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信用货币经济论鲍银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信用货币经济论鲍银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112.6 6.1折 186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鲍银胜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22308937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6元

货号11474417

上书时间2024-06-20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鲍银胜,安徽枞阳人,1970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望江县,经济学博士、博士后,高级会计师。1991年7月毕业于安徽省铜陵财经专科学校(现更名为锏陵学院);1997年6月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11年6月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省属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及金融机构工作14年。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共出版个人专著七部。多年来,曾在《靠前金融研究》、《投资研究》、《经济问题探索》、《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国外汇》、《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杂志、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

目录
导论
  一、撰写背景
  二、写作方法
  三、主要创新点
 篇  市场自由竞争的基础及其运行机制
   章  自由竞争机制的作用机理
    一、市场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及其作用机理
    二、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发挥作用所需要的相关条件
    三、市场自由竞争中政府所履行的基本职责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切入点
    一、自由竞争机制下的主要竞争手段
    二、自由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自由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切入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共产品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界定
    二、中国公共产品供给所涵盖的范围及其理论依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平、公正、公开”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
    一、“三公”原则的基本内涵
    二、“三公”原则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
    三、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三公”原则缺失而导致的诸多问题
    四、切实贯彻“三公”原则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约束
    一、道德的基本内涵
    二、道德的主要功能
    三、道德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道德的主要表现形式
    五、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育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
    一、教育在增量价值创造中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二、中国各阶段教育的价值体现
    三、现阶段中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市场“逐利”机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运用研究
    一、市场“逐利”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所需要的假设条件
    二、市场“逐利”机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运用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效率的真正内涵及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一、对于效率的一般理解
    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的真正内涵
    三、效率的真正内涵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
第二篇  市场价格运行机制
第三篇  信用货币及经济货币化
第四篇  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
第五篇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经济发展

内容摘要
本书在考虑信用货币这个特殊货币流通中介的前提下,以服务于本国乃至优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这一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为主线,从理论方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原理、运行条件、运行目标、宏观调控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等问题进行了经济专题研究。本书认为,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条件下,人类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人并不都是自私或理性的,而是利他的,人的这种利他性主要通过精神生产和消费体现出来。此外,本书还以充分的经济实践为依据,对自由竞争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生产力理论、经济货币化理论、对外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调控理论、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等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诸多质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理论创新。

精彩内容
本书在考虑信用货币这个特殊货币流通中介的前提下,以服务于本国乃至优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这一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为主线,从理论方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原理、运行条件、运行目标、宏观调控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等问题进行了经济专题研究。本书认为,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条件下,人类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人并不都是自私或理性的,而是利他的,人的这种利他性主要通过精神生产和消费体现出来。此外,本书还以充分的经济实践为依据,对自由竞争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生产力理论、经济货币化理论、对外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调控理论、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等传统经济理论提出了诸多质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理论创新。

媒体评论
本书作者认为,在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条件下,在自身基本生存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并不都是自私的或者理性的,而是利他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这种“利他性”主要通过精神生产和消费体现出来。作者通过这个理论假设,使该书的经济理论研究符合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个各国宏观经济发展 终目标的要求,从而使宏观经济发展的 终目的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保持了相对一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