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诞育于浙江省龙游县的“村情通”,以互联网为平台,使传统网格化管理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打通了基层治理与服务的“*后一公里”,架设了民情民意的“连心桥”,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径。龙游县依托“村情通”,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赋予了群团组织新动能,为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加注了新动力,使群众从“跑断腿”到“多跑一次”甚至“跑也不出村”,已成为推进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鲜活实践。
作者简介
康晓强,政治学博士后。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后站。先后在****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新疆地厅级干部培训班、县委书记培训班等班次授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课题8项。已出版专著多部,代表性著作:《社会组织与现代国家治理》、《公益组织与灾害治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社会治理视野下的群团组织转型研究》、《社会建构的逻辑: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论纲》等。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党校学报》《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余篇。
目录
章 乡村治理现代化:新时代的新使命
一、新时代的时代意涵
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价值
三、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衡量标准
四、智能化治理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向
第二章 智能化治理:开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金钥匙”
一、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村情通”的缘起
二、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村情通”的发展阶段
三、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村情通”的框架结构
四、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村情通”的运行逻辑
第三章 党建引领:把牢智能化治理的“方向盘”
一、党建引领的核心取向和战略使命
二、党建引领智能化治理的创新性举措
三、党建引领智能化治理的主要特征
四、党建引领智能化治理的发展趋向
第四章 共建:铺就智能化治理的“奠基石”
一、从“全科网格”到“全民网格”
二、从“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
三、从单向管理到双向互动
四、从线下服务到线上线下融合
五、从单纯政府监管到社会协同治理
第五章 共治:群团共奏智能化治理的“大合唱”
一、工会:依托“村情通”构建企业民主治理新平台
二、共青团:依托“村情通”拓展服务青年新空间
三、妇联:依托“村情通”打造联结妇女新载体
四、科协:依托“村情通”助力乡村振兴
五、工商联:依托“村情通”凝聚非公经济人士
第六章 共享:智能化治理让人民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二、智能化治理让人民的“获得感”何以明显提升
三、智能化治理的功能界限
第七章 智能化治理的发展前景与趋向
一、“村情通”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抓手
二、“村情通”的适用条件与推广空间
三、“村情通”的发展趋向
结语
内容摘要
诞育于浙江省龙游县的“村情通”,以互联网为平台,使传统网格化管理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打通了基层治理与服务的“*后一公里”,架设了民情民意的“连心桥”,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径。龙游县依托“村情通”,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赋予了群团组织新动能,为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加注了新动力,使群众从“跑断腿”到“多跑一次”甚至“跑也不出村”,已成为推进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鲜活实践。
主编推荐
康晓强,政治学博士后。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后站。先后在****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新疆地厅级干部培训班、县委书记培训班等班次授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课题8项。已出版专著多部,代表性著作:《社会组织与现代国家治理》、《公益组织与灾害治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社会治理视野下的群团组织转型研究》、《社会建构的逻辑: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论纲》等。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党校学报》《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余篇。
精彩内容
《“村情通”: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模式》:
(二)社情民意互动从“长拖延”变“即时办”
过去,“三民工程”民情档案数据是通过专人采集、一次性后台导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府对社情民意的精准判断。现在,“村情通”通过网络的即时互动性有效解决了“民情档案”收集整理的“滞后性”问题。对于群众的基本信息,通过定期集中排查、专兼职网格员走访巡查等举措,及时在线更新“民情档案”,实现“云服务”延伸到户、到人。实践表明,通过“村情通”构建群众“用得来、用得着、喜欢用”的村情信息库,既实现了乡村干部对民情、户情、村情的了解和掌握,又避免了社情民意因“长拖延”而引发、生发的社会矛盾。比如,2017年9月的一天,杜山坞村网格员在上门走访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名精神障碍患者有胡言乱语的情况,立即将该情况时问通过“村情通”上报给乡管理员。乡管理员受理后联系卫生院医生中午上门查看,发现该患者已停止服药,病情复发,及时送诊治疗。
“村情通”重视上情下达的即时性。通过“政策文件”栏目,群众可及时了解党政部门可公开的政策文件。同时,“村情通”上设置了紧急信息一键发布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县、乡两级可以时间“一键发布”特殊情况预警信息。比如,在2017年汛期,通过“村情通”的“村民信箱”“随手拍”等模块收集预警、救灾信息累计150余条,实时发布降雨信息和村民注意事项80余条,组织各类巡查2344人次,大大提高了应急处置效率,确保了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基层信息数据从“各管各”变“一体化”
以往,涉及公民基本信息的归公安系统管理,涉及民生信息的归民政部门管理,涉及住房、土地承包的归国土、规划部门管理……为了完成一份完整的“民情档案”,要到10多个部门去查询。基层信息数据“各管各”,不仅影响了行政效率,也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极大浪费。
通过在线构建“村情通”民情档案库,打破了原来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把“接地气”的村务公开,户籍、土地、建房、务工等40余项信息电子化、掌上化,分级管理、动态更新,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一体化”,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指头动,民情尽显。”正是因为数据共享,使原来纪检、公安、法院、计生、银行等互不交流的信息可以相互比对、验证,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确保数据库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民情档案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分类排查等功能,结合“一月一沟通”定期开展民情分析,既提高了档案利用率,又强化了基层治理的针对性。通过“云计算”分析民情档案信息,能够及时掌握当前群众的关注点,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使资源、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倾斜,从而实现政府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村情通 定期沟通民情:
搭建党群交流“连心桥”
基层既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疏导各种矛盾的“茬口”。当前基层产生的社会矛盾,无论其表现形式多么复杂多样,就其性质而言,绝大多数还是人民内部矛盾。依托“村情通”抓好民情沟通“三个一”(即一日一值班、一周一集中、一月一沟通),实现了干群交流“零距离”。同时,通过网络在线,也解决了外出务工群众之间见面难的问题,破解了农民难以充分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解决”。
(一)党员干部的实事群众来评议
过去,因为缺乏好的沟通平台,群众不知党员干部在干什么,干部也不知群众去哪里。相互之间沟通少、了解少,造成“干部干,群众看,有时还捣乱”的现象。“村情通”通过党建概况、支部简介、实事等专栏,实时公布党员干部活动情况,接受群众点赞、监督、评议,全面展示了基层组织的阳光形象。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群众不仅知道党员干部在干什么,不管远在哪里都能对党务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评议。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