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东北地区创新要素流动、集聚与结构优化效应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东北地区创新要素流动、集聚与结构优化效应研究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47.1 4.8折 98 全新

库存3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林辉,董直庆等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86867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1800925

上书时间2025-01-0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林辉、女,满族,1973年出生。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先后获得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长春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董直庆,男,汉族,1974年出生,管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质量。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在SCI、SSCI刊物 Ecological Indicators、Advances inClimate Change Research,《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统计研究》《财贸经济》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吉林省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目录

第一章文献综述第一节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及其创新效应的相关文献·第二节创新要素集聚及其创新效应的相关文献第三节创新激励政策及其创新效应的相关文献第二章东北地区创新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第一节东北地区创新人员流动与集聚特征第二节东北地区创新资本流动与集聚特征第三节东北地区技术流动与集聚特征…第三章东北地区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及其创新效应第一节创新资本和创新人员的流动及其创新效应第二节创新资本流动、机器设备与创新集聚效应第三节创新人员流动、交通网络与创新集聚效应第四节技术势差、技术空间流动及其创新效应第四章东北地区创新要素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一节创新人员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节创新资本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三节技术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

第五章东北地区创新要素流动与集聚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

第一节创新要素流动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

第二节创新要素集聚的空间结构优化效应

第三节创新要素空间结构优化的条件检验

第六章东北地区创新激励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第一节 选择支持型创新激励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第二节自由裁量型创新激励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第三节政府创新关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第七章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基本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被誉为“增长奇迹”,但经济产出“数量型”增长的背后,表现出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发展特征。为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由“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创新驱动的作用尤显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新时期国家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创新能力是一国能否拥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第一节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及其创新效应的相关文献现阶段,“创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高频词汇,各地区政府竞相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所需的硬件设施与出台创新人才新政,吸引更多的创新要素流入。创新要素流动能够促进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并通过知识与技术的传播,形成空间扩散与溢出效应,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为此,创新要素空间流动与创新效率问题引发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一、创新要素流动的成因已有文献研究认为,创新要素流动的根源既在于要素空间分布的不均衡,也受制于区域间工资、房价和资本回报率等的差异。王兵等(2021)认为,工资对劳动力流动起到引力作用,而房价的作用则相反,即形成一种推力,而近年来的交通运输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为研发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促进了研发人员在省际之间的流动。类似地,卓乘风和邓峰(2018)认为,互联网与即时通信工具的普及都会加速创新要素在区域间流动,若地区间实现差异化的创新发展战略,在有效加速创新要素流动的同时,也能缓解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学者们也关注到研发人员或人力资本在区域间流动,可能受到工资与房价等因素的影响。黄臻等(2013)构建了包含资本与劳动两种要素流动在内的理论模型,认为劳动会从低工资区域流动到高工资区域,由此造成的人口规模扩大会改变高工资区域的市场均衡状况,市场需求增加与商品价格上升引致资本回报率的提高,进一步吸引资本的流入。白俊红和王钺(2015)构建引力模型考察研发要素区际流动时,认为流入地GDP水平会对研发人员流动产生吸引,而对研发资本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金融发展程度,通常金融系统越发达,研发资本流入与流出越便捷。关于地区间技术的流动,技术流动表现出类似于现实世界中液体物质的流动状态,技术势差是地区间技术流动的原动力,即地区间技术流动往往借助于技术势差(张玉杰,1999;孔翔,2003),其类似于不同地区技术势能的差距,技术势能则可以类比于物理学中“重力势能”概念,指地区在某时刻技术水平相对于基准值的大小。不同地区的技术势能往往存在差异,这就使技术总有从势能较高处向势能较低处运动的倾向,暗示技术流动往往发生在存在势能差的地区之间。余泳泽和武鹏(2010)基于中国1995~2007年13个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可能引发的经济后果,检验结果发现,FDI流向和流量受到内外资企业技术势差的影响,跨国技术势差可以促进中国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江志鹏等(2018)基于中国制药企业1995~2012年产学研联合发明专利数据,研究证明低势能企业与高势能学校及研究机构间的技术势差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而高势能企业与低势能学校及研究机构间的技术势差则显著抑制创新能力提升。吉亚辉和祝凤文(2011)以中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之差度量技术差距,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中美技术差距对中国技术进步具有负向……



精彩内容

本书从创新要素视角,立足于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已有文献研究的不足,将创新要素流动与集聚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东北地区创新要素流动的趋势,考察创新要素流动和集聚的经济效应,评价政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效率的影响,提出优化创新要素空间结构的方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