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67.4 5.3折 ¥ 128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杨德林、李梦雅、胡晓、马倩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642220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621805
上书时间2024-12-25
自1956年美国成立第一个孵化器以来,孵化器作为创业企业培育机构
在全世界已经发展60余年。1987年我国第一家创业孵化器——“东湖创
业中心”在湖北武汉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推进,孵化器在国家创新
体系中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根据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的
《2020年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截至2019年底,全国孵化载体数量
达到13206家,其中孵化器5206家、众创空间8000家。作为国家创新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孵化器在我国科技创业与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中具有
重要作用,是我国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着关键
技术缺失、核心技术供给不足等难题,在关键时刻还出现被“卡脖子”现
象。这也充分说明了促进我国关键科技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这
样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硬科技孵化器作为重要科技领域创业企业的培育平
台,在助推科技创业企业成长和研发成果转化,进而推动关键科技产业发
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凸显出来了。
与普通孵化器相比,硬科技孵化器致力于为技术密集型创业企业提供
专业、深度的投资与孵化服务,从而促进原创性技术研发,提升技术商业
化发展能力。硬科技孵化器不仅为在孵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技术咨询、商
业顾问、创业培训等基本增值服务,还能根据在孵企业的自身特质和需求
提供项目调研、项目开发、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等定制化高级增值服务,
从而在帮助硬科技创业企业克服成长过程中的新创弱性、促进硬科技创业
企业健康成长的同时不断提高孵化绩效。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
进,典型的硬科技孵化器不断涌现,其中一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业绩。例
如,作为“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和“硬科技”投资的先行者,西安中科
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是中国专注于硬科技创业孵化与投资的专业平
台,截至2020年6月,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累计投资孵化
IV
硬科技创业孵化研究
硬科技企业320家,其中7家企业挂牌上市。
以往对于孵化器的研究,除了从理论层面探讨孵化服务平台的商业模
式、运行机制、转型动力外(唐明凤等,2015;乌仕明和李正风,2019),
更多的研究集中在对孵化服务平台运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方面(Adlesic and
Slavec,2012;Peters et al.,2004;Somsuk and Laosirihongthong,2014;
毕可佳等,2017;胡海青等,2017;张宝建等,2015)。上述研究也说明,
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了获取外部资源的新途径,从而帮助其克服早期成
长困境(王康等,2019;Hausberg and Korreck,2020)。但我国孵化器
发展仍面临着投资者、运营者、受益者不明,平台建设资金来源不充分,
已有的设施与设备利用率低,缺乏经营思想和经营手段,在孵企业信任度
低,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等问题。尤其对硬科技创业而言,孵化的难
度更大。硬科技创业企业的研发活动越密集、先进科技成果支撑性越强,
其成长过程中的资源需求就越大、需求异质性也越强(Brown and Mason,
2014),一般孵化器自身资源和能力难以满足硬科技创业企业的需求(张
力等,2012)。因此,深入探究面向硬科技创业的孵化机制十分必要。
由于创业孵化在科技型创业企业生存和成长中的重要性,国家重点研
发计划在2017年度“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专项中,
将“创业孵化服务”方面的研究工作列入其中。2017年10月,我作为负
责人申请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孵化服务价值链与生态系统研究”(课
题编号:2017YFB1402001)获得批准。此后,我带领研究团队成员按照课
题研究计划开展了4年多的研究工作。本书是该课题成果的核心部分。
作为课题的合作单位,启迪之星(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洪泰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清
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孵化器及其孵化的科技企业为本课题的调研
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iCenter中心
主任李双寿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启迪之星(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
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生先生,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始合伙
人、联席CEO李浩先生,北京洪泰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乔会君先
生,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副院长张晓晴女士等作为本课题的“合
V
前言
作课题负责人”为本课题调研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各种帮助,并参与了研究
工作的讨论。
李梦雅博士作为本课题招聘的博士后(她现任四川大学商学院特聘副
研究员,入选第八届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自2020年1月进站后
一直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胡晓博士是我指导的博士生,2017年自清华
经管学院毕业(他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现任西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长聘副教授)。他毕业后仍作为课题成员参加了该课题研究工作。
马倩同学是我指导的博士生(2020级),自2019年开始参加该课题研究
工作。他们三位与我共同完成了本书的研究和撰写工作。
除了我们4位署名作者外,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郭依迪教授、王毅教授
及谢真臻教授参与了有关研究内容的讨论;我所指导的博士生郭穗芳、李
潭、邱姝敏、李加鹏等和硕士生王琛、高玉锦、余之一、付豪、常益等,
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邹济(现已录取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
生)和北京大学硕士生贾时龙参与了课题的调研工作及研究框架的讨论。
为了完善相关研究工作,我们邀请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于渤教授和
吴伟伟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毕克新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王宏起教
授、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白世贞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官建成教授和乔晗
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余江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的苏
敬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谢富纪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夏恩君教授、北
京科技大学的杨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的邵云飞教授、重庆大学的龙勇教
授、中国海洋大学的李志刚教授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5位创新创业领域的
专家学者,于2021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硬科技创业孵化机制研讨
会”。在会上,课题组对相关研究内容和工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进行
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专家们对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了许多
宝贵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2021年8月,清华大学在北京召开了“面向专业技术领域的孵化服务
平台建设研究”绩效评价会。评价专家华北电力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牛
东晓教授、北京北大科技园有限公司王国成总经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信
息化标准化研究所刘碧松所长、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彭茂祥副总经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辉教授、中国计
量科学研究院国家计量数据中心申其辉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视听技术与
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蒋伟教授对我们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
分认可并提出了中肯的改进意见。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公司创始合伙
人米磊博士等71位孵化工作者和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田川先
生等82位被孵企业工作者接受了我们研究团队的访谈,贡献了他们孵化和
创业的经验、见识与智慧。
针对各个阶段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我们团队都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
论,深入领会其实质,进而认真改进研究成果。
对于各位前辈、朋友、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
感谢!
