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21.6 4.3折 ¥ 49.8 全新
库存57件
作者林葳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92579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573529
上书时间2024-12-25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发展历程中,三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人们常说,要学计谋就看三国。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而诸葛亮无疑是那个时代魅力、有光彩的明星,可谓“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人”,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发明家。
诸葛亮逝世以后的千余年间,历代胸怀壮志、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深情地缅怀和颂扬着他,广大民众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他的功绩,各种通俗文艺作品也反复讲唱着他的故事,把诸葛亮塑造成“智神”“军神”,忠君爱民的一代贤相,集忠、勇、智、仁等美德于一身。诸葛亮的形象已经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其中,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无疑起到了极大的“造神”作用。全本120回小说中诸葛亮共出现了66回,从第38回诸葛亮以“隆中决策”出山,到第104回“丞相归天”为终结,尚不包括诸葛亮出山前水镜先生对他的赞美、离世后“魏都督丧胆”的余威。这将近70回中,又有一半以上的章回是专门写诸葛亮事迹的。而每一事迹的描写都充分突出诸葛亮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竭力渲染诸葛亮的智慧,特别是其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如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筑坛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精彩纷呈。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作者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形象的嬗变正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庙堂情结”,《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人物诸葛亮为原型,但比其历史原型更高大、更完美,成为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崇高典范,寄托着作者圣君贤相的社会理想。作为艺术形象,《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史上,为诸葛亮塑造了一座高大得让人难以超越的丰碑。
正因如此,人们便有了追本溯源、窥探真相的冲动。本书试图穿越千年历史风尘,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探索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动人故事。诸葛亮一出山便是大手笔,以隆中献策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可谓高屋建瓴;初出茅庐的诸葛亮,临危受命,出使东吴智激周瑜,促成吴蜀联盟;赤壁之战与东吴协同作战,火烧赤壁、大破曹军;随后,助刘备征服荆州江南四郡,借荆州为根据地,全力扩张势力,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出谋西取蜀地,尤其是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定南蛮,数擒孟获;抗北魏,几出祁山。八年驻守在汉中,尽心竭力,夙夜在公,整顿配备好朝中官吏,提倡“仁政”“法治”并用,休士劝农、军屯耕战、开拓农田、兴修水利、鼓励生产,使当时地广人稀、民生凋敝的汉中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广大百姓“安其居,乐其业”……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运筹帷幄的风采、宁静淡泊的气度、谦虚务实的作风、鞠躬尽瘁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诸葛亮身上的闪光点足以照亮一个时代,他的精神足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他的智慧足以开启无数心智之门。人们不难发现,走下神坛的诸葛亮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本书以文献史料记载为框架,没有史料记载的辅以合理推断,绝不做毫无依据的虚构,拒绝戏说,不先入为主,不穿凿附会,对于众说纷纭的某些问题,尽量沉潜玩索,含英咀华,力求全景式回顾诸葛亮波澜壮阔的一生。同时,深度剖析蕴含其中的哲学思想,让读者从中真正了解诸葛亮的理想、智慧、谋略、品格、精神。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 诸葛亮6岁父母双亡。14岁为躲过兵乱,他举家南迁,途中险象丛生,他一次次带领家人化险为夷。20岁时,被公认为“卧龙”的他,不谋仕途安于耕读。26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政治格局,为蜀汉奠定了立国之策,仅用一年的时间带领蜀汉从绝境中崛起。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54岁五丈原去世,却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收场。本书考据详尽、尊重史实力争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的同时,还为您呈现一个分分合合的动荡三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 诸葛亮6岁父母双亡。14岁为躲过兵乱,他举家南迁,途中险象丛生,他一次次带领家人化险为夷。20岁时,被公认为“卧龙”的他,不谋仕途安于耕读。26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政治格局,为蜀汉奠定了立国之策,仅用一年的时间带领蜀汉从绝境中崛起。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54岁五丈原去世,却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收场。本书考据详尽、尊重史实力争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的同时,还为您呈现一个分分合合的动荡三国。
林葳,曾任中国阶梯素质教育中心编辑室主任,京华时代(北京)有限公司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专业从事写作。出版的作品有《胡雪岩全传》《品康熙》《李鸿章传》等作品
章乱世飘零
节 郡丞家的小顽童
