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中国863李鸣生中国言实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中国863李鸣生中国言实出版社

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35.5 6.1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鸣生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517108009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033612

上书时间2024-05-22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1956年生于四川。1974年入伍。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著有中篇小说《火箭今夜起飞》《花太阳》,长篇报告文学“航天五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风雨“长征号”》《远征赤道上空》)及《中国863》《国家大事》《全球寻找“北京人”》等,“李鸣生专访”系列《与智者聊天》《毛泽东的随行摄影记者》,纪录片剧本《东方神舟》,电视剧《长征号今夜起飞》,专题片《血印》等。曾获第一届、第二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冯牧文学奖,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当代》文学奖等荣誉。

目录
引  言   回想五千年      / 1
 第一章   悄悄发生的革命  / 7
 第二章   举起中国一面旗  / 33
 第三章   不与上帝和谈    / 71
 第四章   科学就是献身    / 111
 第五章   越过传统的围墙  / 140
 第六章   信息走进你的家  / 168
 第七章   中国不缺爱迪生  / 193
 结  语   强国终将不是梦  / 215
 后  记                   / 218

内容摘要
     章 悄悄发生的革命 60至70年代,是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年代,美国、日本、西欧以及亚洲的“四小龙”等,正是依靠了高科技的力量,先后实现了经济的重振或腾飞;而中国却陷入10年动乱,丧失了一次极为宝贵的发展机会。 历史跨进80年代后,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跃入了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发展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抢占世界竞争的制高点,成为众多国家谋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此次高科技大战中,美国雄心勃勃,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不甘示弱,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咄咄逼人,制定了“科学技术政策大纲”。于是高科技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谁占有高科技的优势,谁就等于掌握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反之,便意味着失败、落后、贫穷、受气! 面对这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中国“863计划”适时出台,拉开了中国历目前规模优选的发展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序幕! A.里根发表电视演说 要说中国的“863”,得先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说起。 无论做皇帝还是当总统,一生中肯定有许多既让自己激动又使别人兴奋的非同寻常的夜晚。据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的可靠资料表明,1983年3月23日的夜晚,对美国总统里根来说,就是一个保证非同寻常的夜晚。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没有战争的夜晚。这天夜晚的华盛顿很美,也很静,似乎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和平安详的气氛。里根总统草草用过晚餐,并对自己的着装稍作整理后,便神情庄严而又风度翩翩地跨进了那间被众多前任总统坐过的椭圆形办公室。 里根是在三年前出任总统的。刚上任时他心里就很清楚,白宫里的这把总统椅当轮到他的屁股放在上面时,美国的局势并不十分理想,不少残局都在等着他上台后慢慢收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趁机大发战争横财,因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急速增强,其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曾分别达到占世界的一半和三分之二的水平,从而使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霸主。但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美国政府由于到处伸手,推行扩张政策,如40年代后期支持中国的蒋介石打内战,50年代发动朝鲜战争,60年代开始对越战争,70年代支持以色列进行第四次中东战争,等等,其结果使美国的对外政策四处受挫,经济发展大受影响。故从7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危机持续不断,在同苏联的军备竞赛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守势地位。 在此期间,苏联趁美国到处插手世界事务之机,悄悄大力加紧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到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战略核武器力量便基本达到了与美国势均力敌的水平;到70年代末期,洲际导弹的弹头数量更优于美国,且质量还在不断提高。如苏联的第四代洲际导弹的命中精度和美国优选的洲际导弹已相差无几,而且这一阶段苏联的常规武器装备比美国发展还快。于是美苏军事力量的对比便发生了有利于苏联而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在美苏优选争夺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战略形势。这样一来,美国民众对其政府在对苏联政策方面的软弱退让,更是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满。 里根就是在这样一种被动局面下步入白宫的。 所以,一上台的里根,便把重振国威、军威作为他施政方针的出发点,力图恢复美国对苏联的军事优势。然而,里根也清楚地看到,随着航天技术、定向能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新的太空军事时代正在到来。未来的世界大战,将是大范围的立体战争,太空作战将同地面、海上、空中连成一体,制天权的掌握,将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美苏核力量大致相等的情况下,美国如果只单纯依靠加强战略核武器,是很难打破这种僵局的。