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下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下卷)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193.9 7.2折 268 全新

库存2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士懋 田淑霄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4949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68元

货号29287578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李士懋田淑霄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本书为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的下卷,主要剑术专病治疗以及医案、医论。部分为平脉辨证这一体系的实例印证,包括《平脉辨证治专病》《平脉辨证传承实录百例》。第二部分为医案选编,主要为《平脉辨证相濡医案》。第三部分为论文选编,主要为《平买辨证相濡医论》

目录
平脉辨证治专病

章 冠心病

第二章 高血压病

第三章 发热

第四章 肝风

第五章 咳嗽

第六章 头痛

第七章 不寐

第八章 汗证

平脉辨证传承实录百例

前言

编者的话

一、阳虚水泛(高血压)

二、脾胃弱而脘痞(食管贲门炎)

三、肝郁脾虚(肺不张)

四、气虚于上,阴盛于下

五、痰阻气滞(肝癌)

六、肝肾虚且痛

七、痰热气滞(高血压)

八、阴虚阳动,痰热内蕴(肺癌)

九、脾不统血(过敏性紫癜)

十、嗜睡(脑出血后遗症)

十一、土虚火衰

十二、小便不利(前列腺增生)

十三、火热亢盛(冠心病)

十四、肝虚(返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

十五、肝胆郁热兼阴虚(胆囊炎)

十六、阴寒咳嗽

十七、心慌未愈

十八、痰热夹瘀(心梗)

十九、湿阻阳明

二十、肝火上扰

二十一、风痰

二十二、热后气虚

二十三、阳明湿热

二十四、痹证

二十五、阴虚阳亢(高血压)

二十六、肝虚腹痛

二十七、阳虚饮泛而头晕

二十八、脾虚清阳不升(高血压)

二十九、痰热扰心转饮邪上干(高血压、心肌缺血)

三十、阳虚胸痹,咽痛

三十一、阴疽

三十二、阳虚饮泛

三十三、湿热壅遏,误为阳虚寒湿盛(前列腺炎)

三十四、阳虚饮泛(左心扩大)

三十五、心经气阴两虚

三十六、脾肾虚风痰萌(高血压)

三十七、肝肾阴虚,肝风上扰(高血压冠心病)

三十八、阳气虚弱(冠心病)

三十九、肝火犯肺而鼻塞

四十、心肾阳虚(高血压、病窦综合征)

四十一、肝风鸱张(高血压心脏病)

四十二、阳虚发热

四十三、阳气虚馁(冠心病、脑梗)

四十四、阳虚寒痹

四十五、阳虚血弱(冠心病)

四十六、脾虚腹痛(胆结石,胆囊炎)

四十七、阴寒内盛(冠心病)

四十八、脾肾两虚,虚风内动

四十九、肝经郁火(冠心病)

五十、尿频遗精

五十一、寒痹于上,阴亏于下(亚甲炎)

五十二、阴寒上乘阳位

五十三、痰瘀互结化风(高血压)

五十四、阴虚肝旺(心律不齐)

五十五、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腰椎退行性变)

五十六、清阳不升鼻塞(鼻窦炎)

五十七、阴虚阳亢化风(高血压)

五十八、痤疿,寒束热郁

五十九、阳虚寒痹(椎间盘脱出)

六十、肝虚夹痰生风(脑出血后遗症)

六十一、阴虚阳浮,虚阳淫于血络而泛发痒疹(食道癌术后)

六十二、气虚便血(痔疮术后)

六十三、气血两虚,阳气馁弱(肝破裂,肝切除术后)

六十四、脾虚火衰(非特异性ST-T异常)

六十五、肝郁脾虚,清阳不升

六十六、清阳不升头痛(脑血管痉挛)

六十七、肝经郁热(高血压)

六十八、痰热夹风(高血压)

六十九、阳虚夹饮(失眠)

七十、土虚木陷(慢性直肠炎)

七十一、风痱(脑梗)

七十二、阳虚喉痹(心肌缺血、咽炎)

七十三、阳虚不寐(心供血不足)

七十四、咳喘(支气管哮喘)

七十五、咳嗽,土不生金(支气管肺炎)

七十六、懈怠困倦

七十七、阴虚阳浮(冠心病,心包积液)

七十八、心脾两虚(更年期综合征)

七十九、阳虚寒束咳嗽

八十、热郁于肺

八十一、痰热咳嗽

八十二、痰热互结化风(高血压)

八十三、心悸

八十四、阳虚气化不利

八十五、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八十六、气血两虚,虚风内动

八十七、气虚痰阻(房颤心衰)

八十八、肝阴不足,风阳上扰(脑瘤)

八十九、肝火犯肺(肺心病)

九十、痰瘀互阻(心肌缺血)

九十一、热伏肺胃

九十二、阳虚寒痹经脉

九十三、阳虚不固

九十四、风痰(中风后遗症)

