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速发】竹枝词及其近代转型研究(精)/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研究丛书朱易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货速发】竹枝词及其近代转型研究(精)/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研究丛书朱易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可开发票。24小时内发货。

46.3 4.7折 98 全新

库存86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易安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8069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10824329

上书时间2024-05-18

易安居书舍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易安,古代文学及古典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妇女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第十、十一届常委。曾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全国一级学会)、上海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兼女子文化学院院长、女性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等。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学以及女性学研究领域,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著有《白居易诗集导读》、《唐诗书录》、《李白的价值重估》、《唐诗与音乐》、《女娲的眼睛》、《唐诗学史论稿》、《中国诗学史?明代卷》、《女性与社会性别》等及论文多篇。《全宋笔记》主编之一。曾获上海妇女理论研究五十年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中国第一届妇女研究优秀成果教材类三等奖(2004),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2004)、第三届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15)。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及省部级项目。

目录
前言1

导论雅俗互渗的个案及其文化意义1

第一节研究缘起1

第二节诗歌创作的“雅”和“俗”4

第三节性别视角的引入11

第四节雅俗互渗的个案及其文化意义21

第一章竹枝词的“跨文化”研究27

第一节竹枝词的概况27

第二节竹枝词的研究34

第三节竹枝词和都市文化41

第四节竹枝词与女性文化57

第二章从民歌到文人拟作70

第一节竹枝词的起源70

第二节文人拟作的兴起76

第三节文人拟作的盛行86

第四节徒诗形式的定型100

第三章竹枝词的传统115

第一节诗乐同源的儒家标准116

第二节竹枝词的诗学传统121

第三节竹枝词的“声诗”渊源127

第四节竹枝词的“女儿”传统132

第四章竹枝词的发展150

第一节竹枝词发展的文化动因150

第二节诗歌体式的演化166

第三节竹枝词别名和竹枝词阵容的扩展179

第四节创作兴趣与生活的互动188

第五章明清竹枝词的新变206

第一节细致的风土地域专题特色207

第二节社会生活文化的专题特色224

第三节女性生活史的呈现和身份转换250

第四节竹枝词创作地位的提升与范式确立272

第六章竹枝词创作的都市化倾向293

第一节竹枝词创作与都市化生活293

第二节休闲与娱乐的主题317

第三节竹枝词的文人唱和与结集335

第四节竹枝词与传统诗歌的交互影响349

第七章竹枝词在城市近代化进程的转型363

第一节《申报》和竹枝词363

第二节“美刺传统”与消费文化378

第三节传统诗学要素的近代转型395

第四节作为都市文学的竹枝词406

第八章竹枝词与生活文化425

第一节开埠前竹枝词里的上海“风土”426

第二节竹枝词里的“新风土”447

第三节大众生活:竹枝词创作的新趋向461

第四节从文化消费到消费文化488

第九章竹枝词与性别文化509

第一节竹枝词中的性别观察509

第二节“洋场”与女性533

第三节职场与女性543

第四节生活文化与女性555

余论:竹枝词的近代转型与另一个叙事空间569

第一节竹枝词叙事视角的改变570

第二节竹枝词:另一个叙事空间582

第三节竹枝词开拓的性别与都市叙事空间590

引用书目603

后记621

内容摘要
《竹枝词》起源于民歌,自唐代刘禹锡的创作问世以后,竹枝词作为中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形态,在元代开始有比较广泛的文人创作,至明代晚期形成高潮,清代以后,特别是晚清,产生了规模宏大的创作高潮,成为中国文学目前和中国诗歌目前一个很好独特的案例。

此书稿试图将文学创作的“竹枝词”、女性和都市文化这样三个貌似不甚相关的主题结合起来做一次尝试性的考察。运用上海学、文化学、经济学以及多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重新审视并解读“竹枝词”创作及其作品的意义,探索她与海派性别文化的构成、辐射力以及对都市文明的意义。

全稿分为十章:前四章论述历代竹枝词现存作品目前的状况,明清以前文人是如何创作竹枝词的,而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是从哪些角度来评价和研究竹枝词的。竹枝词的创作发展历史说明,文人拟作民歌竹枝词,一开始便遵循儒家诗教的传统,诗乐同源的审美标准,开拓诗歌可以“观民风”的功能,成为历代文人创作竹枝词的根本动力。

《明清竹枝词的新变》、《竹枝词创作中的都市化倾向》、《竹枝词在都市文化进程中的转型》等三章,论述明清以后竹枝词创作高潮的兴起,与都市近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竹枝词近代转型的各种要素的形成并进一步扩展,而现代报刊杂志的出现、文化经济的出现,促成了传统诗歌的转型,成为大众社会的文化消费的一部分。很后三章论述竹枝词建构的叙事空间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阐述了为什么竹枝词首先被当作史料而忽略了它的文学价值,如果回到文学本位的研究,应当重新认识它作为都市文学乃至都市文化的一部分的价值。

全稿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文句流丽,新义纷呈,是部较为很好的著作。

精彩内容
《竹枝词》起源于民歌,自唐代刘禹锡的创作问世以后,竹枝词作为中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形态,在元代开始有比较广泛的文人创作,至明代晚期形成高潮,清代以后,特别是晚清,产生了规模宏大的创作高潮,成为中国文学目前和中国诗歌目前一个很好独特的案例。

 此书稿试图将文学创作的“竹枝词”、女性和都市文化这样三个貌似不甚相关的主题结合起来做一次尝试性的考察。运用上海学、文化学、经济学以及多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重新审视并解读“竹枝词”创作及其作品的意义,探索她与海派性别文化的构成、辐射力以及对都市文明的意义。

 全稿分为十章:前四章论述历代竹枝词现存作品目前的状况,明清以前文人是如何创作竹枝词的,而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是从哪些角度来评价和研究竹枝词的。竹枝词的创作发展历史说明,文人拟作民歌竹枝词,一开始便遵循儒家诗教的传统,诗乐同源的审美标准,开拓诗歌可以“观民风”的功能,成为历代文人创作竹枝词的根本动力。

 《明清竹枝词的新变》、《竹枝词创作中的都市化倾向》、《竹枝词在都市文化进程中的转型》等三章,论述明清以后竹枝词创作高潮的兴起,与都市近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竹枝词近代转型的各种要素的形成并进一步扩展,而现代报刊杂志的出现、文化经济的出现,促成了传统诗歌的转型,成为大众社会的文化消费的一部分。很后三章论述竹枝词建构的叙事空间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阐述了为什么竹枝词首先被当作史料而忽略了它的文学价值,如果回到文学本位的研究,应当重新认识它作为都市文学乃至都市文化的一部分的价值。

 全稿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文句流丽,新义纷呈,是部较为很好的著作。

媒体评论
《竹枝词及其近代转型研究》是一个极具学术意义的研究课题。作者采用跨学科的视角,在掌握丰富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将文学创作的竹枝词、女性和都市文化这样三个貌似不甚相关的主题结合起来做一次尝试性的考察,尤其对竹枝词的创作意义及在近代转型的深入探索,都具有极大的开拓之功。作者首次提出将转型后的竹枝词看作都市文学的一部分,弥补了都市文学研究中诗歌的缺位,极具文学史意义和价值。

  朱易安教授治学严谨,学术功力深厚,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及省部级项目。其所出版的《唐诗学史论稿》、《中国诗学史?明代卷》、《女性与社会性别》等多部著作在学界均有一定的影响力。此次完成的《竹枝词及其近代转型研究》是对中国诗学研究及都市文化研究的又一大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