由于来自各方的帮助和作者的努力,使研究成果达到较高的水平,具
有了较高的实用价值。一些孵化平台开始应用我们的研究成果。除了本课
题合作单位启迪之星(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西安中科创星科
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洪泰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天津高端
装备研究院等之外,本书的主要成果还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
究院、南京南智光电子集成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等孵化服务平台得到实际应用。基于各孵
化服务平台的信任与支持,本书研究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应用验证和改进。
对于这些孵化平台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将铭记在心!
作为探索性研究,本书肯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错误。我们恳请学界和
业界同仁提出意见和批评!并愿与大家一起为中国硬科技孵化事业,进而
为中国硬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真正问题、发现客观规律、寻找有效
对策!
杨德林
2023年春于北京清华园
本书基于资源与能力的视角,首先对硬科技孵化器资源行动演化与硬科技孵化器工程化能力问题进行研究,其次对硬科技孵化器被孵企业组合管理、硬科技孵化器知识共享治理、硬科技孵化器多基地资源联动、硬科技孵化器线上线下体系整合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对硬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的构建与演化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在理清硬科技创业孵化研究整体思路的基础上,研究出有关孵化规律,为硬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及规范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书的特色主要有:第一,考察了孵化器在内层网络发展不同阶段所采取的资源行动,有效激发孵化器资源行动在内层网络中的积极效用,填补了已有文献对于孵化器资源行动动态性的忽视所形成的理论缺口。第二,对孵化器的工程化核心能力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硬科技孵化器如何获得并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第三,揭示了被孵企业间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以及孵化器促进和保障被孵企业间价值共创的具体机制。第四,从知识视角出发,结合创业孵化领域的实际,归纳了该领域中知识共享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被孵企业在孵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强调了孵化器主动进行知识治理的必要性,探讨了一种针对被孵企业间知识共享过程进行治理的孵化机制。第五,提出内层网络情境下孵化器资源联动价值的实现机制,既是对现有关于孵化内层网络有效性研究的细化与延伸,也能够填补现有研究对于孵化总部这一网络治理角色忽视所形成的理论空缺,解释了资源联动过程有序进行的微观机制,弥补了已有研究对于孵化器内部主体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忽视所形成的理论缺口。第六,提出孵化器资源聚合会随外界互联网技术进步、自身技术积累和企业需要生存的紧迫感的加强而变化,克服了以往企业技术创新的静态视角,从资源聚合动态演进视角,剖析了孵化器线上线下资源聚合方式的动态规律性。第七,通过纵向研究发现了以孵化器为中心的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廓清了不同要素之间互动的逻辑关系。 本书能够为技术孵化领域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发,还能为技术孵化实务领域工作者提高孵化效率、帮助技术创业企业更好成长提供借鉴。
杨德林,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聘教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技术孵化与创新生态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为基于技术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变革与创新/创业管理等;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 Organization Science,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等英文期刊和《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中国工业经济》等中文期刊。他作为负责人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等。
第1章 研究背景与框架设计 1
1.1 研究背景 2
1.2 重要概念界定 4
1.3 研究框架 7
1.4 研究设计 9
1.4.1 研究方法 9
1.4.2 案例选择 10
1.4.3 资料来源 12
第2章 硬科技孵化器资源行动演化 13
2.1 研究问题与方法 14
2.1.1 问题提出 14
2.1.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17
2.1.3 数据收集与分析 19
2.2 孵化器资源行动与硬科技孵化企业成长 21
2.3 硬科技孵化器资源行动演化机制 27
2.4 研究小结与实践启示 29
第3章 硬科技孵化器工程化能力构建 33
3.1 研究问题与方法 35
3.1.1 问题提出 35
XII
硬科技创业孵化研究
3.1.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38
3.1.3 数据来源与分析过程 38
3.2 硬科技孵化器工程化需求 42
3.3 硬科技孵化器工程化能力内涵 45
