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奥斯维辛的裁缝(英)露西·阿德灵顿(Lucy Adlington)著东方出版社
  • 【现货速发】奥斯维辛的裁缝(英)露西·阿德灵顿(Lucy Adlington)著东方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奥斯维辛的裁缝(英)露西·阿德灵顿(Lucy Adlington)著东方出版社

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34.3 4.8折 72 全新

库存2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露西·阿德灵顿(Lucy Adlington)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28560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2元

货号11744398

上书时间2024-06-28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露西·阿德灵顿 服装历史学家、作家、主持人。剑桥大学英语学士、纽约大学中世纪研究硕士。 露西具有20多年的社会史研究经验。多年来,她为博物馆、学校与各类文物遗址策划过多场研讨会与演讲。近年来,露西聚焦于服装史方面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前半世纪的服装历史。 露西的读者对象既包括青少年也包括成年读者。著有《历史的针脚》、《时间里的针》(stitches in time)、《萨默兰》(Summerland)、《红丝带》(The Red Ribbon)、《佩利·D.的日记》(The Diary of Pelly-D )等多部作品。其著作多次入围卡内基文学奖、曼彻斯特图书奖和利兹图书奖等各类知名图书大奖。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在纳粹阴影下成长的犹太女孩们

 第二章 时尚是力量,也是被摧毁的对象

 第三章 排挤、盘剥、迫害,直到无处可逃

 第四章 奥斯维辛:被遣送的终点

 第五章 活下去,撑过第一年

 第六章 劳动是集中营里专享的活路

 第七章 被奴役的劳动者,作威作福的纳粹

 第八章 奥斯维辛里开了一家“高级缝纫工作室”

 第九章 被迫劳动下是暗流汹涌的反抗

 第十章 逃离魔窟,重获新生

 第十一章 历史不应被遗忘

 致 谢

 注 释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在纳粹阴影下成长的犹太女孩们 两年之后,我来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总部。我曾在这里的缝纫间,作为一名女裁缝,为纳粹党卫队成员的家属服务。我每天都要劳动10~12小时。我是在奥斯维辛这座地狱里幸存下来的少数人中的一个。 ——奥尔加·科瓦奇[1] 寻常的一天。 阳光透过两扇窗户。一群头戴白色方巾的女人围坐在长长的木桌边低头缝纫,针线在衣料里穿梭。这是一间地下室,窗外的天空并非自由的象征,这里只不过是她们的避难所。 她们周围堆满了制衣所需的各式物品,宛如在一个生意兴隆的时装厂里一般。桌子上满是卷尺、剪刀和线筒,周围堆放着各式布料,四周散落着时装杂志和制衣纸样。主工作室旁是一间客户的私人试衣间。管理这一切的是聪明能干的玛尔塔·富克斯——就在不久之前,她还在布拉迪斯拉发经营自家颇为成功的时装厂,协助玛尔塔的则是博丽什卡·佐贝尔。 女裁缝们干活时并非沉默不语。斯洛伐克语、德语、匈牙利语、法语、波兰语——她们操着各种语言,谈论着自己的工作、家园和家庭……她们甚至还相互开着玩笑。毕竟她们大多很年轻,只有20岁上下,其中最年轻的只有14岁。这个女孩绕着工作室转来转去,一会儿为同伴送上缝纫别针,一会儿扫去剪掉的线头,因而得名“小母鸡”。 朋友通常会在一起干活。布拉迪斯拉发老乡艾琳·赖兴贝格、布拉查·贝尔科维奇、勒妮·翁加尔与布拉查的妹妹卡特卡·贝尔科维奇聚在一起。卡特卡负责为客户缝制考究的毛呢大衣,即使她的手指已经被冻僵了。另一组密友是芭芭·泰希纳和露露·格林贝格,她们一个严肃,一个淘气。35岁左右的胡妮娅·施托尔希既是大家的朋友,又仿佛是母亲,身体里更具有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与其他年轻女孩相比,和胡妮娅年纪相仿的奥尔加·科瓦奇看上去则有些老气。 她们都是犹太人。 除她们之外,还有两名法国共产党员,胸衣裁缝阿莉达·德拉萨尔和抵抗纳粹的战士玛丽露·科隆班。她们两个人都因反抗纳粹对祖国的占领而被逮捕,并被遣送至此。在这里从事缝纫工作的共有25个女人,有时候某人会在干活时被叫走,从此再也不会回来。这时玛尔塔就会立刻安排另一人顶上,她希望能有尽可能多的女囚犯来到地下室的这间避难所。在这里,她们是拥有姓名的人——在这个时装厂以外的地方,她们没有名字,只是数字。 当然,活儿多到每个人都有的做。厚重的黑色订货簿里写满了订单,哪怕是来自柏林的显赫客户也要等上6个月时间。只有当地客户和这座时装厂的创建者、奥斯维辛集中营指挥官鲁道夫·霍斯的妻子海德薇·霍斯享有优先权。 有一天,寻常的一天,这座位于地下室的时装室里传出了惊愕的叫声,并散发出了布料烧着的可怕气味。灾难!在熨一件衣服时,温度过高的熨斗烤煳了布料,焦痕恰恰在衣服的正前位置,根本不可能遮掩。客户第二天就要来试这件衣服了。女裁缝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紧张地哭喊着:“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其他人也感受到了她的紧张,纷纷放下了手头的活计。这可不只是损毁了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这座时装厂的客户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内纳粹党卫队高官的太太们,而这些党卫队成员因殴打、折磨和屠杀等行径而臭名昭著,接近掌控着女裁缝的生命。 时装厂主管玛尔塔冷静地评估着损失:“你知道我们要怎么做吗?我们得剪掉这块,再缝上新的布料。快动手吧……” 大家立刻忙作一团。第二天,那位党卫队成员的妻子前来时装厂取货。她在试衣间内穿上衣服,照着镜子,感到有些困惑:“我记得设计不是这样的啊。” 玛尔塔立即答道:“设计当然就是这样的,它看上去难道不美吗?是种新时尚呢………”[2] 一场灾难就此避免。暂时如此。 女裁缝们又开始穿针引线,干起了各自的工作,并且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犯,活着迎接第二天的到来。 各种势力会合起来,促成了奥斯维辛时装厂的建立。而这些势力也左右着最终来到这里干活的备受摧残的女裁缝的命运。20多年前,这些女裁缝还是少女乃至幼儿,彼时她们不可能料到自己的命运竟然会在这样一个地方彼此交织。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难理解在工业化种族灭绝的场所中存在高级定制时装的未来。 对于孩子来说,世界很小,却充满了细节与感知。毛呢触碰皮肤时会产生痒的感觉,冰冷的手指笨拙地扣着坚硬的纽扣,裤子膝盖破口处的线头四散开来的过程引人入迷。我们的眼界最初局限于自家的四面墙壁之内,随后会扩大至街角、原野、森林和都市。我们不会去预言未来会发生些什么,渐渐的,似水年华都化作了回忆和纪念品。 昔日的面孔之一来自孩提时代的艾琳。照片拍摄时间不详,她的面容在黑影中显得苍白,着装模糊不清,圆圆的面颊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仿佛是刻意避免流露出太多感情。艾琳于1922年4月23日出生于多瑙河畔美丽的布拉迪斯拉发市,这座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城市距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在艾琳出生的3年前

