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马一浮论学书信选读/国学新知丛书
  • 【现货速发】马一浮论学书信选读/国学新知丛书
  • 【现货速发】马一浮论学书信选读/国学新知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马一浮论学书信选读/国学新知丛书

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31.9 4.7折 68 全新

库存14件

天津津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俊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9705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147680

上书时间2024-12-18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马一浮论学书信选读》为zhu名国学大家马一浮的论学书信集。《马一浮全集》收编《书札》共三卷,分“致亲戚师友”(上、下)与“致学生晚辈”两部分,今选读其中论学部分,按年序札记,以期呈现马一浮儒学思想乃至生命的丰富性。事实上,研读论学书信,不仅是为了理解马一浮,而且也诚如马一浮在一封信中所讲,“晦翁与友朋论学书*多,其言为学功夫、次第、品节、条目,zui深切详尽”,实乃进学之门径。当然,马一浮的“论学”,并非今人熟知的一味骛外的知识、理论,抑或思想,而是切于自身的儒家义理之学。
  从本书信集中,可以看到马先生与同辈学人的切磋与对晚辈后学的指导,通过编者的解读与爬疏,可以使读者更为贴切的看到作为新儒家尤其理学家的马一浮的思想与治学方法。本书也由此既具有史料的价值,又同时兼具学理的探讨。



作者简介
  何俊,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教授;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清华国学研究院、台湾大学东亚儒学研究中心等访问学人,日本文部省重大研究领域海外学术评议人。代表作有《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等。



目录

编者小引


一九〇一年


汤仪


一九〇七年


何稚逸


一九〇八年


田程


一九〇九年


邵廉存  田毅侯 许丹


一九一〇年


谢无量  许丹  洪允祥 王钟麒


一九一二年


王钟麒


一九一六年


陶吉生


一九一七年


谢无量 叶左文 蔡元培 沈上道 曹赤霞 彭俞 宗白华


一九一八年


叶左文 曹赤霞 彭俞 蒋再唐 某某 彭味辛


一九二〇年


叶左文 曹赤霞


一九二一年


曹赤霞 金蓉镜


一九二四年


金蓉镜 彭味辛


一九二五年


王育春


一九二六年


洪允祥 沈敬仲


一九二七年


金蓉镜 彭味辛


一九二八年


彭味辛


一九二九年


马叙伦


一九三〇年


王子余 熊十力


一九三一年


曹赤霞 熊十力


一九三四年


乌以风 云颂天


一九三五年


张立民


一九三六年


曹赤霞 熊十力 云颂天 张立民


一九三七年


叶左文 熊十力 云颂天 李笑春 王培德


一九三八年


叶左文 熊十力 汤孝佶 丰子恺 贺昌群 张立民 王培德 袁心粲 萧仲劼


一九三九年


熊十力 丰子恺 赵熙 蒙文通 云颂天 李笑春 王培德 袁心粲 吴敬生 寿毅成 王紫东 徐赓陶 许息卿 张国铨 袁谕尊 金景芳 吴玮楼 周伯铭 张聿声 龚海雏 游端敏 张善述 刘克蘧 张宿昭 苟克嘉 曾朗宣 张德钧 李顺斋 徐启祐 徐定 王起 雷霖


一九四〇年


龙松生 钟泰 梁寒操 乌以风 寿毅成 谢振民 贾题韬 唐若兰 孙国辅 颜慎之 高矜细


一九四一年


王培德 王紫东 童第德


一九四二年


乌以风 王培德 陈刚 丁国维


一九四三年


王培德 王紫东 王准 刘锡嘏 童第德 李芳远 丁国维 李先芳 丁慰长 丁镜涵


一九四四年


张立民 王培德 刘锡嘏


一九四五年


张立民 王心湛 王准


一九四六年


吴敬生


一九四七年


王准


一九四八年


刘世南


一九五〇年


云颂天 蒋国榜


一九五二年


云颂天


一九五七年


沈尹默


一九五八年


沈尹默


一九五九年


云颂天


一九六二年


梁漱溟


一九六三年


陈毅


一九六六年


王培德 李芳远


未载年月


刘雨山 陈子韶 汤孝佶 彭俞 金蓉镜 龙松生 云颂天 张立民 王培德 袁心粲 吴敬生 王准 蔡禹泽 马镜泉


 



