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51.9 5.3折 ¥ 98 全新
库存102件
作者李凌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80454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29306660
上书时间2024-12-25
自序
一本书写完了,总会有些感想。《自然的美育》与2019年出版的《寻找天性》一样,虽然写的是幼儿美术方向,但不是写怎么教孩子画画,而是想通过幼儿美术这个视角,从生物学概念和进化论观念说美育、谈幼教。书中说得多的是孩子怎么在美育的滋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是讲美术知识和技法。
幼儿拿笔就画、无师自通的能力是生物学本能,是物种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的力量。幼儿的画不是“学来”的,是“画来”的;是生物性,不是技术性;是感性,不是理性;是本能,不是技能。孩子不学就会画的能力与蜜蜂筑巢、蚂蚁雇佣、猴子使用工具是一个道理。比如,昆虫天生会伪装,食虫植物“猪笼草”会捕虫,向日葵花会跟随太阳转,蜂鸟能像直升机那样悬停或倒飞,切叶蜂啃食的弧线像圆规画的一样圆。这些“技巧”既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是“天赐”给动植物的生存本能。
人的生命“根系”就是生物性,有“根”才有生命。人的“根”不在理性,而在人的灵魂中;而人的灵魂“根系”又深植于人的生性中。孩子天生就会画的“本事”就是灵魂“根系”的再现。所以,幼儿的画是“心里出”,是从孩子心底流淌出来的,不是教的。书中列举的所有动植物本能的事例,都为孩子画画是本能而不是技能的观点找到了依据,找到了源头。
在这本书里,我提出了一些幼教新概念,比如“转换式”成长、“保质期”说、“幼态延迟”说等新说法。这些新概念的形成是我学习与探索幼教美育体会的点点滴滴,不成系统,不成理论,只是我的感想。
实践证明,6岁前的婴幼儿处于无意识的“睡眠期”,理性还没苏醒,所以,不能受教。其道理就像1岁前的婴儿有腿却不能走路是因为腿上的骨骼、肌肉还没长成。孩子在6~9岁处于心理成长的迟缓期,是“蜗牛式”的成长期。孩子在6岁前是一天一个样;6~9岁时心理的成长松松拉拉,不紧不慢,疲疲沓沓;9岁后突飞猛进。6岁儿童画不出事物的前后、遮挡,9岁前照样;
6岁儿童画不出物体的空间、透视,9岁前照样;6岁儿童画的事物只有一排,没有第二排,不立体,9岁前照样。就绘画来说,儿童要想达到一个在造型上的飞跃,要在9岁以后。也就是说,孩子真正理性苏醒的年龄是9岁,说六七岁是“理论上”的,是很保守的说法,事实并非如此。
“转换式”成长是说孩子的成长是“转换式”的,是从感性转换成理性、本能转换成智能的成长过程。7岁前,儿童完成了身体的转换,比如,幼儿换牙就是生理性转换标志。9岁前,儿童完成了精神和心理的转换,比如,有心眼了,遇事会逻辑分析了。
我在书中用大量的生物学事实证明了我的观点,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上。据此,我提出了中国孩子受教的年龄,也就是上小学的年龄,应是9岁,不应是六七岁的观点。这就是“幼态延迟”说。“幼态延迟”说在表面上是消极的,实际上起到的是积极作用。表面上是孩子什么都没学,玩的时间很长,而实际上,孩子玩是为长大后的自己积蓄能量、储存智慧、滋养心灵。
人类的幼稚期越长,成熟得就越晚,活得就越久,干的事就越多。民国时期的结婚年龄是十四五岁,1949年是十八九岁,现在是二十八九或三十多岁,这就是幼态在延迟。这说明一个问题:直到现在人类仍在不断地成长和进化。现在的孩子“懂事晚”,幼稚期长,就是大自然给人类提了个醒,让人按“天理”行事,不要按“多少年就是这样做的”经验行事。
除了一些幼教新概念之外,我还对幼教中存在的好多问题作了“对比性”阐述。比如,教育与保育的关系,本能审美与意识审美的区分,自然教育与人为教育的不同,纯粹教育与功利教育属性不一样,发育与发展的意义不能同比,有意义不等于有意思,还有感性与理性、本能与智能、无意识与有意识、性智与心智、知识与智慧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这些概念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区分和认识,那么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的教育还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在儿童读物和科普书中给自然界中的生物下了“这是益鸟、那是害虫”的定论,我认为这是欠妥当的。人与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都是生物链的一环,每一种生命都有存在的意义。大自然很公平地赋予这些小生命独有的生活技巧。凭什么人家就是“害虫”?凭什么是不是“害虫”要以人为中心,而不以生物“做的事”对“大自然”有没有益来判定?人与动物都是生命体,彼此理应是朋友,是同伴,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又分享着这个世界,应彼此尊重。
我们需要站在大自然的角度,重新了解自然,“阅读”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利用自然走向顺应自然,而不是“以人为中心”一味地想“征服自然”。毕竟,有爱才有一切!和孩子相处,就如同与大自然相处。我对幼儿美术的认识灵感不来自美术,也不来自教育,而来自大自然。动植物有趣的生活和天生的生存本领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让我总有一种想接近自然、探求自然、与自然对话的冲动。
在家里,我养了好多虫子,我天天看着它们劳作和休息,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快成虫子了。遇见被人踩烂的蜗牛,我会很伤心;看见长得绿油油的青草被人拦腰割断,我很心疼。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可我就这样!
