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57.1 6.5折 ¥ 8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郑光路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61067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9409093
上书时间2024-12-20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百花齐放。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武术有其独特的魅力。本书重点对巴蜀武术进行了深度剖析,讲述了许多关于巴蜀武术的武林趣闻、江湖奇人,同时也详细梳理了巴蜀武术的发展脉络。本书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奇闻逸事,将巴蜀武术的前世今生向广大读者娓娓道来。
郑光路
历史学者。
曾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等奖项,其多部著作被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等国内外图书馆正式收藏,并入选“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著有《四川旧事》《成都旧事》《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四川保路运动真相:炸响辛亥革命的惊雷》《成都“变脸”:中国城市近代化缩影》《百年红十字运动在成都》等十余部作品,其中多部著作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他习武近60年,为中国武术六段,被相关部门授予“武术名家”荣誉称号,其照片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礼项目《走向奥运的中国武术》大型画册收录,其事迹被《中国武术名家名校辞典》《峨眉武术史略》《巴蜀武林英豪》等大型武术著作收录。他发表过不少引起武术界广泛关注的武术学术性专著及文章。主要作品有《气卷神州:当代中国气功大潮面面观》《中国气功武术探秘》。他曾被特邀参加各种影视剧拍摄,海内外多家报刊、电台介绍其事迹。
推荐序 // 01
前言 // 05
章 穿越时光隧道看四川古代武术
巴蜀文化和武舞、武艺 // 002
巴蜀文化源于出土兵器 // 002
古代的武舞、技击、手格 // 006
古代史籍和文学作品亦真亦幻 // 010
唐朝到宋代的剑舞、角力、学射 // 010
宋朝至民国时期典籍中的巴蜀武术史料 // 014
《峨眉道人拳歌》和《蜀山剑侠传》 // 019
第二章 明末清初的四川武术
明末清初四川武术凤凰涅槃 // 024
明末清初杰出武术家 // 024
清代四川武术发展概况 // 029
清代四川武术从几乎灭绝到辉煌发展 // 033
清代四川武术重兴的主要原因 // 033
八旗军队为四川武术增添特色 // 037
第三章 四川历史上的武科考试概况
武科考试的秘密 // 044
中国武科考试的发展概况 // 044
武科考试的四个等级 // 045
武科考试中的奇闻趣事 // 047
尘封的清代武进士和武状元 // 053
清代四川武鼎甲、武进士统计(附驻防八旗) // 053
清代四川武状元彭阳春事迹详考 // 058
第四章 历史上民间组织与武术的关系
啯噜与哥老会(袍哥) // 066
啯噜疑云 // 066
反清运动促进巴蜀武术的普及发展 // 070
袍哥成员参与辛亥革命 // 073
袍哥“开山堂”结义的情景 // 073
亲历辛亥革命的袍哥成员 // 076
袍哥社团中的著名武术家 // 085
尹昌衡、彭光烈及麻乡约 // 085
袍哥中的武术名家 // 091
第五章 民国初期的武术和体育
清末民初四川的武术社团 // 102
清末时期民间武术处境艰难 // 102
四川民间武术组织——达摩会 // 106
清末民初西方体育对民间武术的冲击 // 114
西方体育入四川 // 114
武术成为体育项目的前因后果 // 120
20 世纪 20 年代“土、洋体育”之争 // 125
鲁迅和武术家陈铁生关于宣传武术的争论 // 127
第六章 各级国术馆及“省考”和“国考”
国术馆是官方武术组织 // 134
中央国术馆建立的时代背景 // 134
中央国术馆的创立 // 136
四川省国术馆成立的来龙去脉 // 139
四川省国术馆的历史细节 // 143
传统武术转向近代化体育 // 149
国术的“省考”“国考”真况 // 149
重庆地区的武术活动和武术组织 // 160
四川各地国术馆及国术学校 // 164
第七章 四川传统文化中的武术
川剧、射德会与武术的关系 // 170
武术和武戏的历史渊源 // 170
极富巴蜀文化特色的射德会 // 175
闻名全国的青羊宫打擂 // 181
与巴蜀民俗文化紧密融合的青羊宫打擂 // 181
青羊宫打擂的真实细节 // 186
青羊宫打擂的消亡史 // 191
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 // 196
武医结合贯穿武术文化史 // 196
近代四川武医流派百家争鸣 // 203
第八章 近代以来影响重大的武林人物和事件
史实模糊的几位武术大家 // 216
