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
  • 【现货速发】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
  • 【现货速发】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
  • 【现货速发】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
  • 【现货速发】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
  • 【现货速发】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
  • 【现货速发】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
  • 【现货速发】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45.7 7.0折 65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超 何雪冰 金蕾莅 韦江 董吉男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79861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29237662

上书时间2024-12-25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长期以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其看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环节。早在1916年清华学校时期,清华就开展了择业指导,帮助学生“用其所学,为国效力,使民富国强”。新中国成立后及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就业工作先后从“统包统分”发展到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为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了大批毕业生。2002年起,清华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提出和开展就业引导工作,鼓励和支持毕业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祖国至上,人民为先,事业为重”的职业价值观在校园蔚然成风。

2012年6月,习近平同志视察清华大学,勉励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要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报效祖国的过程中成长成才”。清华牢记嘱托,坚持将服务党和国家人才战略需求作为基本原则,大力引导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并对到重点地区、行业和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生”。清华毕业生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到重点单位就业的比例已由2003年的三成提高到现在的八成,京外签约就业比例连续八年超过五成。过去12年清华累计输送的2200余名选调生,近一半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作,近百人扎根在新疆、西藏、青海等艰苦边远地区。一大批清华毕业生做出了具有方向性意义的职业选择,代表着当代青年的未来方向。

眼下这本书所呈现的,是过去十年里,同学们从清华离开后的选择与坚持。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仁增顿珠牢记“走出来是为了更好地回去”,放弃了薪资优厚的大国企等工作机会,选择到藏北草原当一名基层工作者建设家乡。机械系硕士毕业生李金玺是2012年6月向习近平同志汇报就业选择的毕业生代表之一,近十年他一直坚守徐州重工,承担了全球首款8轴千吨级起重机底盘的总体设计任务。土木系毕业生胡黎俐在亲历汶川地震后,立志建出更牢固、更安全的房子,毕业后她在国内高校从事土木工程研究,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过去的十年,是清华新百年的开局十年,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十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格局的变化,以清华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学子个性更加鲜明、兴趣更加多元,有更多机会和条件去聚焦自己的兴趣,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就业选择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

生命学院博士毕业生苏宏伟读博期间在学校和导师支持下远赴少有国内学生访学的南非开展结核病研究,电子系本科毕业生姚颂刚毕业就与导师、学长联合创立“深鉴科技”,人文学院本科毕业生范煜群在追梦戏剧的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新闻学院硕士毕业生王晓亚从校园主持人成长为江苏电视台优秀主持人,教育研究院硕士毕业生沈晓东选择到山村担任救助和教育流浪儿童的学校校长,人文学院本科毕业生李晓东投身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事业,工程物理系博士毕业生李姝莹选择到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希望用专业知识参与全球治理,捍卫人类和平……这些清华毕业生的多样化成长也印证了,只有国家发展、时代变革、社会进步,才能真正承载青年学生五彩斑斓的个人志趣,真正成全青年学生丰富多样的选择自由,更好地引领青年学生将个人价值融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事业之中。

由此,110个名字,110个选择,汇聚成为《离开清华的110种方式》,献礼清华110华诞。但这110个故事依然仅仅是十年来清华近十万名毕业生成长成才的一个小小缩影。个体的生涯发展选择也远远不止110种,我们更希望以这样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数字,寓意每一位离开清华的学子,心系家国,都在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事业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独特、闪亮的青春诗篇。

是为序。

过勇

2021年4月



导语摘要

时值清华建校110周年,本书精选110个当代清华学子的毕业选择,告诉我们:离开清华,仅仅是他们生涯规划漫漫长路上的*步。他们寻觅属于自己的“天涯路”,在各地、各领域发光发热。扎根新疆,投身西部的赵江涛;勇赴非洲,致力于帮助非洲农业转型的陆昕清;将目光投向星辰大海,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添砖加瓦的方耀鹏……高楼林立,万家灯火,总有一隅是我们可以驻足眺望的角落。他们也有过徘徊和选择,纠结于不同的行业、地区和发展路径。放弃教职,走上创业之路,用数据和工具为个体和小团队赋能的袁晓辉:在拥有了自由选择的十字路口再次选择踏入军营、献身国防的胡凯;放弃了更优渥的薪资,追寻文学梦想的修新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头顶梦想的星光,唯有坚持逐梦,坚持不懈,方有经历磨砺后的精彩和开阔。经历汶川地震,矢志土木梦想的胡黎俐;推研失利后,为学术梦想努力考研的徐梦周;经过南非访学,立志用科研成果推动消除结核病的苏宏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10个独一无二的梦想讲述了110个清华人的选择,也讲述了110个清华人的“中国梦”。每一个清华人,都在讲述属于自己的离开清华的方式,也都在讲述自己的拼搏与坚持。



