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左传》全文通识读本(1-6)
  • 【现货速发】《左传》全文通识读本(1-6)
  • 【现货速发】《左传》全文通识读本(1-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左传》全文通识读本(1-6)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210.5 5.3折 398 全新

库存53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勋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0390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29610597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贺循
《春秋左传》,又m《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先秦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主要从史事角度阐发《春秋》大义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与主要从义理角度阐发《春秋》大义的《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左传》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成书过程的传统说法大略如下:
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言)
《左传》的真实作者和成书过程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学术问题。笔者倾向于认为,《左传》不是一时一人所作,鲁国人左氏可能是初稿主要作者,之后由儒家学派的经师在长期传抄和教学过程中不断增补修订,z终成书年代在战国时期,而个别文句(如文公十三年“其处者为刘氏”)写入《左传》的年代甚至可能晚到西汉时期。
钱穆先生在《中国史学m著》一书中,这样评价《左传》在中国史学著作序列中的地位:
我们要研究古史,研究西周,研究商和夏,先要有个准备工作,有一个靠得住的基础和标准,那么一定要看《左传》。诸位要读廿四史,通常我们说,先读《史记》《汉书》,或者再加上《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先把四史熟了,下边有办法。但《左传》又是读四史之基准。诸位莫说我要研究宋史,先去读《左传》有什么用?但研究宋史也要有个基准,从上向下。如诸位要进我这个客厅来听课,定要从大门进来,不能说这和我不相干。
《〈左传〉全文通识读本》是笔者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个全新尝试:在现代文化氛围和读者知识结构下,如何有效地传承《左传》这部儒家经典和史学m著。
一、愿景
首先,笔者编著《〈左传〉全文通识读本》,是有志于探索《左传》整理和阅读的新模式,使得具有高中及以上古文水平的读者能够进行高标准、低“伪难度”的经典通识阅读,这也就是为什么笔者将本书命m为《〈左传〉全文通识读本》(以下简称《通识读本》)。这种新模式的核心思路是:
第一,保持“真难度”,降低“伪难度”。先秦经典难读,一方面是因为文本自身的“真难度”,一方面是因为历代古籍整理过程中各种复杂问题层累叠加而造成的“伪难度”。《通识读本》不提供全文白话译文,因为这会诱导读者“偷懒”“图快”,而是鼓励读者直面《左传》文本的“真难度”,通过研读原文、查考注解、对照示意图从容前行,从而获得阅读先秦经典的深层次快乐和益处。为了帮助读者挑战“真难度”,笔者依据自身长期讲解《左传》的实践经验,直面当代读者的古汉语/古代文化知识实际水平,借鉴国外优秀经典读本的成功经验,在原文整理、索引构建、注解编写、示意图参照等多方面想方设法降低“伪难度”,希望为读者研读《左传》提供全方位的、实用的支持。
第二,帮助读者通晓《左传》文本,获得“小通识”。《左传》是一部文本体量庞大、内部结构盘根错节的先秦大书。读者对《左传》文本的整全性理解,或者说对《左传》的“通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对文本中某一具体问题的理解水平。为了帮助读者构建对《左传》文本的通识,笔者在编写注解时特别注意“属辞比事”,也就是展现《左传》文本内部互相关联、互相印证、互相烘托的网络结构,并且撰写了大量短文及长篇专文(相应章节附有文章m和书m供参阅)来深入解析《左传》文本中的疑难问题,希望将自己十余年钻研所领悟到的《左传》“小通识”分享给读者,帮助读者向融会贯通《左传》文本的境界攀登。
