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书籍,24小时发货,可开发票。
¥ 66.7 5.2折 ¥ 12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王秀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74480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158792
上书时间2024-11-24
序言
一个拥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国家,必然拥有一个能够培养各专业领域、各层次人才队伍的教育体系。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体的良性运转与不断创新发展,依靠的是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对于新兴科技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而言,不仅需要科学家、工程师这些具有坚实科学训练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端学术型人才,也需要有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级技工,前者需要通过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系统教育来培养,后者则需要通过专科教育和实践操作训练来培养。没有前者,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在设计理论和工艺理论方面就无法推动创新;缺少后者,好的设计理念和工艺程序就无法在操作中得以实施。举例来说,我国从德国或日本引进的原装生产线,在国内安装调试后,其加工精度与同一条生产线在德国或日本的产品精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这里就不存在设计理念甚至设备制造工艺的问题,反映出来的是国内进行安装调试和加工操作的技工的专业水准和经验与德国、日本技工的差距。前段时间国内电视上播出的“大国工匠”系列,介绍了我国一些行业部门技术精湛的高级技工,但是这样的“大国工匠”,在我国的制造业中仍显稀缺。据国家劳动部门统计,在我国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高技能人才仅占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这些高技能人才是如何培养的?其实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制造业大国的教育体制,就可以得到启示。德国高等院校有三种类型:(1)大学(University);(2)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FH);(3)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职业教育在德国有历史传统,德国多次修订《联邦职业教育法》。德国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16~19 岁年龄组的青年中接受职业教育者超过70%,20 世纪70 年代后“双元制”职业教育逐渐向高等教育延伸。
日本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小学教育阶段......
本书通过对“定制式”试点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过程式回溯,展示了改制背景下大学场域中人才培养丰富、复杂而冲突的场景。在这一过程中,秉承不同目的理性的行动者追求偏好理性的惯习,特别是外界力量的介入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修改、型塑着实践的结果,挑战了对“定制式”人才培养实践“预设目标——方案实施——产出符合预设的结果”的线性过程假设。研究发现,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充满了不确定与偶然性,人才培养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毕业生所达到的规格是高校场域内部各层次行动者及其身处期间的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行动者实践的结果,而非定制,其中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放在层层嵌套的人才培养场域中,又是合理、必然、与可被理解的。结合不同行动者的关系,充分表现了结构与行动的制约与建构关系。
王秀丽,1979年出生,山西人,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食物消费行为洞察与引导、消费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
章导论
一研究问题缘起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第二章实践理论:整合结构与行动的分析范式
一理论基础:结构与行动
二分析框架:超越结构与行动二元对立的实践理论
三研究方法
四内容结构
第三章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践
一不同历史场域中机械专业培养目标的形塑
二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育中的发展沿革
三制度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订中的实践
四“定制式”试点班培养目标定订实践
本章小结:合法性建构中目的理性的践行
第四章目标指向与供给基础的调适实践
一管理层的人才培养实践
二培养方案的出笼
三培养方案模式的选择特征
本章小结:不同理性之间的平衡
第五章技术层的理解转向与实践逻辑
一技术层的实践
二试点班培养方案实施实践
三不同类型资本在实践中的转换
本章小结:高校场域中教师专业价值实践
第六章“定制式”试点班的实践转向
一职业岗位的评价
二毕业生对培养过程的自评
本章小结:“定制式”试点班在实践中实现转向
第七章变革场域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逻辑
一“定制式”人才培养的过程机制
二高校场域“外紧内松”耦合的嵌套性特征
三“外紧内松”耦合场域中行动者的实践逻辑
本章小结:实践的模糊性与偏好协调抉择
第八章超越结构与行动的实践
一研究发现
二理论反思与未来研究
三研究局限参考文献
附录差异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可行空间考察
后记
本书通过对“定制式”试点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过程式回溯,展示了改制背景下大学场域中人才培养丰富、复杂而冲突的场景。在这一过程中,秉承不同目的理性的行动者追求偏好理性的惯习,特别是外界力量的介入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修改、型塑着实践的结果,挑战了对“定制式”人才培养实践“预设目标——方案实施——产出符合预设的结果”的线性过程假设。研究发现,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充满了不确定与偶然性,人才培养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毕业生所达到的规格是高校场域内部各层次行动者及其身处期间的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行动者实践的结果,而非定制,其中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放在层层嵌套的人才培养场域中,又是合理、必然、与可被理解的。结合不同行动者的关系,充分表现了结构与行动的制约与建构关系。
王秀丽,1979年出生,山西人,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主要从事食物消费行为洞察与引导、消费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