3.4 硬科技孵化器工程化能力构建机制 48
3.4.1 结构性构建机制 48
3.4.2 功能性构建机制 50
3.5 研究小结与实践启示 52
第4章 硬科技孵化器被孵企业组合管理 55
4.1 研究问题与方法 57
4.1.1 问题提出 57
4.1.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58
4.1.3 数据来源与分析过程 59
4.2 硬科技创业关键价值链活动 64
4.3 硬科技被孵企业间价值共创活动 66
4.4 硬科技孵化器被孵企业组合管理机制 70
4.5 研究小结与实践启示 73
第5章 硬科技孵化器知识共享治理 75
5.1 研究问题与方法 76
5.1.1 问题提出 76
5.1.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78
5.1.3 数据来源与分析过程 80
XIII
目录
5.2 被孵企业的知识共享过程 83
5.3 孵化器的知识共享治理机制 87
5.3.1 辅助匹配治理机制 87
5.3.2 行为优化治理机制 91
5.3.3 绩效分配公平化治理机制 95
5.4 研究小结与实践启示 101
第6章 硬科技孵化器多基地资源联动 105
6.1 研究问题与方法 107
6.1.1 问题提出 107
6.1.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110
6.1.3 数据来源与分析过程 113
6.2 硬科技孵化器资源联动过程 117
6.3 硬科技孵化器基地资源联动策略 122
6.4 硬科技孵化器总部资源联动保障机制 127
6.5 研究小结与实践启示 131
第7章 硬科技孵化器线上线下体系整合 137
7.1 研究问题与方法 139
7.1.1 问题提出 139
7.1.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141
7.1.3 数据来源 143
7.2 硬科技孵化器线上孵化实践 146
7.2.1 线上孵化体系存在的问题 146
7.2.2 硬科技孵化器线上孵化体系构成 147
7.2.3 硬科技孵化器线上孵化作用机制 152
7.3 硬科技孵化器线上线下体系整合机制 156
7.4 研究小结与实践启示 169
第8章 硬科技创业孵化生态构建与演化 173
8.1 研究问题与方法 175
8.1.1 问题提出 175
8.1.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177
8.1.3 数据来源与分析过程 178
8.2 硬科技创业孵化生态构建 180
8.3 硬科技创业孵化生态演化机制 184
8.4 研究小结与实践启示 194
第9章 总结与讨论 197
9.1 总结 198
9.2 贡献与应用 201
9.3 研究展望 204
参考文献 205
本书基于资源与能力的视角,首先对硬科技孵化器资源行动演化与硬科技孵化器工程化能力问题进行研究,其次对硬科技孵化器被孵企业组合管理、硬科技孵化器知识共享治理、硬科技孵化器多基地资源联动、硬科技孵化器线上线下体系整合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对硬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的构建与演化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在理清硬科技创业孵化研究整体思路的基础上,研究出有关孵化规律,为硬科技孵化器的建设及规范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书的特色主要有:第一,考察了孵化器在内层网络发展不同阶段所采取的资源行动,有效激发孵化器资源行动在内层网络中的积极效用,填补了已有文献对于孵化器资源行动动态性的忽视所形成的理论缺口。第二,对孵化器的工程化核心能力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硬科技孵化器如何获得并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第三,揭示了被孵企业间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以及孵化器促进和保障被孵企业间价值共创的具体机制。第四,从知识视角出发,结合创业孵化领域的实际,归纳了该领域中知识共享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被孵企业在孵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强调了孵化器主动进行知识治理的必要性,探讨了一种针对被孵企业间知识共享过程进行治理的孵化机制。第五,提出内层网络情境下孵化器资源联动价值的实现机制,既是对现有关于孵化内层网络有效性研究的细化与延伸,也能够填补现有研究对于孵化总部这一网络治理角色忽视所形成的理论空缺,解释了资源联动过程有序进行的微观机制,弥补了已有研究对于孵化器内部主体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忽视所形成的理论缺口。第六,提出孵化器资源聚合会随外界互联网技术进步、自身技术积累和企业需要生存的紧迫感的加强而变化,克服了以往企业技术创新的静态视角,从资源聚合动态演进视角,剖析了孵化器线上线下资源聚合方式的动态规律性。第七,通过纵向研究发现了以孵化器为中心的创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廓清了不同要素之间互动的逻辑关系。 本书能够为技术孵化领域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发,还能为技术孵化实务领域工作者提高孵化效率、帮助技术创业企业更好成长提供借鉴。
杨德林,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聘教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技术孵化与创新生态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为基于技术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变革与创新/创业管理等;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 Organization Science,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等英文期刊和《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中国软科学》,《科研管理》,《中国工业经济》等中文期刊。他作为负责人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