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速发】浩言管理:感悟与构想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4.7
5.1折
¥
6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马浩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2151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5078622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写在前面
在下是研究企业管理的。入道三十多年了。作为管理学人,自然会从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里和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有点看法和想法。于是诉诸文字。既为自赏,亦愿示人。日积月累,便有些许斩获。禁不住心中自喜。脸皮再厚一点,就隔三差五地拿出些文章,弄些小集子什么的。
把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短文拢在一堆儿,也捎带进去个把长文,结集出书,总得找些正当理由,要有说法。既是说法,就免不了粉饰之嫌,打出一些冠冕堂皇的旗号,假借某种令人好感的托辞。一来招致同情,二来给自己壮胆。当然,偶尔也会倾情整景作状,旨在刻意耸人听闻。
从2005年的《决策就是拍脑袋》,到《缎子麻袋装管理》《叶公品龙》《没话找话》,再到《管理的偏见》《管理的境界》《管理的幻觉》三部曲,一路走来,将自己对管理问题和生活现象的感悟与构想记录下来,梳理了自己的思路,也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收获回响与印证以及挑战和启迪。乐在其中,甚觉慰藉。
早期的几本集子现已脱销。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文章已经不再具有再版价值。然而,毕竟敝帚自珍,觉得过去十几年间的相当一部分文章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对于今天的企业家、管理者、管理学人以及新一代的相关读者仍然具有参考价值。有鉴于此,精选了这十几年来的文章,结集为这本《浩言管理:感悟与构想》。
感悟,乃随笔与杂文着墨的领域,主要是对管理问题或者生活现象的观察、捕捉、感受、琢磨,企图弄清楚其背后的规律和道理。构想,乃管理评论用武之地,主要针对某些话题或任务去相对系统地构思、想象、勾勒、编排,试图提出一些能够帮助大家思考的逻辑框架或者准专业的概念体系。
收入本书的大部分文章曾经散见于中文管理评论类期刊报纸和财经媒体。此次结集,也收录了近期完成的尚未公开发表的若干文章。可以说,本书较为全面精准地体现了笔者对于管理的感悟与构想。希望本书不辱使命,更希望书中的文字和观点能够得到更多读者的理解、共鸣和赏识。
马 浩 谨识
北京海淀马连洼
2016年11月26日
导语摘要
收入《浩言管理:感悟与构想》的文章,按照与管理学相关的十二个主题进行编排,涵盖管理学说、战略管理、组织氛围、领军团队、精英人才、社会责任等重要话题,具有强烈的实践色彩和现实意义。文章长短搭配,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在强调行文可读性的同时,亦力求保持一定的技术含量,以期观点确凿、有理有据。相信《浩言管理:感悟与构想》会使对管理学和管理实践感兴趣的读者开卷有益。
作者简介
马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树管理学教授,北京大学BiMBA商学院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企业经营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创业与创新管理等。主要讲授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决策、并购管理等课程。曾获北京大学“正大教学奖”。在北美和欧洲的英文管理学主流期刊上发表20篇论文,在中文报刊上发表文章逾百篇。出版著作十余种,包括《竞争优势:解剖与集合》《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的幻觉》《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为众多国际及国内企业提供高层管理培训、战略咨询和定制研究。
目录
论管理学说
蓦然回首:管理学在边缘处遭遇交叉
管理学与经济学的根本区别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学说
管理学的科学与迷信
朗润园遐思
评战略管理
战略与战略性
游走于独特性与合法性之间
什么是有吸引力的行业
开饭馆的堪萨斯牙医
话领军人物
为什么战略要跟老板聊
老板的心理底线在哪里
独裁者的法宝
什么样的人适合当领导
企业家与蛋炒饭
识组织氛围
作为润滑剂的组织裕度
组织公民行为的个体基础
内部人员利益至上
幸福企业与幸福员工
精英与平台
析社会责任
良心中性
良心与市场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
贼**是市场经济
赝品的价值
集书评序言
《管理大师忠告》序言
《赢》:还真是硬道理
《蓝海战略》:与其甩脱对手,不如拥抱顾客
《管理大未来》:大而无当之老生常谈
读黄宗羲《原君》有感
观职业人士
职业人士的职业风范
性感·架子·跨界
教授是一个职业
敬业是一种境界
卖烧饼
说精英人才
地主与长工
士兵与将军
猪也可能会飞
蹩脚的转身与华丽的败局
多明戈与帕瓦罗蒂
赏人物翩跹
大师不是一个职业:悼德鲁克
学界贵族:悼钱德勒
乔布斯为我点亮一盏灯
真人真事三则
何秃顶
闯思维误区
不明就里的所谓分析
谁说顾客是上帝
有关启蒙的杂感
一万小时理论
读书要趁早
看行迹姿态
承诺和参与
折腾的路数
规矩就是规矩
自己的狗自己遛
人生不能浪费在改正错误上
掬世间花絮
为什么非要老拿分数说事儿
做人要实在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话说没完没了