作者简介

张超,副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现任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



目录

蔡崴:我在制造业的第十年1

赵江涛:新疆十年,源于清华六年的求索5

邓诚:在在线教育行业的这八年11

李金玺:选择源于喜爱,我在“一根筋”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14

税晓霖:少有人走的路——治愈心理痛苦 18

陆昕清:我在非洲做农业23

王晓亚:从清华电视台到江苏卫视28

吴丹妮:记录历史瞬间,走向未知远方32

谢淘:永远不要忘记,初我为什么来到这里37

姚颂:我的创业之路42

蔡泽洲:从法律到公管,从国外到国内48

李晓东:不惧争议,坚守初心52

徐梦周:园子里普通人考研的那点事56

姚国友:做喷遍祖国混凝土的姚阿甘60

邓超:装备制造业三年有感64

范煜群:戏剧是一场未完待续的历险记67

李彰:沉浮得失亦无悔72


 
李姝莹:博士毕业去国际组织实习,我不怕路途荆棘丛生78

林三春:不忘航天强国之初心,踏上星辰大海之征途84

马积良:走出自己的路89

舒洁:从以色列到意大利,因何与教科文组织结缘?96

苏宏伟:在南非做了一年实验后,我要与结核病“硬磕”下去100

袁晓辉:放弃教职去创业105

陈超:到华为去—翻过那座山,他们就能听到我们的故事111

陈诗慧:高跟鞋印下的是感叹号,泥球鞋印下的是省略号117

林声巧:我何苦要读这掉头发的文科博士121

沈晓东:做“小三毛”们的校长—只要是自己的选择,我就能坚定

 地走下去127

石添硕:从对冲基金到哈佛读博,疫情之下坚寻学术初心132

孙昊德:枣刺和苹果136

张楚:我已不在清华,而清华在“我”139

蔡达理:而见过了这一切之后,我还是想当一名工程师145

陈一麟:我在一线报道中成长148

方耀鹏:期待有一天,我也可以“带着地球去流浪”152

高昕宇:宁在南极盖草棚155

贺少红:从一人、一家的幸福,到更多人、更多家庭的幸福159

胡凯:当人生真的有了“如果”,我作出了和当年一样的选择162

胡维逊:从坦桑尼亚支教到联合国YPP,我将一直勇敢发声 166

仁增顿珠:走出青藏高原是为了更好地回去171

王文超:清华园里的“王牌飞行员”175


 
V

王元辰:本科毕业去国际组织,用四年耕耘这遥不可及的梦想180

吴志轩:如果这是必经的路,要怎么与自己和解184

忻隆:从4A方阵队员到家乡公务员,一个上海籍学子的清华十年 189

修新羽:文艺青年成长史195

张驰:踏一条属于自己的路201

范梓腾:在社工与科研的平衡中思索前行206

侯珺森:小小军迷的航空梦211

胡黎俐:守护12年前那颗梦想种子216

李佳婧:愿做一名年轻的“养老”人221

李璎珞:我从园中来,带着兰花草227

卢珊:从迷茫中醒来,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231

马欣欣:在割裂的世界做一个坚定的国际合作倡导者235

汤雪逸:在清华这三年,是我从头来过的一次大考239

王沛楠:在探索中设计人生245

虞宙:从清华园到联合国,从认识中国到了解世界251

左婉:我在盖茨基金会做公益255

后记258



内容摘要

时值清华建校110周年,本书精选110个当代清华学子的毕业选择,告诉我们:离开清华,仅仅是他们生涯规划漫漫长路上的*步。他们寻觅属于自己的“天涯路”,在各地、各领域发光发热。扎根新疆,投身西部的赵江涛;勇赴非洲,致力于帮助非洲农业转型的陆昕清;将目光投向星辰大海,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添砖加瓦的方耀鹏……高楼林立,万家灯火,总有一隅是我们可以驻足眺望的角落。他们也有过徘徊和选择,纠结于不同的行业、地区和发展路径。放弃教职,走上创业之路,用数据和工具为个体和小团队赋能的袁晓辉:在拥有了自由选择的十字路口再次选择踏入军营、献身国防的胡凯;放弃了更优渥的薪资,追寻文学梦想的修新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头顶梦想的星光,唯有坚持逐梦,坚持不懈,方有经历磨砺后的精彩和开阔。经历汶川地震,矢志土木梦想的胡黎俐;推研失利后,为学术梦想努力考研的徐梦周;经过南非访学,立志用科研成果推动消除结核病的苏宏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10个独一无二的梦想讲述了110个清华人的选择,也讲述了110个清华人的“中国梦”。每一个清华人,都在讲述属于自己的离开清华的方式,也都在讲述自己的拼搏与坚持。



主编推荐

张超,副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现任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