第三,帮助读者通观春秋时代,获得“大通识”。春秋时代是中华文明发生轴心突破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核心经典开始形成的时代。读者对春秋时代的整全性理解,或者说对春秋时代的“通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对中华文明核心理念的理解水平。为了帮助读者构建对春秋时代的通识,笔者专门设立了《知识准备》模块来介绍正确理解春秋时代所必需的重要文化常识,并且在注解中为读者提供涵盖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历史地理、族姓称谓、礼制官制、出土器物、文字演变等众多领域的大量拓展阅读材料,希望将自己十余年泛读相关文献所获得的春秋“大通识”分享给读者,帮助读者向全面理解春秋时代的境界攀登。
其次,笔者编著《通识读本》一书,是有志于把杨伯峻先生博采古今学术成果详解《左传》的事业继续进行下去。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以下简称《杨注》)是《左传》在当代的集大成注本,是先秦史领域z著m的经典读本之一,在先秦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中已经建立起了无可替代的口碑。然而,1991年该书出版修订本之后,就再没有进行过修订和更新,而且后续出现的《左传》注本基本上都是简注本,远没有达到《杨注》的学术广度和深度。与此同时,先秦史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新材料、新观点不断涌现。笔者坚信,《左传》是春秋史、先秦史的基石,上述新成果应该被持续性地纳入《左传》读本中,从而能够使更大范围的研究者和读者受益。
笔者自幼热爱文史,阴差阳错,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接受了严格的理工科学术训练。2008年从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系博士毕业回国后,业余一直在围绕《左传》进行阅读、研究和写作,并于2017年成为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的教学助理教授,教授“中华文明通论”“《春秋左传》精读”“《论语》精读”等课程。笔者有志于继承长沙同乡杨伯峻先生的志向,将编著并持续修订《左传》读本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使得《通识读本》在笔者的有生之年能够成为一部紧跟学术进展、形式内容不断进化、持续推出修订版的“活”读本。
笔者的专业背景是生物化学,纯粹是在“信而好古”的热情驱使下,走上了研读《左传》的道路,其间走过许多弯路,经历过许多挫折。2010年以来,笔者又一直在上海各种读书会里向各种知识水平的学友讲授《左传》。这两方面的经历使得笔者具备了“接地气”的独特优势,对当代读者的真实困难和需求有深切体会。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左传》文本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自己多年阅读中西方经典的经验教训,汲取读书会众多学友的集体智慧,编著了《通识读本》的早期版本作为读书会讲义。2014年,这个早期版本以《〈春秋左传〉精读》的书m仓促出版,幸运地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认可和支持,两年内即售罄,随后在坊间出现电子版、盗印版,继续流传。在《〈春秋左传〉精读》出版七年后,笔者和中华书局商定,正式出版大幅度升级改造后的《通识读本》,并计划在此基础上持续修订更新。
二、简介
(一)原文整理
1.采用新的《春秋》《左传》分章和配合方式。
现有《左传》读本的篇、章系统是以鲁十二公分十二篇,按年分章。这种篇章系统的问题是造成许多跨年事件的割裂。《通识读本》按鲁十二公分十二篇,篇内除以年分章外,以《春秋》《左传》原文叙事的逻辑节点为分章依据,每章内原文或者是一独立事件,或者是一系列逻辑上关联的事件群,而不同章的原文在逻辑上则相对独立。举例来说,庄八年、庄九年、庄十年《左传》所叙史事浑然一体,为公孙无知之乱的起因、经过、后果、余波,在本书中分为一章,而不因其分属三年而分为三章。
现有《左传》读本的《春秋》《左传》配合方式有两种:(1)每章中《春秋》在前,《左传》在后,《春秋》《左传》都保持原有顺序,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以及采用杜预系统的大多数《左传》读本。(2)每章中将《左传》裁剪成片段配入每一条《春秋》下,《春秋》保持原有顺序,而《左传》顺序则有可能改变,如明人周统《春秋三传通经合纂》、1936年世界书局本《宋元人注四书五经》之《春秋三传》。本书采用的《春秋》《左传》配合方式是第1种,将上一段中所说的分章与《春秋》《左传》配合方式结合起来,形成本书分章的十种情况(详见《体例说明》)。
2.对《左传》原文进行更加精细的划分。
具体说来:(1)《通识读本》对于结构复杂的原文进行了更加精细的分段,章下分节,节下分小节,有时小节下进一步分段。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彰显原文内部的逻辑结构,缩小读者需要集中精力阅读的原文段落体量,提高前后检索原文时的定位精度。(2)受到Bible Designed to be Read as Literature一书的启发,《通识读本》将《左传》原文中有些诗歌性较强的段落(如民谣、繇辞等)编排成诗歌形式,将有些二人反复问答的段落排成剧本形式,进一步彰显其文本特性,方便读者阅读。