内容摘要
  《马一浮论学书信选读》为zhu名国学大家马一浮的论学书信集。《马一浮全集》收编《书札》共三卷,分“致亲戚师友”(上、下)与“致学生晚辈”两部分,今选读其中论学部分,按年序札记,以期呈现马一浮儒学思想乃至生命的丰富性。事实上,研读论学书信,不仅是为了理解马一浮,而且也诚如马一浮在一封信中所讲,“晦翁与友朋论学书*多,其言为学功夫、次第、品节、条目,zui深切详尽”,实乃进学之门径。当然,马一浮的“论学”,并非今人熟知的一味骛外的知识、理论,抑或思想,而是切于自身的儒家义理之学。
  从本书信集中,可以看到马先生与同辈学人的切磋与对晚辈后学的指导,通过编者的解读与爬疏,可以使读者更为贴切的看到作为新儒家尤其理学家的马一浮的思想与治学方法。本书也由此既具有史料的价值,又同时兼具学理的探讨。



主编推荐
  何俊,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教授;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清华国学研究院、台湾大学东亚儒学研究中心等访问学人,日本文部省重大研究领域海外学术评议人。代表作有《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等。



精彩内容
编者小引

马一浮(1883—1967)与熊十力(1885—1968)、梁漱溟(1893—1988)并称二十世纪新儒家三圣,而马一浮醇。论学,虽都出入佛老,融通中西,归宗于儒,但所涉之渊博、义理之精纯,马一浮堪称翘楚;论行,无论大节之出处进退,抑或细事之敬义夹持,马一浮更具气象。然而,马一浮没有熊、梁那样的专题论著,其学行散见于诗文、经释、会语、答问、语录、书信,等等,一如传统儒者那样,虽有一贯的思想,却无形式化的体系。尤其是马一浮以为,义理之极处往往不是寻常语言所能表达,唯有诗尚勉强能意会,而他的诗也确实“文质彬彬,理味交融,较之晦庵,殆有过之而无不及”。(程千帆《读蠲戏斋诗杂记》,收入《马一浮全集》第六册(上),第357页,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因此,理解马一浮,诚如孟子所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杨伯峻《孟子译注·万章下》,上册,第251页,中华书局,1960年。)知人论世,直接而亲切的,莫过于读其书信。《马一浮全集》收编《书札》共三卷,分“致亲戚师友”(上、下)与“致学生晚辈”两部分,今选读其中论学部分,按年序札记,以期呈现马一浮儒学思想乃至生命的丰富性。事实上,研读论学书信,不仅是为了理解马一浮,而且也诚如马一浮在一封信中所讲,“晦翁与友朋论学书多,其言为学功夫、次第、品节、条目,深切详尽”,实乃进学之门径。当然,马一浮的“论学”,并非今人熟知的一味骛外的知识、理论,抑或思想,而是切于自身的儒家义理之学。

 

一九〇七年

汤仪

今当远行,留数语为别。陈之座右,用赖良箴,勿以为老生常谈也。

家道不幸,重遭大故,藐焉孤露,不如无生,所以勉延残息者,以此身受之吾亲,不容汶汶以生,泯泯以没耳。虎视在前,蝇喙在后。跬步未蹈,荆棘已生。思之痛心,言之哽喉,此为何如时乎!疢疾方深,忧患方剧,未始非磨厉德性、激发智识之资。诵《白圭》之诗,廪冰渊之操,正唯遭际之酷,乃见学养之真。卿不须悲其遇,但植其志耳。有五大要,在所必察。湔旧改良,是在术智。述之如下:

一、持大体。吾家夙禀礼法,内外肃然,阃教以成。体统之谓何?内外大防,不可有毫发渝越。凡处事过激切则生变,过缓顺则生侮。缓顺卿过之,吾但患卿缓顺,不患卿激切。以后须立志改革,坚定不易,随时随处,尽力弥缝。万勿一味委曲将顺,自取荼苦。盖吾在家时,有若许事碍于更张,今则凡事皆卿自为之。积重难返,要当以湔除,此不可失之机也。是为要。

一、慎宾祭。宾祭之职,中馈专司。吾去后,宾客当少。但遇祭祀,务须先期陈设(陈祖父母像,并陈父母像于旁),预备供品,碗盏肴馔,必洁必精。父亲几筵,常日供膳,夙兴夜寐,不可有失。既尽妇道,亦安姑母之心。前旨既行,为难自少。万勿置身事外,一任率行,自贻罪疚。是为第二要。

一、敦敬睦。遭命不幸,不得事二亲。二姐既卒,大姐又嫁,谊分之戚,唯有姑母。温凊之道行焉,晨兴省问,夕寝视安。居恒谈话,宜随时开陈大义,弥缝间隙。妇言亦居四德之一,苟能委曲详尽,切于事情,亦可儆悟一二,勿徒事墨墨已也。大姐处如遣人来,必详问起居,

寄声请候,不可疏忽。如遣人往,务须慎选谆谕,以免謑误。是为第三要。

一、谨服物。无论何物,皆须谨密,以防盗窃。汗衣曝器,尤须审慎。巾簂中物,不但不得遗却,亦不得轻落人眼。盗窃事小,嫌疑事大,万勿忽视,以期缮固堤防。平时衣服,尤宜严整。不可晏起,致蹈疏懈之咎。是为第四要。

一、驭婢妪。卿之待人,恒虑太宽。有极小之事,却有绝大关系,岂可概予优容。以后随事宜稍加辞色,用示体制,而杜弊乱。是为第五要。

一、勤学问。不能识字,比于盲瞽;不能读书,比于冥行。近月以来,略涉书史,于古者女子立身之道,御变之方,当已稍加梗概。以后宜时时翻检,随处体察,事事置身其间,而权衡之,久久自有把握。陈文恭教女遗规,及历史中列女传,并小学古训纂等书,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奇女贤妇,皆基于此矣。诗能感发情性,植养伦理,所授各篇,勿可遗忘。其他卷帙,随时阅,能解者识之,不能解者悟之,久之亦自能贯通。甘苦之语,勉旃勉旃。是为五要中之总要。凡此诸要,皆上下、尊卑、长幼、内外、亲疏、贤否、得失之分界,卿之义务,略尽于是。务宜一日三复,奉为标准。能令事事契合,自然应付有余。堕地以来,行

年二十,俯仰百感,周旋万难,所望者勉为贤哲,不负父母教育。天降闵凶,孝养不逮,所以仰慰二亲者,唯在斯耳。信能体此旨而行之,则虽不及事吾亲,亦可稍释疚恨。念哉慈训,毋负苦心。倚装匆匆,率书数行。庶几别后,永如晤语。言不尽意,行矣,勉之。

光绪辛丑十月下浣,畊余临行赠言。

再,家存先君手泽三簏,务宜敬谨庋藏,勿令鼠子窜入。若遇非常,他物可弃,此簏必力筹保全,万勿任令散佚,以重不孝。至属切属。畊余濒行再记。

 

【编者评述】 

此是马一浮离家去上海时留给妻子的便笺。初读此笺,或以为非论学信函,但其实是重要的论学书信。儒家读书论学,以涵养躬行为本,此为马一浮终身持守。此信所嘱六条,前五条都是践行,而第六条“勤学问”“是为五要中之总要”,足以表证马一浮进学在致知、读书以修身为本的精神。马一浮思想上虽然求新,但对礼教却非常执守,信中所嘱,可谓巨细无遗。这也是晋室南渡以后所形成的江南儒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即追求新思想与遵守旧礼教的统一。在条“持大体”,马一浮强调“吾但患卿缓顺,不患卿激切”,“万勿一味委曲将顺”,则又可知他对礼法的遵从须基于精神的自主。旧时常以名自称,但此信落款“畊余”则是马一浮的字。马一浮,原名福田,字畊余;后自改名浮,以字行。

