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文化的双重变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与文化的双重变奏

全新正版保证,电子发票

37.4 4.4折 85 全新

库存30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洪承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45996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5元

货号61593CFD591348FCA30

上书时间2024-06-21

博益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洪承,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及其文学思潮流派、作家作品等研究。曾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和副会长、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有《王统照评传》《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废墟上的精灵》《“人与事”中的文学社群: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等多部,有学术著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项,作为第二带头人获第六届高等教育重量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

目录
目录

绪论 文学史视域中革命文学及其结构谱系研究
第一辑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社群结构 
第一章 1920年代作家群体生成与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文化场域——以文学研究会等文学社群为例
第二章 1930年代作家组织形态与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话语构形——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例
第三章 1940年代作家团体重生与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战火锤炼——以抗战文学中的“文协”“笔部队”为例
第二辑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作家谱系(一)
第四章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发生期“革命”的想象——以作家瞿秋白早期创作为例
第五章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发生期“新开端”的体验——以作家郁达夫创作为例
第六章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发生期“写实”的限度——以作家叶圣陶为例
第三辑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作家谱系(二)
第七章 现代作家与中国革命文学关系的“历史”纹理——以作家鲁迅为例
第八章 现代作家与革命文学关系的“阶级”要素——以作家茅盾为例
第九章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五四时代“主体”认知——以作家成仿吾、郭沫若为例
第十章 现代作家与革命文学关系的“矛盾”现象——以作家蒋光慈为例
第十一章 现代作家与革命文学关系的“地域”魂灵——以作家萧军、萧红与抗战文学为例
第四辑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结构与谱系的阶段形态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五四时代的文化源流——以作家陈独秀、、张闻天、恽代英为例
第十三章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成长期的理论建设——以作家钱杏邨、瞿秋白、冯雪峰为例
第十四章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发展期的价值调适——以现代作家丁玲为例
第十五章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发展中的典型样态——以延安文学为例
结语
参考资料
附录一 大革命文学史观下的现代中国革命文学作家作品、刊物及文章目录辑要 
附录二 1902—1928 年现代中国革命文学部分社群简介辑要
后记

内容摘要
《革命与文学的双重变奏——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社群结构与作家谱系研究》立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大革命史观,以谱系和结构作为研究视点和目标,既是革命文学来龙去脉的历史还原,又是对现代革命文学的历史作用的现实考察,深层次考量现代中国革命文学本体世界独特的文学史意义。首先,选取文学研究会、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笔部队”等代表性文学社群,突出地展示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社群由自然、自为,到自觉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既是作家群体追随时代革命步履的清晰印痕,又最为典型地揭示了现代中国革命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作家群体自身肌体结构的调整。其次,选取了鲁迅、瞿秋白、茅盾、成仿吾、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萧军、萧红、蒋光慈等作家案例,考辨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的作家谱系,究竟如何联系着革命文学运动的发生,又怎样以鲜活的生命形态呈现革命文学发展的多元结构。再次,通过特殊时段中革命文学理论建设、延安文学样态等的考察,把握中国革命历史过程的时空交替,彰显现代中国革命文学整体性和时段性交织的特征,及其演变发展的历史走向。

主编推荐
从广义上说,革命文学从晚晴时期就已萌芽,而“革命文学”作为经久不衰的研究内容也有百年的历史,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革命与文学的关系。过往的研究以“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为主要研究路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研究材料的不断丰富,此类研究也出现了泛化和标签化的趋势。革命文学同其他文学一样存在多种姿态,背后也有各自不同的原因。杨洪承教授的《革命与文学的双重变奏——现代中国革命文学社群结构与作家谱系研究》回避了过往“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研究范式,以“谱系和结构”作为研究视点和目标,对革命文学中的典型个案进行具体分析,对作家与文学社群进行专题研究,归纳了不同时代背景下革命文学的呈现方式和阶段特征,从特有的角度重现了革命文学的发展历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