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智慧城市论坛(No.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智慧城市论坛(No.2)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5.2 5.1折 69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扬 潘家华 魏后凯 刘治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83191

出版时间2015-1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23828051

上书时间2024-12-24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领导致辞
  李扬*
  李扬,安徽怀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绿色智慧城市高层论坛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成立2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所举行,我感到由衷的高兴,首先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为关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建设的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所走过了20个春秋,见证了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所的前身是于1994年7月正式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发展至今,城环所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的八个研究所之一,是跨城市与环境两大学科领域的***智库和学术研究机构,研究领域涉及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城市与区域管理、土地经济与不动产、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与管理等,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城市与环境研究学科体系。
  城环所自建立以来始终立足于城市与环境经济研究,服务于我国的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先后组织完成了国家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等一系列重要科研项目,承担了中央交办的各项研究任务,为中央第19次集体学习讲座讲解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完成了来自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众多委托研究项目,并广泛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城环所共计完成国内外科研项目400多项,特别是完成了大量政府委托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研究项目,这些科研成果已经转化成为决策实践,产生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智慧城市综合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和人类创新能力,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深远影响,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的高级形态。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其构建体系、构造模式及模拟方法等问题,学者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同时,由于智慧城市应用的广泛性,在数据采集与应用平台开发等领域也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构建一个让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的舞台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专家相互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所于2013年10月首次举办了“智慧城市建设高层论坛”,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的论坛已经是第二届了,论坛为智慧城市研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对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模拟技术的发展,我们殷切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提供宝贵经验,贡献专业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2010年底,依托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组建了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18个重点实验室之一,智慧城市研究将是实验室重要的探索方向之一。目前城市实验室已经开展了多项有关城市信息集成与城市系统动态模拟研究工作,为我国城市健康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城环所应当有所担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城环所及城市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支持,希望大家能够为城环所和城市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推动其向高水平城市决策智库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将以此次论坛和座谈会为新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模拟学科的力量,加快城环所和城市实验室前进的步伐,我们相信有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在座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有工作人员的不懈探索创新,城环所和城市实验室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专家、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导语摘要
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组织、生态环境和空间形态等具有深远影响。为了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于2014年12月主办了“绿色智慧城市论坛”,邀请了智慧城市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探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本书即是对论坛上各专家观点的一个综合整理。

作者简介
李扬,男,汉族,1951年9月出生,安徽怀远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第三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研究会副理事长。1968年11月至1970年12月,安徽淮南唐山乡插队;1970年12月至1978年2月,安徽淮南建筑安装总公司工人;1978年2月至1981年12月,安徽大学经济系学生;1981年12月至1984年12月,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委培)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至1986年10月,安徽大学经济系教师;1986年10月至198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博士研究生;1989年7月至1991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1991年6月至1994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贸金融室副主任(其间,1991年8月评为副研究员);1994年3月至1995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贸金融室主任;1995年2月至199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其间,1995年8月评为研究员);1998年9月至1999年3月,赴美访问学者;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其间,2000年1月换届选举为党委副书记);2003年2月至200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临时党委书记(其间,2003年11月选举为党委书记);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至2015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金融研究所所长。2011年被评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财政理论与政策等。1992年,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选为人事部等国家七部委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2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0年以来,5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和论文奖,4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潘家华,男,1957年6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UNDP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能源与环境顾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社会经济评估工作组(荷兰)高级经济学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2010年)讲解《关于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思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土地与资源经济学、世界经济、能源与气候政策等。

  魏后凯,男,1963年12月出生,湖南省衡南县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87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研究员。曾任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务,2006年10月任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2008年9月任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9月任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2015年5月拟提升为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候任理事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国家民委、北京市、山西省等决策咨询委员,十余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

  刘治彦,男,1967年8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祖籍河北乐亭,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获理学学士、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委员、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城市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负责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编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近年来主持完成了40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点)、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目录
中国城市经济数据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刘治彦 丛晓男 李 倢 等】/1

基于GIS与RS的北京城市空间增长及其形态演变分析【丛晓男 刘治彦】/28

发挥政府和市场合力,推进高水平智慧城市建设【韩建国】/53

点评一【陈宣庆】/62

点评二【温亚利】/66

中国城市化问题与胡焕庸线的突破【王 铮】/69

发展智慧城市要重视以人为本【王海峰】/78

智慧国土框架及其研究进展【李晓波 刘 丽】/88

大地理及其在智慧城市中应用的思考【梁 军】/97

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编制转型思考【许 剑 党安荣 佟 彪 李 娟】/116

如何发挥网络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段赛民】/132

点评三【张车伟】/146

点评四【陈阳波】/148

点评五【陈柳钦】/150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楚天骄】/152

电子商务跨越数字鸿沟和实现数字红利【荆林波】/165

钱学森的城市学思想及其在杭州的实践【邵 莹】/171

新常态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选择【李广乾】/199

点评六【孙 毅】/207

点评七【裴相斌】/209

点评八【张国力】/2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简介/213

内容摘要
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组织、生态环境和空间形态等具有深远影响。为了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于2014年12月主办了“绿色智慧城市论坛”,邀请了智慧城市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探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本书即是对论坛上各专家观点的一个综合整理。

主编推荐
李扬,男,汉族,1951年9月出生,安徽怀远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第三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研究会副理事长。1968年11月至1970年12月,安徽淮南唐山乡插队;1970年12月至1978年2月,安徽淮南建筑安装总公司工人;1978年2月至1981年12月,安徽大学经济系学生;1981年12月至1984年12月,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委培)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至1986年10月,安徽大学经济系教师;1986年10月至198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博士研究生;1989年7月至1991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1991年6月至1994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贸金融室副主任(其间,1991年8月评为副研究员);1994年3月至1995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财贸金融室主任;1995年2月至199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其间,1995年8月评为研究员);1998年9月至1999年3月,赴美访问学者;1999年3月至2003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其间,2000年1月换届选举为党委副书记);2003年2月至2008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临时党委书记(其间,2003年11月选举为党委书记);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至2015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金融研究所所长。2011年被评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宏观经济、资本市场、财政理论与政策等。1992年,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选为人事部等国家七部委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2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0年以来,5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和论文奖,4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潘家华,男,1957年6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UNDP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能源与环境顾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社会经济评估工作组(荷兰)高级经济学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2010年)讲解《关于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思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土地与资源经济学、世界经济、能源与气候政策等。
  魏后凯,男,1963年12月出生,湖南省衡南县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87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研究员。曾任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务,2006年10月任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2008年9月任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9月任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2015年5月拟提升为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候任理事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国家民委、北京市、山西省等决策咨询委员,十余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
  刘治彦,男,1967年8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祖籍河北乐亭,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获理学学士、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党委委员、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城市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负责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等学术团体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编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近年来主持完成了40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点)、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委托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