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39.2 6.8折 ¥ 5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李默海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09387
出版时间2011-10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2587081
上书时间2024-12-24
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中国现代国家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其宪政思想是现代国家建设在政治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催生了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产生。面对西方异质文明的冲击,传统中国的文化普世主义出现严重危机。在这种文化普世主义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开始萌芽并进而以不可遏制的势头成为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诉求于政治,就是建立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只有结束满清的君主专制制度,才能在中国建立一个现代立宪制国家。而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创立的三民主义。
李默海,1971年生,河南省台前县人,法学博士,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章 绪论
节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宪政基础的确立
第二节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和角度
章 救亡图存与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产生
节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宪政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的宪政思想
第三节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产生
第三章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节 权能分立
第二节 五权宪法
第三节 地方自治
第四节 民权初步
第五节 政党政治
第六节 建国程序论
第四章 从政党政治到以党建国: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变化
节 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民初议会、政党政治的失败与孙中山“以党建国”论的提出
第五章 国民党实践孙中山宪政思想
节 国民党的训政
第二节 国民党推行训政的原因
第三节 国民党训政失败的原因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实践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节 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实践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苏区实践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实践孙中山宪政思想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践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第七章 余论: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思考
节 在认识上,还宪政以本来面目
第二节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以法治国的关系
……
参考文献
后记
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中国现代国家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其宪政思想是现代国家建设在政治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催生了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产生。面对西方异质文明的冲击,传统中国的文化普世主义出现严重危机。在这种文化普世主义出现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开始萌芽并进而以不可遏制的势头成为中国主流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诉求于政治,就是建立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只有结束满清的君主专制制度,才能在中国建立一个现代立宪制国家。而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创立的三民主义。
李默海,1971年生,河南省台前县人,法学博士,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章 绪论
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是创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内在要求,因此,民主宪政也就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形成和建设所必然要提出的目标,这种目标不仅仅来自同皇权专制主义政治的对立。中国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先行者是孙中山,他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开始。1912年1月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初创,后续的政党政治、国民党的训政乃至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践的新民主主义政治都是为创建现代民族国家所做出的努力,这些努力和行动均不同程度的受着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影响,因此,对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宪政思想及实践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指出其局限性,是研究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书以“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产生、基本内容、变化以及国共两党的实践的客观叙述和分析,力图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形成和建设的角度,来分析近现代中国宪政发展的过程和特征。
节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宪政基础的确立
一、现代民族国家的内涵
“民族国家”,是对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的概括。民族学学科偏重于从“民族”的角度来界定“民族国家”,因而强调“民族国家”的民族属性,进而把民族国家解释为单一民族国家。可是,在当今世界的众多国家中,纯粹单一民族的国家几乎是不存在的。政治学学科,尤其是国际政治学,则偏重于从“国家”的角度来界定“民族国家”,往往从主权、国际关系主体的角度使用“民族国家”概念,不注重其民族的内涵。而这样一来,一切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都被视为“民族国家”。这两者都是过分强调民族国家的字面意义。其实,民族国家本身是历史上形成并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的国家形态,历史赋予它的内涵远比字面上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因此,只有将其置于国家形态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才能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
民族国家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多个侧面进行考察:首先,民族国家是主权国家。王朝国家作为一种新的国家形态对基督教普世世界国家的终胜利,就是获得了国家主权。而建立于王朝国家基础上的民族国家,承继和包涵了王朝国家的国家主权,因而它首先就是主权国家。拥有主权是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一个没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不可能成为民族国家。其次,民族国家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的国家。但这种一致并非就是形式上的民族范围与国家范围的一致,而是本质上的一致,即民族认同于国家并因此而将国家当作自己的利益保障,从而使民族取得了国家的形式。后,民族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要全面实现和巩固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国家就不能只属于某些人,而应该属于这个国家的所有人或民族的所有成员,即属于全体人民。只有当人民认同国家,把国家视为自己的国家的时候,才能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真正统一。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