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理困境中的批判思考及路径选择案例选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伦理困境中的批判思考及路径选择案例选辑

全新正版保证,电子发票

25.4 3.7折 68 全新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丽[等]主编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ISBN9787510345630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F51E9872E82D461EB73

上书时间2024-05-24

博益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是一本伦理困境中的批判性思考及路径选择案例选辑,收录的是从北京联台大学商务学院近几年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学生结课报告
中遴选出来的较为优秀的作品。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选题或者针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究,以小见大,视角独特,真实生动,充分展现了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中的伦理问题时进行的分析和反思。作品遵循了‘提出问题、 正面论证、反面辩驳、正反比较、评估总结、得出结论”的基本路径,体现了一定的对批判性思维理解及运用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反思性的判断,表现为对证据、背景、方法、标准及概念的合理考察,以便决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本案例选辑将上述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具体化,通过案例形式形象地展现出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如何全面地评估和解决问题,对于提高读者尤其是学生理性思考、台理决策并清晰表达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个案例之后的教师点评,希望可以为读者理解案例提供更进一步的提示或指引。



目录

自由、责任与道德,孰轻孰重?

一从汶川地震,教师是应该舍身救生,还是弃生先逃说起网络是否应实施实名制

以人为本还是以新闻为本?

——职业操守与公共道德产生矛盾,记者该如何选择大学生短期支教,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面对癌症晚期的家人,我们该不该将实情告诉他(她)?生命在乎精彩还是长短·

坚守还是逃离北上广,这是个问题——之一坚守还是逃离北上广,这是个问题——之二

我在大城市有一份喜欢的工作,但父母逼我回家,我要不要妥协?

作为来自小城市的普通大学毕业生,是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对“借”来的荣誉勇敢 SAY NO——公平是每个人心中的那杆秤论冷门专业是否应该全部撤销

——从专业的价值和市场需求两方面谈起

商业化是否有助于文化遗产保护·

当今社会,如何看待“网红”现象?

中小企业资金投人重点:营销服务还是研发产品?社交电商对社会的利弊影响

法律和道德冲突时,我们如何抉择?

——从海因兹盗药事件说起

疫情期间生活物资是否应该涨价?

商家在疫情期间高价卖菜到底该不该罚?

公共电视台是否应该取消播放酒类产品广告?

不同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是否体现了教育公平?——之一 … 195

不同省市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是否体现了教育公平?——之二…203

线上教育是否可以完全代替线下教育…

线上教学和面对面授课,哪一种教学模式更胜一筹?论减负是否对学生有好处

大学生是否应该积极参加校外兼职

追星是否对粉丝有积极影响

在街上是否要帮助身体有异样的陌生人

是否应该扩大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

大数据时代人们生活是否更自由?

表情包是否提高了人们的沟通能力?

Is AI a Blessing or a Curse?

Should Young Adults Live with Their Elderly Parents?

Should Young People Who Commit Serious Crimes Be Punished in theSame Way as Adults?

Should Men and Women Share Household Tasks Equally?

Is Cloning a Blessing or a Curse



内容摘要

自由、责任与道德,孰轻孰重?

——从汶川地震,教师是应该舍身救生,还是弃生先逃说起会计1801张紫微白洋 马钰佳 陈云洁赵越

摘要:自由、责任与道德孰轻孰重,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在危难之际如何抉择,却不得不让人展开激烈的讨论。本次小组作业以汶川地震中著名的“范美忠案例”为切入点,进一步详细阐述三者孰轻孰重。通过正面论证、反面辩驳以及正反两方面的比较评估,小组同学对在危难面前教师是应该舍身救生,还是弃生先逃做出了判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汶川地震;教师;道德;责任;自由

引 言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可以说是中国近几十年当中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灾难来临之际,发生了无数感动人心的事迹。面对灾难,很多人放弃自己,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然而,当时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一名老师的行为,却引发了社会上激烈的讨论和争议。

老师的名字叫范美忠。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范老师正在教室给学生们上课。他感觉到地面的震动,原本以为是轻微的地震,便告诉学生不要慌。然而还没等他把话说完,教学楼却猛烈颤动起来。范美忠想,地震爆发了,他立刻离开教室,向楼梯跑了过去。等到达操场,范美忠才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的人,等了好一会儿他才看见学生来到操场,于是参加了组织学生疏散的工作,并没有离开学校。事后,范美忠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文章。他提道,“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刻不容缓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不同意范美忠的做法,所以网友把他称为“范跑跑”。

道德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形成道德观念。道德也是社会性的。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不存在所谓道德与不道德了。而因为道德具有社会性,所以古今中外、各个民族的道德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今天我们讨论的自由,更多的是言论自由和行事自由。每个人都有相应的一定自由,我们无法否认范美忠的做法,因为这是属于他的自由。但是,在现代社会,道德、责任与自由又是密不可分的。经过探究,我们小组的观点是:从汶川地震说起,危难之际舍身救学生、承担责任以及正向引导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从责任担当,作为个人有保护自身安全的自由,但作为老师更应承担起保护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责任。

……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本伦理困境中的批判性思考及路径选择案例选辑,收录的是从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近几年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学生结课报告中遴选出来的较为优秀的作品。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选题或者针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究,以小见大,视角独特,真实生动,充分展现了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境中的伦理问题时进行的分析和反思。作品遵循了“提出问题、正面论证、反面辩驳、正反比较、评估总结、得出结论”的基本路径,体现了一定的对批判性思维理解及运用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反思性的判断,表现为对证据、背景、方法、标准及概念的合理考察,以便决定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