尤其是面对苏联1800多个陆海洲际导弹基地、200多架战略轰炸机、300多枚中远程巡航导弹以及9500枚战略核弹头,美国在防务方面所暴露出来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 对此,里根所领导的美国,三年来为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上上下下都在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早在1977年10月,61岁的航空工程师亨特在他长达17页的《战略动力与空间激光武器》这篇论文中,曾抢先发售提出:美国不要总是依靠核恐怖平衡,而要设法在苏联的弹道导弹到达美国之前,就将它们从空中击毁。新技术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1981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反导技术评审组,对反导技术进行了科学的评审,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根据。里根上台后,于1982年3月又委托美国国防情报局前局长格雷厄姆组织了数十名战略家、科学家和航天工程师,制定了一份“高边疆”计划,以作为美国新战略计划的蓝本。此计划认为,利用现有技术,美国能在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建成一种包括地面和天上两层的反导弹系统。并宣称:“美国已经获得了重新掌握自己命运的历史性的,然而又是短暂的机会。哪个国家在宇宙空间获得靠前地位,哪个国家将会在这个战略高地取得决定性的重大收益。” 在这些“新战略思想”的影响下,里根经过权衡利弊、审时度势的缜密思考,认为美国要进行这种战略的转变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美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863计划”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了介绍,对其前11年(1986—1997年)的发展过程和成果作了客观反映,对中国高科技攀登高峰、走向市场的历程作了精彩描述,塑造了一批代表当代中国高科技水平和具有真正科学精神的中国科学家的形象,包括王大珩、陈芳允、朱丽兰、袁隆平、侯云德、蒋新松、李耀通等。作品主题很有分量,构思新颖,故事鲜活,人物丰满,文笔生动,思想深刻,反映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媒体评论
《中国863》写得很好,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也是历史的见证。作家妙笔生花,我很爱看,不觉得它是科学内容而感到枯燥。文章有趣味性,也很有章法,前前后后,的确很好。我很赞许这本书,我相信读者也会表示高度的赞许。
——“863计划”倡导者、“中国光学之父” 王大珩
李鸣生的《中国863》为我们作了一次高科技的普及教育。我读后感到气舒神旺,有一种从狭隘的眼界中解放出来的感觉。它对我的启蒙和激励作用,可以和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给予我的影响相比。
——著名文学评论家 曾镇南
我很欣赏苏联电影导演的宏大手笔,即不是反映某个具体的小事,而是气势磅礴地反映一个问题,既表现了群体,又体现了个性。《中国863》就有这个气魄,这很难得。一代文学巨匠,留下的作品不仅仅属于个人,而将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现在不光要给学生的身体补钙,精神上也要“补钙”。李鸣生的《中国863》就是给现在这一代青年进行精神“补钙”。
——“863计划”专家邬江兴
科学随时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到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科学在起作用。《中国863》所反映的是这个时代的重大主题。这使我联想到有关文艺的现代化问题。我认为文艺的整体有一个是否现代化的问题。我们看美国的一些影片,其高科技不仅渗透在制作技术上,而且渗透在理性和科学的思维里。而我们的作家的思维是长期从政治化、人情化、道德化产生的。这没什么不好,但科学理性的东西在我们作家身上比较稀薄。我们在新世纪面临着重新定位整个文学的问题。生活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文学形态不可能不发生变化。《中国863》的意义就在于它作为一个开端,更进一步提醒了我们的文学怎样才能体现社会最敏感、最突出、最关系到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问题。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
我欣喜地读到了李鸣生的《中国863》。这是一部撼人心弦、催人振奋的大作品。这样宏大的作品尚不多见。我被作品中那如同《史记》笔法下的人物描写所感染和鼓舞。谈到这部作品的艺术性时,不能不谈到它的抒情与议论。它的充满激情的抒情是基希所说的那种“强烈的社会感情”,这种抒情与生动朴实的描绘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的议论充满了理性精神和思辩色彩,又常常是揭示作品深刻内蕴的画龙点睛之笔,让人强烈感受到思想的冲击力。正是抒情与议论的融合,使得这部作品极富审美价值。
——著名文学评论家孙武臣
《中国863》是在报告文学创作缺乏生机、成果稀微的时候出现的一部优秀之作。它的出现,无论对李鸣生个人还是对当前整个报告文学的创作,都是一个重要的收获。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银
《中国863》是一部题材新、思想新、人物新的适时之作。它提供了许多独特的新思想,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就是科学家与政治家的完美结合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巨大影响,即政治家与科学家若能想到一起,中国就大有希望。
——著名文学评论家刘茵
《中国863》是近年报告文学中题材重大而又感人至深的一部力作。我们应该正视李鸣生创作追求的意义。李鸣生这些年主要涉足高科技领域,代表作是具有较大影响的“航天四部曲”。他有志于高科技题材,又擅长于高科技题材。他所思考的、着力的,是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而又被许多报告文学作家所不熟悉或不看重的。过去在这方面还有一个老作家徐迟,现在这方面好的作家寥若星辰。所以李鸣生的追求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题材的延伸,一种趋向的发展,一种方向的坚持。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
读《中国863》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作者张扬的科学精神、献身精神和民族精神。高科技实际上是整个科技事业的最前沿,每一个进展、每一个突破都需要张扬科学精神。而民主作为一种现代精神,是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伴而生的,民主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李鸣生在突出这种精神上是相当自觉的,是很有科学眼光的。所以这本书有相当的认识价值和启蒙价值。
——著名文学评论家何西来
《中国863》在高视野的人事叙述及精神展现中给人留下的真实感或现实感,是对现代报告文学特质的一种接近。或者说,那种平实朴素的描述,恰恰因为其中的真实而更富动人的魅力。正是在忠实护卫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这一原则问题上,《中国863》既显示了表达的成熟,也表现出一种感受对象的诚恳,或一种创作态度的真挚。
——著名文学评论家周政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