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华通览:历史文化名城·王府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京华通览:历史文化名城·王府井

全新正版保证,电子发票

10.9 2.4折 45 全新

库存12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国王之鸿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38306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45BE9CC30EE048E4A99

上书时间2024-05-07

博益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门大栅栏是北京城内*著名、*活力的商业街区之一,街内商业店铺鳞次栉比,其数目之密集数不胜数。这里有北京*为古老的演出剧场,有各种著名的老字号,从日用百货到珠宝玉器,从饮食美味到文艺演唱,应有尽有,酒楼茶肆、邸店货栈随处可见,此外还有一度左右北京金价的金融市场。每天前门大栅栏街内人头攒动,车马络绎,其名声之显,不仅在北京妇孺皆知,甚至还远播于外埠。
 前门大栅栏与王府井、西单是当代北京*著名的三大商业中心,然而前门大栅栏的商业历史渊源之深,却是王府井与西单两地所不能比拟的。由于三地的历史发展背景不同,从而造就了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所独有的发展特点与个性。明清时期,前门大栅栏一直是北京*繁华的商业区,对保证北京城的物资供应与物资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北京城而言,这里无疑是独一无二的黄金宝地,廛市繁盛时间之久,几近六百年。清末,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区日渐兴起,至民国时终于形成了北京的三大商业中心。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北京三大商业中心的形成,既有地理区位因素的影响,也与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关。
 就地理区域而言,前门大栅栏正位于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向北过前门就是皇城正门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向南过天桥可出永定门,在北京的街道中其地位之显赫无出其右。这里交通方便,人员密集,由前门向东就是崇文门,向西则是宣武门;由珠市口向东过磁器口可出广渠门,向西过虎坊桥、菜市口可出广安门,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前门大栅栏地区的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区域优势。
 就国家政策而言,清代实行的是满汉分居的政策,即满族人居住内城,汉族人居住外城。清廷为保持满族人的朴素习俗,维持皇城周围肃静,对八旗居住区与皇城周围的商业与文化娱乐活动实行了严格限制,因此居住内城的满族人,日常的休闲娱乐与购物只有到外城才能得到满足。这些政策虽然使北京内城的商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却给外城尤其是前门大栅栏地区的商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由明至清,前门大栅栏地区始终是北京城商品交易活动*为活跃的地方,也是北京城*繁华、*有活力的地方,其他街道很难与之相比。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入侵和西方生产方式的传入,我国原有的封建体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清末,面对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变革之声日益高涨。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清政府对北京内城的种种限制政策开始有所松动,从而为王府井、西单等地区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内城滞后的商业也早已不能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王府井与西单二地的商业自清末开始迅速崛起,但在民国初期,北京城的繁华中心仍然在前门外。1928 年,国都南移之后,北京日渐凋敝,“九一八”之后,市况益趋不振,只有王府井、西单一带的商业还较有起色,此时前门大栅栏地区的商业发展速度开始放慢,*终形成王府井、西单与前门大栅栏三大商业区并存的局面。三大商业区的形成,使北京城的商业区域布局更加平衡,从此前门大栅栏失去北京城商业中心这种特殊地位,而成为北京外城商业*发达、*繁华之地。
 比较前门大栅栏与王府井、西单商业区的不同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在前门大栅栏商业区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值得我们探究,这两个现象在古代都城的城市规划建设及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并不多见。
 我国历代都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虽各有不同,但其规划思想与理论来源大都与《考工记》有关。《考工记》约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一部专记手工业的官书,在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后世影响很大。关于我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该书依照我国古代的礼制原则提出了都城的城市规划建设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在这个方案中,“面朝后市”就是都城商业布局的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在我国历代的都城规划建设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响。我国的传统历来以南向为正,所以按照《考工记》的规定,占据全城中心位置的宫城,其南面即前面一般放置国家的重要行政机构,这种面南布局的方式,突出的是封建帝王的唯我独尊思想,而市场则在宫城的北侧即背后。
 将市场置于宫城之北不仅与我国古代的礼制有关,也与我国古代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思想有关。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历来都以农为“本”,视工商业为“末”。所以经商者在政治上往往受到各种歧视,入仕者不经商,经商者难入仕,几成封建社会的准则。因此都城的城市布局一般都把作为“末”的商业市场置于宫城之后,而不能置于宫城之前,辽南京、金中都与元大都无一不是如此。而明清北京城随着经济的发展,却逐渐背离了这个原则,前门大栅栏这个商业中心正好兴起于宫城的正前方,逐步取代了宫城之“后市”,也就是说将商业中心在大城的位置进行了南北倒置,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都城的商业布局中非常少见,可以说这种布局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一种自然选择,也是古人在都城规划建设中根据客观实际灵活变通的一种表现。
 我国古代的城市是在“城”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城是一种防御设施,市则是商品交易场所,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城市。作为商品交易场所,市一般都设在重要的交通要道口或人口稠密地区,所以这种市的诞生与成长都发生在城的内部,而前门大栅栏商业区的诞生与发展恰恰相反,是在元大都与明北京内城的南郊、金中都旧城的东郊诞生发展而成的。一座城市的商业中心不发于城内,而起于郊外,又是一个违背常规的发展特例,而这种发展的结果,*终成了明代兴建北京外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与王府井、西单地区相比,前门大栅栏商业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与北京的城市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从明代兴建北京外城的过程看,可以说前门大栅栏商业区对北京外城的选址与城市的发展方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特点王府井与西单商业区都不具备。
 由于前门大栅栏与王府井、西单商业区的诞生与发展各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所以造就了三地不同的文化内涵,三个商业区虽然都有注重诚信、审时度势、求实变通、追求实利的商业性格,然而王府井与西单毕竟多了一些现代气息,而前门大栅栏所多的则是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感。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之中,前门大栅栏更具有历史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群去探索,追寻历史的脚步,寻找北京的发展脉络,探求北京文化的源流,以便更好地保护北京的历史风貌,这可能正是人们对前门大栅栏的兴趣所在。 

 
 
 
 

商品简介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在原来的《北京风物图志·王府井》基础上整理,利用原来已有成果,重新编著。记述了王府井地区的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商业发展、景观景致等内容,把对北京文化的研究触角引向边缘和纵深,对北京文化的起源和立体化研究推进了一步。该书从事物发端起讲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作者简介

王之鸿,曾任北京市东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兼任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党史办主任。先后编辑出版了《北京百科全书·东城卷》《北京市东城区志》《北京胡同志·东城区卷》等。多年来从事东城区历史文化和史志方面的研究。

目录

引 言
王府井的“井” / 2
王府井与八面槽 / 3
王府井大街的名称演变 / 5
王府井商业街区 / 9
历史寻踪
远古的记忆——古人类活动遗址 / 13
衙署之街话衙署 / 15
历史沧桑说府邸 / 24
风格迥异的宗教建筑 / 38
文苑撷英
活跃的教育事业 / 51
众多的文化设施 / 62
著名的艺术团体 / 70
星罗棋布的新闻、出版、发行单位 / 76
商海览胜
望如星衢的灯市 / 88
闻名遐迩的王府井商业街 / 94
各具特色的名店 / 101
历史嬗变的金融机构 / 135
景致咀华
四季相宜的皇城根遗址公园 / 142
颇具匠心的广场设计 / 147
情趣盎然的街头雕塑 / 150
绚丽多彩的灯光配置 / 155
主要参考书目 / 159
后 记 / 161
【前言】

主编推荐

本书对王府井大街的情况有详细的记述,读者可以以此书为线索,了解王府井大街的发展历史。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