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0.3 6.8折 ¥ 30 全新
库存27件
作者王键 张光霁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40207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25312686
上书时间2025-01-07
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开创至今历六十年。一甲子朝花夕拾,六十年砥砺前行,实现了长足发展,不仅健全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履行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和使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作为中医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也伴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从少到多,从粗到精,一纲多本,形式多样,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年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出版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迄今,肩负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医院校教材建设和出版的重任,产生了一大批学术深厚、内涵丰富、文辞隽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教材。尤其是年出版的全国统编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第五版),至今仍被誉为中医教材之经典而蜚声海内外。
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积极参与下,组织出版了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以下简称精编教材),并于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套教材融汇了历版优秀教材之精华,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同时高度契合国家执业医师考核制度改革和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在组织策划、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反复论证,层层把关,使精编教材在内容编写、版式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凸显了精炼、创新、适用的编写初衷,获得了全国中医药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年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实施《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并颁布了《中医药法》和《〈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强国、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都需要中医药发挥资源优势和核心作用。面对新时期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此,精编教材的编写将继续秉持为院校提供服务、为行业打造精品的工作要旨,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听取要求,全面汲取经验,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工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启动了第三版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和完善将在保持精编教材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经典、精炼、新颖、实用的特点,并将贯彻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坚持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遵循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和中医药教育规律,深化中医药特色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情操教育,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同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将不断深化高等中医药教材研究,在新版精编教材的编写组织中,努力将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与中医药发展的现实目标及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完善高等中医药教材体系和丰富教材品种,创新、拓展相关课程教材,以更好地适应十三五时期及今后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实践要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我国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能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教材的编写出版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诚恳地希望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和读者在教学实践或使用中对本套教材提出宝贵意见,以敦促我们不断提高。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学管理研究会理事长
年月
《中医基础理论(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是系统讲授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材,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精神、经络、病因和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相较于上版教材,本教材突出了引导性和启发性,每章开篇专设导学部分,内容包括引言、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名词术语,让读者带着问题和重点展开学习。在每章篇末增加知识拓展,围绕本章内容推荐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论文,突出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时代发展和特色。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不仅能为本科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学习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也是爱好中医药学的国内外人士学习和掌握中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入门教材。本教材适用于中医学(包括养生康复、中医营养学、全科医学等方向)、中西医临床(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学等专业五年制和八、九年制本科学生学习。
王键(安徽中医药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为精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副主编,多次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新世纪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三十多年,系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产学研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安徽省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科与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张光霁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研究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情志病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健康服务促进会副会长。
绪论
1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2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内容 / 6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 11
五、学习和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思维方法 / 11
章精气学说
15
一、精气的基本涵义 / 15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 16
三、精气学说的应用 / 18
第二章阴阳五行
21
节阴阳学说 / 21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 2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2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27
第二节五行学说 / 30
一、五行的基本涵义 / 30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31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6
第三章藏象
42
节藏象及藏象学说 / 42
一、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 42
二、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 43
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 44
四、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 45
第二节五脏 / 46
一、心 / 46
附:心包络 / 49
二、肺 / 49
三、脾 / 53
四、肝 / 55
五、肾 / 59
附:命门 / 49
第三节六腑 / 64
一、胆 / 64
二、胃 / 65
三、小肠 / 66
四、大肠 / 66
五、膀胱 / 67
六、三焦 / 67
第四节奇恒之腑 / 68
一、脑 / 69
二、女子胞 / 69
附:精室 / 70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 70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 70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 75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 76
第四章气血津液精神
78
节气 / 78
一、气的基本概念 / 79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 79
三、气的生理功能 / 80
四、气的运动 / 82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 83
第二节血 / 85
一、血的概念 / 85
二、血的来源和组成 / 85
三、血的循行 / 86
四、血的生理功能 / 86
第三节津液 / 87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 87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 87
三、津液的功能 / 88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 89
一、气与血的关系 / 89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 90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 90
第五节精 / 91
一、精的基本概念 / 91
二、精的生成 / 92
三、精的功能 / 92
第六节神 / 93
一、神的概念和本源 / 93
二、神机的概念 / 94
三、人体之神的形成 / 94
四、人体之神的功能 / 95
第七节精气神的关系 / 95
一、精能化气,精为气生化之源 / 95
二、气能生精,气能激发精的化生 / 96
三、精能化神,精为神的物质基础 / 96
四、神能御精,精赖神而内守 / 96
五、气能生神,为神之根本 / 96
六、神为气主,神失则气乱 / 97
第五章经络
98
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 99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 99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 99
第二节十二经脉 / 100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 100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 101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 / 102
四、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 103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 / 103
第三节奇经八脉 / 111
一、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 / 111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与功能特点 / 112
三、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基本功能 / 113
第四节经别 / 118
一、经别的概念 / 118
二、生理功能 / 118
三、循行部位 / 119
第五节络脉 / 120
一、络脉的概念 / 120
二、络脉的分类 / 120
第六节经筋、皮部 / 122
一、经筋 / 122
二、皮部 / 124
第七节经络的生理功能 / 125
第八节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 127
第六章体质
130
节体质的概念和形成 / 130
一、体质的概念 / 131
二、体质构成特点 / 131
三、体质的形成 / 132
第二节体质分类 / 135
一、阴阳分类法 / 135
二、五行分类法 / 136
第三节体质学说应用 / 136
一、体质与发病 / 137
二、体质与病证从化 / 137
三、体质与治疗 / 137
第七章病因与发病
139
节病因 / 139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 140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 146
三、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 / 151
四、其他病因 / 155
第二节发病 / 158
一、发病的原理 / 158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 160
三、发病类型 / 163
第八章病机
165
节基本病机 / 166
一、邪正盛衰 / 166
二、阴阳失调 / 168
三、精气血失常 / 172
四、津液失常 / 178
第二节内生五邪 / 181
一、内生五邪的基本概念 / 181
二、内生五邪的基本内容 / 182
第三节脏腑病机 / 185
一、五脏病机 / 185
二、六腑病机 / 194
三、奇恒之腑病机 / 197
第四节经络病机 / 198
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 / 199
二、经络的气血逆乱 / 199
三、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 199
四、经络的气血衰竭 / 200
第五节疾病的传变与转归 / 200
一、疾病传变与转归的含义 / 200
二、影响疾病传变与转归的因素 / 201
三、疾病传变与转归的形式 / 202
第九章防治原则
207
节未病先防 / 208
第二节既病防变 / 209
第三节治则与治法 / 210
一、治则与治法的概念 / 210
二、基本治则 / 211
第十章养生
220
节养生的基本概念 / 220
一、天年 / 221
二、衰老 / 221
三、养生 / 222
第二节养生的基本原则 / 222
一、顺应自然 / 223
二、形神兼养 / 224
三、保精护肾 / 2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