 

 

 

一九〇七年

何稚逸

甥生禀义方,夙嗜文史。弱岁孤露,沦泊江湖,性慕幽遁,肆志玄览,不名一艺。暗于当代之故,未娴人间之节。内自量省,唯当缮命岩谷,韬影丘园,橡梠自充,猨鹤为群。非有鲁连存赵之术,徒怀鲍焦抱木之操。材否异受,飞潜殊限。虽欲远谒,末由自致。

窃唯王迹中迈,九州云扰,群鹿竞逐,黔首愁苦,将欲雍容决策,咄嗟树义。却虎狼于西土,驱狐鼠于中原。使功高泰山,国重九鼎。斯非常之烈、魁桀之事,非介夫素士所能预。若乃贯缀前典,整齐百家,搜访文物,思弘道艺,次献哲之旧闻,俟来者之足征,则中材菲学,可勉而至也。

夫仲尼周流,晚综六艺;伯阳将隐,遂草五千。子长发愤于《史记》,扬雄默守于《太玄》;董生精思于天人,平子推象于灵宪;仲淹崛起于河汾,尧夫高步于百源;司马萃力于涑水,濂洛绍统于尼山。此皆名世之业,甥何敢望焉。若中垒《别录》、昭明《总集》,班、蔡通

故考文,符、充抒论正俗,郑樵博洽,端临多识,辨物比类,述者为贤。虽非至道之契,抑亦著作之林也。今礼敝俗窳,邦献隳阙。士行回辟,贱义漓真。睢盱喭竞,罔克

徭道。

甥虽不敏,窃有志于二宗。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李二曲欲作《儒鉴》未就,不详所□;万季野撰《儒林宗派》,但举名号;黄梨洲纂《宋元明学案》,全谢山修补二代,断自宋人,偏崇门户,滥收著籍,甥尝病之。念两汉迄唐,通儒大师千载相嬗,阙而未录,岂非学者之憾?因欲纂汉以来汔于近代诸儒学术,考其师承,别其流派,以补黄、全之阙。幸而成书,亦儒林之要典也。为文宗,纪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文章之道,历世递变,至于今日而敝极矣。斯直治道升降之所系,非细故也。甥尝历览前文,旁征异国,而知文字之运与时消息。因为七序、八史、五表、六论,发挥旨趣,著其得失,以待后之君子择焉。别写《第目》一通附览,伏乞是正。将以汇纳众流,昭苏群惑。悬艺海之北辰,示儒术之总龟,振斯道于陵夷,继危言于将绝。体制草创,篇帙未具,并力缀辑,皓首为期。贮以铁函,藏诸石匮。亦终甘樵苏之弃,未敢希国门之悬耳。在昔长卿乘传,文教敷鬯;德裕筹边,经

纶焕烁。伏想通山馈饷,斥徼屯田,内抚百蛮,辑安诸道。政事之暇,载崇篇翰。岂若微之坐镇,但播声诗,升庵迁徙,世传《滇记》而已哉。泸南春树,照轸连荣,渭北浮云,萦魂?望。时伫音诲,俾有楷循。

甥所为《文宗》,论撰及半,智短力局,旷乎难成。今辄撮其大要,写为《第目》一通,以备省览,唯斥而正之。

 

【编者评述】 

此信与下一信都是马一浮写给三舅父的,是他早形成的有关中学与西学的学术构想,当时马一浮已经在上海与谢无量等人做过编译工作,又去了美国、日本回来,并在西湖广化寺饱览了四库全书。在此信中,马一浮“有志于二宗”:一是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二是文宗,“纪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后者已开始草拟,“论撰及半”,但恐“智短力局,旷乎难成”,故“别写《第目》一通附览,伏乞是正”。此信说明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宗师,其治学的路径与规模是基于四部目录之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