张天虎、马黑子(马振江)、马镇江、马宝 // 216
宝鼎、李国操、刘崇俊 // 221
“火龙拳”钟润生父子和“盘破门”刘新吾 // 227
巴蜀文化滋养的国学大师南怀瑾 // 233
国术表演队赴奥运会真实历史 // 238
成员是怎样选出来的 // 238
参加奥运会的国术表演项目 // 240
国术队大显中华武术雄威 // 241
国术队归国前的酸楚插曲 // 244
中央国术馆人士入川 // 246
查拳大师张英振 // 246
称雄武坛的“朱家三虎” // 249
德高望重的王树田 // 252
李雅轩入川传授杨氏太极拳 // 255
第九章 20世纪50年代后的巴蜀武术
民间武术面临传承危机 // 262
民间武术进入低谷和竞技武术一枝独秀 // 262
从压抑停滞到扭曲变态的民间武术 // 266
影响当代中国武术史的“海灯现象” // 269
1962 年海灯在成都和重庆的武术表演 // 269
鲜为人知的海灯史料 // 274
第十章 四川武术的振兴标志——峨眉武术
“峨眉派”提出的时代背景 // 284
“峨眉派”一词早出现于何时 // 284
峨眉派(峨眉武术)的兴盛 // 287
峨眉派(峨眉武术)的理论构建 // 293
从民俗学角度解释“白猿起源说”// 293
正确理解峨眉派(峨眉武术) // 297
《拳乘》引发的重大误会 // 302
峨眉派(峨眉武术)“五花八叶”之谜团 // 302
袍哥的组织结构——“一树开五花” // 306
峨眉武术在困难中前行 // 310
民间武林人士开展武术活动不容易 // 310
20世纪80年代后民间武术恢复 // 312
第十一章 青城武术(青城派)的前世今生
青城武术历史悠久 // 318
青城武术形成的多种历史原因 // 318
民国时期的青城武术(青城派) // 322
绿林派是江湖侠文化武术代表性门派 // 327
绿林派很可能渊源于清代啯噜 // 327
绿林派武术的流传情况 // 328
绿林派武术重视实战和养生健身 // 329
20世纪80年代后的青城派武术 // 331
青城派武术的发展概况 // 331
当代青城武术的著名人物——余国雄、刘绥滨 // 340
青城武术中的太极拳 // 343
青城武术在海内外的影响 // 345
何道君、鲜宗丽的青城武术特色 // 354
青城武术及巴蜀武术迈向新的高度 // 358
第十二章 20世纪80年代后巴蜀武术的腾飞
1986年蓉城武术擂台赛的历史意义 // 368
肖家泽、马明贵等人倡议举办全国首届擂台赛 // 368
我作为现场采访记者的历史见闻 // 369
四川省武术协会的杰出成绩简述 // 373
四川省武术协会的简况和成就 // 373
吴信良、肖家泽、温佐惠的武术实践活动 // 374
任刚积极促进《峨眉武术史略》等书出版 // 378
后记 // 381
特别鸣谢 // 383
关于本书图片来源的说明 // 389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百花齐放。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武术有其独特的魅力。本书重点对巴蜀武术进行了深度剖析,讲述了许多关于巴蜀武术的武林趣闻、江湖奇人,同时也详细梳理了巴蜀武术的发展脉络。本书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奇闻逸事,将巴蜀武术的前世今生向广大读者娓娓道来。
郑光路
历史学者。
曾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等奖项,其多部著作被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等国内外图书馆正式收藏,并入选“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著有《四川旧事》《成都旧事》《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四川保路运动真相:炸响辛亥革命的惊雷》《成都“变脸”:中国城市近代化缩影》《百年红十字运动在成都》等十余部作品,其中多部著作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他习武近60年,为中国武术六段,被相关部门授予“武术名家”荣誉称号,其照片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礼项目《走向奥运的中国武术》大型画册收录,其事迹被《中国武术名家名校辞典》《峨眉武术史略》《巴蜀武林英豪》等大型武术著作收录。他发表过不少引起武术界广泛关注的武术学术性专著及文章。主要作品有《气卷神州:当代中国气功大潮面面观》《中国气功武术探秘》。他曾被特邀参加各种影视剧拍摄,海内外多家报刊、电台介绍其事迹。
啯噜疑云
什么是啯噜
1911 年发生的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当时哥老会(袍哥)组成的四川保路同志军,是四川为重要的反清力量,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
晚清以来,袍哥武术就已天下闻名。哥老会是怎样产生的? 研究中国武术历史,这是一个绕不开的内容。