3.建立并深度应用更精细的段落标记。
与其他典籍相比,《左传》研读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经常需要前后查阅、互参。要满足这个需求,就需要一个精细、方便的段落标记体系。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做得z好的是基督教《圣经》读本。现有《圣经》读本都具备一个精细的章节标记体系,其注释、索引中所有称引都用这套标记进行定位,人们称引经文时也都会使用这套段落标记,比如“约翰福音12章24节”,或“约12:24”。洪业、刘殿爵曾在其主持修纂的引得(即索引)里,为中国的经典建立和运用段落标记,但影响相对较小。又如,《杨注》在每节前标有节号,但其注释互参时却只提到某年,而并不使用节号标记,使其段落标记体系未能在该书中发挥更大作用。本书在前述的精细分节、分小节成果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段落标记系统,标记精度达到小节。更重要的是,在全书的注释和人m索引中统一使用这套段落标记进行称引,便于读者迅速、准确地定位所称引文句的位置,而且不受排版、页码改变的影响。
4.重排部分疑似语序错乱的《左传》原文。
对于原文疑似语序错乱的问题,传统做法是在注解中说明而不重排原文。方便读者阅读是笔者的核心编著理念,因此《通识读本》中对这些问题段落进行重排,将调整以后更合理通顺的文本展现出来。而通过在注解中说明重排文句的原有位置及调整理由,保证学术上的可追溯性。
(二)索引构建
1.建立以“标准m”为核心的人m体系。
春秋时人物称谓情况复杂,同一个人在《左传》中往往有好几个称谓。笔者在对这些称谓方式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z简单的称谓体系,并以此体系为标准,为有多个称谓的人物选定或拟定一个“标准m”,作为这类人物的“识别标签”。若此人以其他称谓出现,则在原文称谓后注出标准m,方便读者辨认。
2.建立分散式的地m、人m索引体系。
与一般读本将索引集中附在正文之后、需要读者前后翻查不同,笔者建立了一个分散式的索引体系,也就是在每章前设立一个地m索引和一个人m索引,将本章出现的地m和人m分别集中起来,方便读者查找。对于地m,如鲁、宋,指出其在本篇所附地理示意图中的m称;对于人m,如鲁隐公,指出其第一次出现的位置(即人物注释词条所在处)。
(三)注解编写
1.采用新的原文、注解配合方式。
在古籍整理中,原文和注解的配合方式有:(1)文中注解;(2)文后注解。第1种方式便于将原文和注解进行对照,但长注对原文割裂严重,不便阅读。第2种方式保持原文流畅,便于阅读,但是在注解较多时不便于查找。《通识读本》采取一种“文中注解 文后注解”的折中方式,力求z大可能地兼顾阅读上的流畅和便利。具体说来:(1)注音、通假字、人物标准m、省略成分等紧扣原文的短注采取“文中注解”的方式,直接排在原文中,一目了然;(2)字、词、句释义、人物、地理、职官、分析推理、文献对读等内容以“文后注解”形式放在原文下。由于已经对正文进行了较为精细的划分,绝大多数段落下的文后注体量不大,不难查找,因此不再在原文中标记文后注的序号,以z大限度地保持原文流畅。
2.在文中注解里直接补充原文省略成分。
《春秋》《左传》文字简约,省略成分很多,往往成为阅读理解的难点。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笔者不采取在文后注中描述省略成分的传统做法,而是根据原文文法和称谓规则写出省略成分,作为文中注的一部分直接排入原文中。
3.在文中注解里标注通假字、合音字。
《春秋》《左传》是先秦文献,通假字、古今字较多,另外还有一些例如“诸”的合音字。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笔者不采取在文后注中描述通假字和合音字的传统做法,而是将其纳入文中注里。
4.将文后注解分为两类,标注内容来源。
为了方便阅读,《通识读本》的文后注解分为“注”“解”两类,其中“注”是指直接解释正文中某字/词/句意、人物、地理、职官的文字,而“解”是指对某段或某章节进行整体翻译、分析、讨论,摘录传世/出土文献进行对读或者简介古代文化常识及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的文字。为了便于读者追溯注释内容来源,《通识读本》在每条文后注解前用“正”(《春秋左传正义》)、“杨”(《杨注》)、“补”(《正义》《杨注》之外的增补)来表明内容来源。
5.对文后注进行规范和补充。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于地m词条,概述其地理方位、归属流变,标明其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上的坐标,并根据历史地理学的新研究成果对部分地m进行考证和订正。对于人m词条,概述其称谓、亲属关系、历任官职、生平大事。对于职官词条,在该类职官第一次出现时设置一个总论式词条,指出各诸侯国同类职官及其词条所在位置。对于《正义》及《杨注》中叙述迂曲难懂的注释进行转述,力图使行文流畅易懂。对于《正义》及《杨注》中不能令人信服或论述不透彻之处,则多方查考,择善而从,进行订正和补充。