“慢教育”思想,就是我从竹子的生长特性中受到了启发,由此才想到“慢”与教育的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动植物,我反复阅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植物的运动本领》《食虫植物》《攀援植物的运动和习性》这5本书后,才进一步明确了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认识前提下,我自然地找到了人在6岁前和动物一样,只凭感觉和本能做事的依据,作出了孩子画画是本能而不是技巧的判断。
孩子画画的路是“天路”,不是成人走的路,也不是成人给孩子设定好的路。成人是引路人,不是同路人。孩子的路究竟怎么走,还得由他自己决定,就像一朵花究竟想怎么开,那就看“花怎么想了”。
错误的教育有好多种,好教育只有一种。凡是与大自然有联系的,尊重自然的,敬畏自然的,与大自然“同呼吸”的,就是好教育。
大自然是世界上伟大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是我们好的导师,教会我们怎么想、怎么做。我觉得不单是幼儿美术和幼教,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能从大自然里找到答案。
本书从生物学概念角度谈美育、说幼教,着重谈了幼儿的精神、潜力、天性和自然的力量,阐述了幼儿绘画与动植物本能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幼教新概念,比如“幼态延迟说”“转换式成长”“保质期说”等新说法,丰富了幼教理论和展示了新的教育观念。幼儿在只有本能、感性和“无意识”思维的情况下,是不能教理性知识和技巧的。幼儿美术只能是引导、唤醒,不能传授、灌输技法。本书还指出了教育中很多违背儿童发展规律、违背孩子天性的错误做法,如成人意识、成人代笔、过分修饰、追逐表面、拔苗助长、考级竞技等弊端。
李凌,《少儿美术》杂志专栏作家,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儿童美术“慢教育”思想的创立者。2001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全国三十大少儿美术教育精英”。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少儿美术》杂志撰写发表专栏文章188期。著作有《儿童创意画教程100课》《解读幼儿图画密码》《儿童美术教育琐谈》《寻找天性》。
《自然的美育》目录
篇 生物自然
人类原初
自然的力量
蛹化蝶的启示
植物和种子
寻根溯源
人的野性
自然的深奥
动物的灵性
昆虫的智慧
第二篇 生命轨迹
“转换式”成长
“芽子”说
成长的印记
模糊性认知
天趣之美
打好腹稿的人
天花板婴儿
被催逼的孩子
生命的奥秘
画为心迹
第三篇 心灵唤醒
“畸形”之美
失落的童心
好奇心
心灵保鲜
感性回归
借居的精灵
第四篇 幼儿精神
精神潜能
我的老师
谁是前辈?
无师自通
自由的思想
天性
第五篇 静待生命
“保质期”说
留住纯真
换牙的启示
本能不可教
无的无标
混沌的时刻
第六篇 教育误区
浅肥伤根
有呼吸感的线条
学画迷途
被灌输的概念
不愿开智
趣味的丢失
“醒等”说
第七篇 自然回归
“幼态延迟”说
原图印记
童话与科学
选择性绘画
创造的萌芽
第八篇 思维观念
“慢教育”
原始与纯粹
观念的藩篱
找不同
图与画
知和见
本能没有快速
“画”说传统
幼儿美术弊端
本能与技巧
《自然的美育》写作始末
后 记
本书从生物学概念角度谈美育、说幼教,着重谈了幼儿的精神、潜力、天性和自然的力量,阐述了幼儿绘画与动植物本能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幼教新概念,比如“幼态延迟说”“转换式成长”“保质期说”等新说法,丰富了幼教理论和展示了新的教育观念。幼儿在只有本能、感性和“无意识”思维的情况下,是不能教理性知识和技巧的。幼儿美术只能是引导、唤醒,不能传授、灌输技法。本书还指出了教育中很多违背儿童发展规律、违背孩子天性的错误做法,如成人意识、成人代笔、过分修饰、追逐表面、拔苗助长、考级竞技等弊端。
李凌,《少儿美术》杂志专栏作家,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儿童美术“慢教育”思想的创立者。2001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全国三十大少儿美术教育精英”。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少儿美术》杂志撰写发表专栏文章188期。著作有《儿童创意画教程100课》《解读幼儿图画密码》《儿童美术教育琐谈》《寻找天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