九十五、肝火扰心(抑郁症)

九十六、肝风内动

九十七、肝火刑金犯胃

九十八、胃热盛

九十九、木亢横侮脾土(肠梗阻)

一〇〇、外感发热,气虚真阴亏(外感发热)

平脉辨证相濡医案

前言

1.脱证(一)(心梗、心源性休克)

2.脱证(二)(心源性休克、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

3.关格(慢性心衰,合并肾衰)

4.痹证(一)

5.痹证(二)

6.恶心腹痛(盆腔炎)

7.水臌(一)(肝硬化腹水合并胸水)

8.水臌(二)(肝硬化腹水)

9.热毒炽盛(肝硬化腹水)

10.浊热蒙蔽心窍(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前期)

11.脾虚水泛(肝硬化腹水)

12.水肿

13.误攻正亡

14.肝虚(慢性肝炎)

15.寒热错杂(一)

16.寒热错杂(二)

17.寒热错杂(三)(更年期综合征)

18.寒热错杂(四)(更年期综合征)

19.懈怠(一)

20.懈怠(二)

21.小腹痛坠

22.奔豚(吞气症)

23.胃脘痛(一)

24.胃脘痛(二)

25.亡阳(一)(中毒菌痢)

26.亡阳(二)(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27.亡阳(三)(中毒性消化不良)

28.亡阳(四)(中毒性消化不良)

29.咯血(空洞性肺结核咯血)

30.鼻衄

31.呕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2.脾虚清阳不升耳鸣

33.阳虚浊邪上干耳鸣

34.暴聋

35.厥阴头痛

36.头痛(结节性动脉炎)

37.尿道抽痛

38.寒疝

39.妊娠呕吐

40.痃癖

41.真寒假热(一)

42.真寒假热(二)

43.真寒假热(三)

44.真热假寒(四)

45.真热假寒(五)

46.郁热下利

47.自汗盗汗

48.自汗(一)

49.自汗(二)

50.怪汗

51.血热迫血妄行(再生障碍性贫血)

52.哮喘

53.大气下陷

54.瘫痪

55.刚痉

56.热极生风

57.慢脾风(一)

58.慢脾风(二)

59.阴虚风动

60.外感发热(一)

61.外感发热(二)

62.发颐神昏(腮腺炎合并脑膜炎)

63.麻疹喘痢(麻疹肺炎合并菌痢)

64.喘痢(腺病毒肺炎)

65.郁火头痛

66.失眠

67.不寐

68.梦魇

69.躁狂(精神分裂症)

70.肝风(一)(共济失调)

71.肝风(二)

72.虚肝风(脑外伤出血后遗症)

73.眩晕(一)(高血压)

74.眩晕(二)(高血压)

75.眩晕(三)(高血压)

76.眩晕(四)

77.中风

78.邪伏募原(一)

79.邪伏募原(二)

80.高烧

81.湿热呕吐

82.火郁呕吐

83.妊娠呕吐

84.胃热呕吐

85.呕吐

86.痰核流注

87.流注(静脉炎)

88.瘰疬(淋巴结核)

89.鹤膝风

90.淋痛(一)

91.淋痛(二)

92.咽痛(一)

93.咽痛(二)

94.紫癜(过敏性紫癜)

95.斑疹(再生障碍性贫血)

96.牛皮癣

97.胸痹(冠心病心绞痛)

98.心悸(一)(心肌炎)

99.心悸(二)(室性心律不齐,二联律)

100.胸痹

101.肉痿(脊髓性肌萎缩)

102.麻木(末梢神经炎)

103.鼻衄

104.中风(一)(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

105.中风(二)(脑出血)

106.中风(三)(脑梗)

107.痴呆

108.㖞僻(一)

109.㖞僻(二)

110.便秘

111.肾虚血瘀(尿蛋白)

112.血尿

113.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4.骨折不愈

115.转筋(一)

116.转筋(二)

117.窜囊痈

118.血灌瞳仁(一)(眼底出血)

119.血灌瞳仁(二)(眼底出血)

120.血灌瞳仁(三)(前房积血)

121.云雾移睛(中心视网膜炎)

122.眼涩痛

123.风热外感

124.阴虚发热

125.气虚发热

126.督脉汗出

127.发不长

128.脾虚下利

129.风热犯肺(肺炎)

130.高热痉厥(散发性脑炎)

131.头痛(脑膜炎后头痛)

132.遗尿

133.癃闭(一)

134.癃闭(二)

135.产后癃闭

136.淋证

137.肾虚尿频

138.口糜(一)(复发性口腔炎)

139.口糜(二)(复发性口腔炎)

140.胃火阴虚

141.久利(一)(结肠炎)

142.久利(二)(结肠炎)

143.久利(三)(结肠炎)

144.便秘(一)

145.便秘(二)

146.牛皮癣

147.斑疹

148.丹毒

149.风疹(一)

150.风疹(二)