四川的啯噜、哥老会的起源、发展脉络,都是谜团。史学界研究哥老会起源的史料,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类是官书、档案,多数学者认为,哥老会由四川的啯噜演变而来;另一类是哥老会内部传说史料,认定哥老会是由郑成功创立的。但大多数学者不赞同这种说法,所谓郑成功创立哥老会,完全出于虚构。 乾隆皇帝说“川省呼匪徒为啯噜子,语涉詈骂”,意思是“啯噜”是带贬义的骂人话,所以清政府把“啯噜”骂为“啯匪”。也有学者说:“‘啯噜’,系四川方言‘一伙’之意……早期‘啯噜’,大约出现于康熙年间。”
康熙、雍正时期,各省不断向四川移民。大量移民客居四川,使得不少流寓失业之人铤而走险,形成了“啯噜”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啯噜一般情况下以数十人为一伙,多则以千百人为一伙。由于啯噜成员多为无业游民,既有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一面,也有打劫财物危害社会的色彩。
清代官方档案《清高宗实录》中,早出现“啯噜”的记载是乾隆四年(1739年)。当时署四川巡抚布政使方显上奏:“川省恶棍名为啯噜子,结党成群,暗藏刀斧,白昼抢夺,夜间窃劫。”
乾隆九年(1744 年)御史柴潮生上奏:“四川省人稀地广。近年以来,四方流民多入川觅食……有等桀黠强悍者,俨然为流民渠帅,土语号为‘啯噜’,其下流民听其指使。”
嘉庆时期前后,啯噜多精熟武艺而且有战斗力。
严如熤(1759—1826),湖南溆浦人,历任汉中知府、陕安兵备道等职。道光二年(1822 年)他刊行《三省边防备览》,记述四川、陕西、湖北三省边区形势。此书中记录了有关啯噜的重要情景:
川中膏腴,易以存活。各省无业之民麇聚其间,好要结朋党。其头目必材技过人,众乃共推之。凡数十人结大伙……操习拳棒刀铳各艺,故其艺颇精……啯匪悍而狂。
以上史料中,“暗藏刀斧”“强悍嗜斗”“学习拳棒,并能符水架刑”“操习拳棒刀铳各艺,故其艺颇精”等,都明确记载了啯噜与武术有紧密关系。
啯噜向哥老会(袍哥)的演变
自清代以来,哥老会的名称不少,如“袍哥”“红帮”“汉留”。但其源头,应当是四川啯噜。
啯噜、哥老会与袍哥、汉留等名称混淆难分。学者胡珠生认为,根据成都附近各县有异于普通四川话的客家方言,可以判断“啯噜”二字,乃客家方言“哥老”二字的发音。
清代帮会的组织机构,称为“山堂”。清代四川座袍哥(汉留)的山堂是“精忠山”。这是康熙九年(1670 年)由陈近南在雅州创办,宗旨是“灭清复明”。嘉庆十九年(1814 年),方安澜开“蓬莱山”。嘉庆二十四年(1819 年),郭禹钦开“华严山”。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郭永泰在永宁开“荩忠山”。
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四川剑阁人李榕,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道:
窃按蜀中尚有啯噜会……十余年勾煽成风,流毒遍湘楚,而变其名曰“江湖会”。每起会烧香,立山名堂名,有莲花山“富贵堂”、峨眉山“顺德堂”诸名目……每堂八牌,以一、二、三、五为上四牌,六、八、九、十为下四牌,以四、七两字为避忌,不立此牌。其主持谋议者,号为圣贤二爷;收管银钱者号为当家三爷。内有红旗五爷专掌传话派人;黑旗五爷掌刀杖打杀。
李榕所描绘的正是哥老会的情况。
巴蜀武术是中华国术五千年文脉发展的一支奇葩。它既有中华国术“明德引领”(内守武德,外示奇艺的共同优良传统,又有多豪侠奇瑰之才的巴蜀地域特色。本书通过尘封的文献、口述真实传奇故事、珍贵的老照片,全方位生动地再现了巴蜀武术文化历史,对传承中华武术,开创新时代武术发展之路大有裨益。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巴蜀文化首席专家 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谭继和
中国历史上对于武术(尤其是神秘的巴蜀武术)始终缺乏完整的史学记载。本书作者习武近60载,既是武术界圈内人,又是著述甚多的历史学者,这是难能可贵的。他呕心沥血完成的这本书雅俗共赏,具有独创性、学术性、史料性、趣味性、可读性。
——教授 研究生导师 沈际洪
巴蜀武术具有绚丽多姿的丰富内容和悠久历史,但《蜀山剑侠传》等武侠小说的神秘附会,又使巴蜀武术始终让人真假难辨,成为“大谜团”。郑光路先生对这一课题潜心研究并写成学术作品,对历史学者、武术学者及武术爱好者完整了解巴蜀武术的历史真相,有很大帮助。
——中国武术九段,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 温佐惠
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例如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省考”、“国考”,成都青羊宫“打擂台",以及1985年首届“蓉城武术擂台赛”……单说这方面就极大地充实了中国武术搏击史。本书文图并茂,让读者如同时光穿越,亲历早已模糊的真实武术历史。
——中国武术八段、中国武术协会委员 四川省武术协会主席 肖家泽
武术历史云遮雾罩,既神秘又模糊。本书以剖析巴蜀武术为切入点,披露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武术历史细节和武林江湖奇谈,趣闻逸事,辨析事实去伪存真。打捞这些历史碎片,需要付出极大心血。我相信本书出版后,会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中国武术八段、四川省武术协会执行主席 任 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