6.在文后解中摘录传世/出土文献进行对读,读者可扫码阅读(码在相应辑封页)。
(1)设立“传世文献对读”栏目,提供与正文相关的《国语》《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礼记》《史记》等传世文献的原文。
(2)设立“出土文献对读”栏目,提供与正文相关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铜器铭文等出土文献的释文。
7.在文后解中简介重要周礼常识。
春秋时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周礼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应用是《左传》的重要内容。《通识读本》文后解中专门提供一系列短文,介绍如昏礼、丧礼、聘礼等礼制概况,方便读者深入理解正文相关内容。
8.在文后解中简介重要考古学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秦考古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重要成果不断涌现。《通识读本》文后解中收录大量遗址考古、器物考古的发掘和研究成果。除了文字概述之外,还配有大量考古遗址图和出土器物图,帮助读者借助考古学成果来加深对正文的理解。
9.在文后解中简介重要古文字学成果。
《左传》中不少字的意义接近于它的造字本义,而与它在当代的常用义不同。《通识读本》文后解中设立“古文字新证”栏目,简介相关古文字学成果,并配有字形演变图,帮助读者理解疑难字的古义。
10.在文后解中探讨春秋史中的疑难问题。
《通识读本》文后解中有一系列短文,阐述笔者对《左传》中疑难问题的见解,或者链接到笔者其他著作中的相关章节,供读者阅读时参考。
11.在正文之前设《知识准备》简介先秦文化常识。
考虑到普通读者对先秦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除了在注释中就具体知识点进行介绍之外,笔者借鉴The Landmark Thucydides: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Peloponnesian War(以下简称Landmark)一书的做法,专门在正文之前设立《知识准备》栏目,分为“朝代”“制度”“技术”三部分,通过一系列短文,帮助读者快速了解阅读《左传》所需的z低限度的文化常识。
(四)示意图绘制
谭其骧《图集》春秋图组分为《全图》《秦晋》《郑宋卫》《齐鲁》《北燕》《楚吴越》6张图,将春秋二百多年史事中出现的地m全部绘制在一组图上,一则地m众多不便查找,一则将历史流变的动态压缩成一张静态图,不便于展示历史变化。
《通识读本》借鉴Landmark一书的做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图集》的示意图体系。每篇配套一组地理示意图,包括一张全图及四张分区图,每组地图中只出现该篇中提到的地m。由于闵公在位时间短,与庄公时期分享同一组配图,故《通识读本》有地理示意图11组,55张,相当于将《图集》的春秋图组按时间分解成11个断面。此外,在正文前的《知识准备》中还有一张根据《图集》绘制的西周中心区域图,以及根据学者考证绘制的周道网络示意图。对于经过考证发现其位置与《图集》标注不同的地m,《通识读本》地理示意图中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和标注。
除了上述不带地形的11组地图之外,对于某些需要结合地形才能够深入理解的段落,《通识读本》还配置了13张地形示意图。以上示意图,读者均可扫码阅读(码在相应辑封页)。
三、结语
笔者自2008年开始立志编著《通识读本》,历时13年而成此书,并有幸获得出版的机会,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笔者要感谢上海大学苟燕楠先生、同济大学中文系徐渊先生、上海博物馆葛亮先生、世纪文景但诚先生、常州市金坛区政协朱亚群女士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妻子朴玲玲的鼓励和容忍。笔者要感谢自己担任主讲的各《左传》读书会的众多学友,多年来和笔者一同研读经典、字斟句酌,给读本写作提供了大量灵感和素材。笔者更要感谢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使得这样一本“非主流”的《左传》读本得以与读书会之外的更多读者见面,感谢责任编辑董洪波为编辑这部书付出的辛苦劳动。现在《通识读本》正式出版了,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借助中华书局的高层次平台,笔者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多高水平读者,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从而把这个读本做得更精致,为帮助普通读者研读先秦经典、重新亲近中华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导语摘要