151.软疣

152.手指皲裂

153.足皲裂

154.睾丸痛

155.阴缩

156.便意频

157.脱肛

158.失眠

159.右肋痛

160.矢气频作

161.恶露不尽(一)

162.恶露不尽(二)

163.恶露不尽(三)

164.产后身痛(一)

165.产后身痛(二)

166.产后发热(一)

167.产后发热(二)

168.子嗽

169.子肿

170.妊娠血虚

171.妊娠恶阻(一)

172.妊娠恶阻(二)

173.滑胎

174.胎元不固(一)

175.胎元不固(二)

176.不孕(一)

177.不孕(二)

178.不孕(三)

179.不育症(一)

180.不育症(二)

181.乳癖(乳腺增生)

182.乳核(乳房纤维瘤)

183.乳泣(一)

184.乳泣(二)

185.乳汁自出

186.乳衄

187.乳痈(一)

188.乳痈(二)

189.乳痈(三)

190.缺乳症

191.癥瘕(一)(卵巢囊肿)

192.癥瘕(二)(卵巢囊肿)

193.癥瘕(三)(子宫肌瘤)

194.癥瘕(四)(子宫肌瘤)

195.癥瘕(五)(宫外孕)

196.阴吹(一)

197.阴吹(二)

198.阴吹(三)

199.同房阴痛(一)

200.同房阴痛(二)

201.梦交

202.阴挺(一)(子宫脱垂)

203.阴挺(二)(子宫脱垂)

204.月经过少(一)

205.月经过少(二)

206.月经过少(三)

207.月经过多(一)

208.月经过多(二)

209.月经过多(三)

210.月经先期(一)

211.月经先期(二)

212.月经先期(三)

213.月经先期(四)

214.月经后期(一)

215.月经后期(二)

216.月经后期(三)

217.月经先后无定期(一)

218.月经先后无定期(二)

219.经期延长(一)

220.经期延长(二)

221.经间期出血(一)

222.经间期出血(二)

223.痛经(一)

224.痛经(二)

225.痛经(三)

226.闭经(一)

227.闭经(二)(子宫发育不良)

228.闭经(三)

229.闭经(四)

230.闭经(五)

231.闭经(六)

232.老年血崩

233.崩漏(一)

234.崩漏(二)

235.崩漏(三)

236.经漏

237.经行吐衄

238.倒行吐衄

239.经行呕吐(一)

240.经行呕吐(二)

241.经行头痛

242.经期外阴及耻骨痛

243.经期发热

244.赤带(一)

245.赤带(二)

246.赤带(三)

247.赤带(四)

248.白带

249.黄带

250.黑带(一)

251.黑带(二)

252.白崩

253.白淫

254.更年期综合征(一)

255.更年期综合征(二)

256.杂记

平脉辨证相濡医论

《相濡医集》原序

我对中医事业的思考

……

中医教育的回顾与改革

谈谈中医临床诊治的方法

秦伯未教授讲课的启示

误诊分析:总结教训,精研医理,提高医术

论“火郁发之”

宣展气机解郁透邪为治疗温病之要义——学习赵绍琴老师阐发温病理论的心得

关于温病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温病忌汗,又最喜汗解刍议

升降散及临床运用

栀子豉汤临床应用的体会

连苏饮应用及析义

读《伤寒温疫条辨》

再析薛生白《湿热论》传变规律

谈《温病条辨·解儿难》之论痉

衷中参西著名医家张锡纯

张锡纯温病学术思想探析

张锡纯妇科学术思想

对张锡纯用药经验的学习与应用

妊娠误诊两例报道

以中医药为主治疗鼻恶性肉芽肿2例

旋覆花汤治半产漏下刍议

活血化瘀疗崩中

暴崩验案举隅

月经过多与带下病的中医辨治

崩漏临床治疗的体会

桂枝汤将息法与测汗

白虎汤用于杂证的体会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体会

乌梅丸临床应用心得

桑白皮治鼻衄

蜈蚣息风之偶得

临床应用细辛的体会

山萸肉在内科急症中的应用观察——兼析张锡纯应用山萸肉的经验

随余无言老师学习一得

论肺痿

“内闭外脱”辨析

几个西医病中医治疗体会

子宫功能性出血

麻疹治疗的体会

内容摘要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是河北中医学院李士懋(国医大师)、田淑霄教授夫妻合著的医集,是两位中医教授从医50余年来的中医求索之成果。全集始终有一主线贯穿其间,即“溯本求源,平脉辨证”。全集分为上中下三卷,《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下卷)(精)/中医师承学堂》主要讲述专病治疗以及医案、医论。包括《平脉辨证治专病》《平脉辨证传承实录百例》《平脉辨证相濡医案》《平脉辨证相濡医论》。

主编推荐
李士懋,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品审评专家,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8年获河北“大名医”称号。2014年获“国医大师”称号。
田淑霄,女,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8年获河北“大名医”称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