

一、基因突变 135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136

第四节 微生物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 139

一、微生物菌种选育常用的方法 139

二、微生物的保藏 140

三、菌种衰退与复壮 141

知识框架 142

目标检测 143

第二篇 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

第八章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145

节 药物的抗菌试验 145

一、体外抗菌试验 145

二、体内抗菌试验 150

第二节 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152

一、药品无菌检查总则 152

二、无菌检查的方法 154

第三节 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157

一、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总则 157

二、微生物计数法 159

三、控制菌的检验 159

四、活螨检验 165

知识框架 166

目标检测 166

第九章 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168

节 微生物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 168

一、抗生素的分类及要求 168

二、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 170

三、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 171

四、抗生素的制备工艺 171

五、抗生素的微生学检测 174

第二节 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176

一、氨基酸 176

二、维生素 177

三、酶制剂和酶抑制剂 179

四、多糖 180

五、微生物菌体来源的药物 180

六、其他 181

七、常用的药用微生物及其发酵产品 182

第三节 微生物在半合成药物中的应用 183

一、甾体化合物 183

二、手性药物 183

三、中药的微生物转化 184

知识框架 184

目标检测 184

第十章 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186

节 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 186

一、药品中微生物的来源 186

二、微生物引起的药物变质 188

三、防止药物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189

第二节 制药工业中的消毒与灭菌 190

一、空气中微生物的控制 190

二、水中微生物的控制 190

三、设备的消毒灭菌 191

四、原料药的消毒灭菌 191

五、药品制剂的消毒灭菌 191

第三节 制药工业中常用灭菌法的验证 191

一、生物指示剂 192

二、常用生物指示剂 193

三、验证要点 193

知识框架 194

目标检测 194

第三篇 免疫学基础

第十一章 非特异性免疫 196

节 机体的屏障结构 196

一、皮肤黏膜屏障 196

二、血脑屏障 197

三、胎盘屏障 197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198

一、吞噬细胞 198

二、自然杀伤细胞 199

三、B1 细胞 200

四、γδT 细胞 200

五、树突状细胞 200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200

一、补体 200

二、溶菌酶 206

三、防御素 206

四、细胞因子 206

知识框架 206

目标检测 207

第十二章 特异性免疫208

节 抗原 208

一、抗原的概念 208

二、抗原的分类 209

三、抗原的基本特性 209

四、抗原在医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210

第二节 抗体 212

一、抗体的结构 212

二、抗体的功能区和水解片段 213

三、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214

四、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216

第三节 细胞因子 216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216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 216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217

四、细胞因子与临床医药学 217

第四节 免疫器官 218

一、中枢免疫器官 218

二、外周免疫器官 218

第五节 免疫细胞 219

一、淋巴细胞 220

二、造血干细胞 221

三、抗原提呈细胞 222

第六节 免疫应答 222

一、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223

二、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23

知识框架 225

目标检测 225

第十三章 超敏反应 228

节 Ⅰ型超敏反应 228

一、参与反应的主要成分 228

二、发生机制 230

三、临床常见过敏性疾病 231

四、防治原则 232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233

一、变应原 233

二、发生机制 234

三、临床常见疾病 234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235

一、变应原 236

二、发生机制 236

三、临床常见疾病 237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237

一、变应原 237

二、发生机制 238

三、临床常见疾病 238

第五节 各型超敏反应的比较与相互关系 239

一、各型超敏反应的特征比较 239

二、各型超敏反应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239

知识框架 240

目标检测 240

第十四章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242

节 免疫学防治 242

一、免疫学预防 242

二、免疫学治疗 245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245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245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 246

三、细胞因子检测 247

知识框架 247

目标检测 247

第四篇 实验技能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检查 250

实验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252

实验三 皮肤消毒试验 256

实验四 微生物接种与分离技术 256

实验五 细菌生化反应 260

实验六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263

实验七 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扩散法 264

实验八 药物的体内抗菌试验 265

实验九 凝集反应 266

实验十 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268

实验十一 微生物限度检查 269

实验十二 过敏反应 271

实验十三 口服药物的大肠埃希菌检查 271

附录 275

附录一 常用培养基配制 275

附录二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275

附录三 常用试剂的配制 275

附录四 常用消毒液的配制 276

附录五 《中国药典》(2020 年版)相关标准 277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278

参考文献 281


 



内容摘要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共分为四篇、十四章,包括微生物学概论、微生物学与药学的关系、免疫学基础和实验技能。本书充分考虑高职高专医药类学生的学情、专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调整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详细介绍了多种微生物生物学特性,强化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突出免疫学基础知识与药学专业的联系;本书引入大量真实案例和知识拓展内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所有章节均配有知识框架与目标测验。本书可供高职高专药学类、药品制造类、中药类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主编推荐

1.《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采用了新的标准,相关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为依据进行编写,体现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和新规范;2.《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引入大量医药学真实案例和知识拓展内容,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每章末附有本章知识框架图和目标检测,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自我检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