主编推荐
鲜为人知的历史侧面 残暴纳粹的另类罪证 想到二战,想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你会想到什么?灭绝人性的镇压与屠杀?不屈不挠的反抗与逃亡?隐约模糊的历史与真相?关于二战中纳粹罪行的图书与文献资料已不胜枚举,本书另辟蹊径,从犹太人中从事裁缝工作的女性入手,以女裁缝的视角,讲述了从20世纪30年代末期在欧洲逐渐开始的反犹、纳粹势力崛起、对犹太人生存空间的剥夺,直至在奥斯维辛等集中营进行大屠杀等残忍历史。全景展现了纳粹屠刀下,一群坚韧强大的女性,用针线、剪刀、卷尺缝织出集中营的生存与逃亡之路的精彩故事。 服装历史学家露西·阿德灵顿全新著作 本书作者露西·阿德灵顿是一位知名服装历史学家、作家、主持人。她具有20多年的社会史研究经验。多年来,她为博物馆、学校与各类文物遗址策划过多场研讨会与演讲。其著作多次入围卡内基文学奖、曼彻斯特图书奖和利兹图书奖等各类知名图书大奖。 近年来,露西聚焦于服装史方面的研究,特别是20世纪前半世纪的服装历史。为撰写本书,露西足迹遍布欧洲、亚洲与北美洲,采访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女裁缝幸存者,并从十余家图书馆中找寻到大量史料,以真实的笔触,撰写出一部令人感慨的悲歌。

精彩内容
本书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女裁缝这样一个少见的女性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的全景图。书中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在欧洲出现的反犹开端、纳粹势力的崛起、纳粹统治下对犹太人生存空间的剥夺,直至纳粹在奥斯维辛等集中营进行大屠杀等残忍历史。 书中不断对比犹太人与纳粹的不同处境,特别是在时装产业,犹太人从拥有时装厂,在欧洲的时尚产业中占据一定的话语权,到产业被剥夺,生计被毁灭,甚至人也失去了生存权。更可怕的是,为满足纳粹上层女性的审美需求,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成立了一家定制时装店,而工作者唯有的报酬就是生存权。作者用这样的鲜明对比,重新带领读者审视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与法西斯主义的可怖,希望唤醒读者对和平的珍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