第二节 风雨飘摇的刘氏王朝
第三节 战乱中颠沛流离
第二章 隆中磨砺
节 司马徽的启德教育
第二节 能者为师
第三节 娶妻娶贤不娶色
第四节 隐居以待明
第三章 献策出山
节 隆中对策
第二节 逃离荆州
第三节 游说孙权结盟
第四节 火烧赤壁
第四章 军政大计
节 夺取荆南四郡
第二节 孙刘联姻
第三节 再图荆
第五章 两州并举
节 借来的南郡
第二节 引狼入室的刘璋
第三节 诸葛亮入蜀
第六章 蜀汉初立
节 培基固本
第二节 重分荆州
第三节 夺取汉中
第七章 临危受命
节 守不住的荆州
第二节 辅佐刘备称帝
第三节 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
第八章 再定国策
节 平息内乱与权力制衡
第二节 制定联吴战略
第三节 邓芝不辱使命
第四节 加强吴蜀联盟
第九章 治国施政
节 治国必有法
第二节 盘活蜀汉经济
第三节 不拘一格举人才
第四节 以“礼”“法”治军
第十章 平定南蛮
节 巧施反间计
第二节 收服孟获
第三节 开发南中
第十一章 北伐中原
节 上表北伐
第二节 挥泪斩马谡
第三节 策应东吴发兵
第四节 再图陇右
第十二章 鞠躬尽瘁
节 屯粮练兵以备战
第二节 葫芦谷的雨
第三节 风起五丈原
第四节 将星殒灭
附录 诸葛亮年表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 诸葛亮6岁父母双亡。14岁为躲过兵乱,他举家南迁,途中险象丛生,他一次次带领家人化险为夷。20岁时,被公认为“卧龙”的他,不谋仕途安于耕读。26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政治格局,为蜀汉奠定了立国之策,仅用一年的时间带领蜀汉从绝境中崛起。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54岁五丈原去世,却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收场。本书考据详尽、尊重史实力争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的同时,还为您呈现一个分分合合的动荡三国。
林葳,曾任中国阶梯素质教育中心编辑室主任,京华时代(北京)有限公司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专业从事写作。出版的作品有《胡雪岩全传》《品康熙》《李鸿章传》等作品
此时诸葛亮已年满十五,在几年的流浪旅程中,他看到的尽是战争带来的兵荒马乱:土地荒废;老百姓妻离子散;平民被迫拿起刀剑铤而走险,干起盗匪的勾当。这些悲惨的见闻,对诸葛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强烈认识到,文韬武略对一个立志奋发图强的男儿有多么重要,他决心刻苦学习,把过去几年耽误的读书时间补回来。
诸葛亮读书的地方叫做学业堂,在襄阳城南岘山下。学业堂是刘表创建的,刘表本人是儒生出身,十分重视教育。学业堂建成后,他聘请了很多名士如司马徽、宋忠等人来当教师。诸葛亮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每天起早睡晚,学习非常刻苦。此时襄阳的儒学风气已相当浓厚,诸葛亮的业师就是荆州名士司马徽。
然而,当诸葛亮刚刚觉醒,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时,一场不幸又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一夕染病,骤然离世!叔父的死,深深刺痛了少年诸葛亮的心。他将叔父葬在岘山下,一个深夜,他呼叫着、痛哭着,发疯地奔向小山岗,任凭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仰天长啸!
身后的大树倒下了,人世艰难,何处才有他的栖身之地?还好刘表顾念旧情,出面安抚了诸葛亮一家,并表示愿意把诸葛亮留在身边做事。但诸葛亮有点瞧不起目光短浅、碌碌无为、毫无抱负的刘表。
从这时起,少年诸葛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不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而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过自食其力的全新生活;要用自己的才智,解救自己和民众于苦难之中;用要自己的能量,去照亮黑暗的世界,光耀诸葛家族。
诸葛亮也拒绝了两位姐姐要他去江东的建议,决定带着弟弟独立生活。他变卖了叔父诸葛玄留下的些微财产,直接去见刘表,表明自己想自力更生的意愿。
刘表起初打算留下诸葛兄弟,只是出于对这两个孩子的同情,既然诸葛亮主动提出要离开,他自然求之不得,但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他帮助诸葛亮在襄阳城西二十余里处找了一块坡地,搭建了几间茅舍,使兄弟俩得以安顿下来。
这个地方属伏龙山脉,忽有一山“隆然中起”,北枕汉水,林泉幽邃,蔚然深秀,这便是古隆中。至此,诸葛亮结束了流浪生涯,在隆中找到了第二故乡,自行耕种,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
此时诸葛亮已年满十五,在几年的流浪旅程中,他看到的尽是战争带来的兵荒马乱:土地荒废;老百姓妻离子散;平民被迫拿起刀剑铤而走险,干起盗匪的勾当。这些悲惨的见闻,对诸葛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强烈认识到,文韬武略对一个立志奋发图强的男儿有多么重要,他决心刻苦学习,把过去几年耽误的读书时间补回来。
诸葛亮读书的地方叫做学业堂,在襄阳城南岘山下。学业堂是刘表创建的,刘表本人是儒生出身,十分重视教育。学业堂建成后,他聘请了很多名士如司马徽、宋忠等人来当教师。诸葛亮很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每天起早睡晚,学习非常刻苦。此时襄阳的儒学风气已相当浓厚,诸葛亮的业师就是荆州名士司马徽。
然而,当诸葛亮刚刚觉醒,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时,一场不幸又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一夕染病,骤然离世!叔父的死,深深刺痛了少年诸葛亮的心。他将叔父葬在岘山下,一个深夜,他呼叫着、痛哭着,发疯地奔向小山岗,任凭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仰天长啸!
身后的大树倒下了,人世艰难,何处才有他的栖身之地?还好刘表顾念旧情,出面安抚了诸葛亮一家,并表示愿意把诸葛亮留在身边做事。但诸葛亮有点瞧不起目光短浅、碌碌无为、毫无抱负的刘表。
从这时起,少年诸葛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不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而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过自食其力的全新生活;要用自己的才智,解救自己和民众于苦难之中;用要自己的能量,去照亮黑暗的世界,光耀诸葛家族。
诸葛亮也拒绝了两位姐姐要他去江东的建议,决定带着弟弟独立生活。他变卖了叔父诸葛玄留下的些微财产,直接去见刘表,表明自己想自力更生的意愿。
刘表起初打算留下诸葛兄弟,只是出于对这两个孩子的同情,既然诸葛亮主动提出要离开,他自然求之不得,但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他帮助诸葛亮在襄阳城西二十余里处找了一块坡地,搭建了几间茅舍,使兄弟俩得以安顿下来。
这个地方属伏龙山脉,忽有一山“隆然中起”,北枕汉水,林泉幽邃,蔚然深秀,这便是古隆中。至此,诸葛亮结束了流浪生涯,在隆中找到了第二故乡,自行耕种,过着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