内容摘要
收入《浩言管理:感悟与构想》的文章,按照与管理学相关的十二个主题进行编排,涵盖管理学说、战略管理、组织氛围、领军团队、精英人才、社会责任等重要话题,具有强烈的实践色彩和现实意义。文章长短搭配,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在强调行文可读性的同时,亦力求保持一定的技术含量,以期观点确凿、有理有据。相信《浩言管理:感悟与构想》会使对管理学和管理实践感兴趣的读者开卷有益。
主编推荐
马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树管理学教授,北京大学BiMBA商学院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企业经营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创业与创新管理等。主要讲授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决策、并购管理等课程。曾获北京大学“正大教学奖”。在北美和欧洲的英文管理学主流期刊上发表20篇论文,在中文报刊上发表文章逾百篇。出版著作十余种,包括《竞争优势:解剖与集合》《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管理的幻觉》《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为众多国际及国内企业提供高层管理培训、战略咨询和定制研究。
精彩内容
蓦然回首:管理学在边缘处遭遇交叉其实,这篇文章的真实题目应该是“再为管理学正名”。因为笔者三十年前曾有一篇意欲“为管理学正名”的文章从来没有正式发表,所以“再”也就无从谈起。但“正名”的企图确实并非空穴来风。
1985年。我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本科读二年级。当时理论界流行的说法是“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和交叉科学”。根据我当时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对管理学的个人理解,我得出的则是截然不同的观点:管理学是一门正宗的独立学科。
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壮志当拿云。我花大力气写就了一篇长文,信誓旦旦地要为管理学讨个说法。
我当时所能接触的文献很是有限,立论可能有些幼稚,论证也不见得令人信服。但作为学术讨论的载体,该论文的章法和路数基本还是说得过去的。
首先,我的主要观点——管理学是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正宗的学科——所基于的主要原始素材有两类:一是马洪主编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的一套“现代西方管理学名著”丛书,一共有几十本,主要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管理学成就;二是北京工业学院图书馆当时收藏的数十本英文原版管理学教材和专著,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左右出版发行的,以丹尼尔-雷恩教授的《管理思想的演进》为代表。
顺便说一下,20世纪80年代中国管理学界三位前辈学者对管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使本人受益匪浅。他们是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的孙耀君教授(管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企
业管理教研室的解培才教授(企业管理与战略)和邓荣霖教授(公司理论)。
其次,我对一个学科的判断标准的把握则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约瑟夫,熊彼特的影响。熊氏在其三卷本《经济分析史》中曾提到,要了解一个学科(比如
经济学)的来龙去脉,应该注重三个主要层面: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历史沿革。
我在文中指出:管理学有其自己独立的研究课题,即组织的绩效和目标的实现;有其主要理论框架和体系,比如始自亨利·法约尔直至哈罗德,孔茨的关于组织(企业)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细分领域内的概念和学说,比如
激励理论;有其自己的研究方法,比如与一般管理理论不可分割的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视角、有关案例研究的方法,以及对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借鉴等;有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自欧洲而北美,继日本而亚洲,不断受到重视和褒扬。
错就错在时差,糟就糟在误解。
管理学在全世界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没有见过的,就是新的。“新”就可以由各种名称来表达,什么“软科学”“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科学”便名噪一时,夺人眼球。
一时间,在中国,管理学在边缘处遭遇交叉,迄今凡三十余年。
三十年前的那篇文章恐怕只有两个读者:一个是笔者本人,另外一个则是我所景仰的学界泰斗钱学森先生。钱老当时对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研究很感兴趣并有所涉猎和建树,因此对管理学是交叉和边缘学科的说法自然也在文献和报章中有所提及。所以,我便斗胆致函请教钱老,同时也将该文抄了一份寄给《光明日报》理论版。不久,钱老寄自国防科工委的回复翩然而至,令人欣慰。后者至今杳无音讯。
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