春秋是中华文明发生轴心突破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核心经典开始形成的时代。本书是先秦史学巨著《左传》的简体横排全文读本,从器物、礼制、官制、地理、文字等多方面展示春秋时代的全景。作者以中华书局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蓝本,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倾力十余年,终于整理成书。本书借鉴西方学者研治古典学的思路,采用《春秋》《左传》按事件匹配的全新结构,对正文进行精细分段、标记,并将人m、地m索引散入相应的正文中以方便查找。

本书注重展现《左传》文本内部互相关联、互相印证、互相烘托的网络结构,附有大量短文及长篇专文来深入解析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本书注解清切简明,立足于读者需求,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扩充,融入近年来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古文字学乃至植物学的大量新成果。正文中配有150余张古遗址图、出土器物图,展现春秋时代的真实面貌。参考资料编录大量传世及新出土文献相关篇章,还配有近70张彩色地理示意图,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春秋时代的政局。

 



作者简介

刘勋,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学助理教授,上海国学新知传统文化学习中心创始理事。2009年回国后长期从事《左传》研究和普及工作,编著有《春秋左传精读》,著有《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春秋十日谈》。



目录

前言


体例说明


知识准备


第一册


隐公


桓公


庄公


闵公


第二册


僖公


第三册


文公


宣公


成公


第四册


襄公


第五册


昭公


第六册


定公


哀公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春秋是中华文明发生轴心突破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核心经典开始形成的时代。本书是先秦史学巨著《左传》的简体横排全文读本,从器物、礼制、官制、地理、文字等多方面展示春秋时代的全景。作者以中华书局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蓝本,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倾力十余年,终于整理成书。本书借鉴西方学者研治古典学的思路,采用《春秋》《左传》按事件匹配的全新结构,对正文进行精细分段、标记,并将人m、地m索引散入相应的正文中以方便查找。


本书注重展现《左传》文本内部互相关联、互相印证、互相烘托的网络结构,附有大量短文及长篇专文来深入解析文本中的疑难问题。本书注解清切简明,立足于读者需求,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扩充,融入近年来史学、考古学、地理学、古文字学乃至植物学的大量新成果。正文中配有150余张古遗址图、出土器物图,展现春秋时代的真实面貌。参考资料编录大量传世及新出土文献相关篇章,还配有近70张彩色地理示意图,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春秋时代的政局。


 



主编推荐

刘勋,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学助理教授,上海国学新知传统文化学习中心创始理事。2009年回国后长期从事《左传》研究和普及工作,编著有《春秋左传精读》,著有《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春秋十日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