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格蒙特·鲍曼思想中的个体与政治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齐格蒙特·鲍曼思想中的个体与政治

63.8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台辉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2-15

书古名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台辉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8
  • 版次 1
  • ISBN 9787208072305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6页
【内容简介】
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现代理论是否有能力解决当前时代的问题?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界尚无定论。本书以萨拜因的“历史主义”政治理论研究范式为方法论,阐述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思想中个体与政治的关联性,以此参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通过分析个体与政治在西方近代以来的关系变迁,我们发现,现代政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已难以满足个体对自由和稳定的双重渴求,而新的政治又尚未型塑。由此,本书的最后结论是,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处于一种新的历史过渡期。
第一章是方法论基础。我们从分析鲍曼关于个体的存在方式、特征和价值的思想人手,指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使西方历史呈现出一种个体化的逻辑进路,而政治在此进路中则是作为一种维持个体正常社会交往的公共秩序。在此基础上,我们揭开鲍曼思想的复杂源流,发现葛兰西、齐美尔和阿伦特等人的思想是他诉求于勒维纳斯他者哲学的关键。鲍曼以后者为底色,强调个体的道德责任不是来源于社会而是为社会所操纵,并以对他者负责的伦理学为原初场景,绘制出一种个体伦理观的积极乌托邦图景。这种个体伦理具有先验的局限性,只有通过作为公共生活的政治才得以维系和延续。这样,个体与政治存在经验和规范双重意义上的关联性。
第二章是关于个体与政治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建构。西方现代政治的目标是设计一套更趋完美、确定而永恒的秩序,其代价是压制个体内在的道德责任和价值,从而破坏个体与政治的双重关联性意义。通过揭示文明进程中的权力关系、理性主义及其所导致的道德沉沦,我们指出,少数精英以知识与权力的共生关系为支撑,运用暴力合法化的手段,确立一套全能性的监控体系。其中,以理性官僚制为运作主体的民族国家是知识和权力结合得最有效的现代政治结构,并对他者实施规训和惩罚。这使现代社会的多数个体都被对象化,甚至被非人化为大屠杀的对象。但陌生人的存在却表明现代政治的秩序追求并不总是成功的。
第三章、第四章是现代政治结构的解体以及个体在其过程中的表现。资本的运行逻辑已扩展到全球空间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治外法权。在这种资本全球化的冲击中,民族国家的结构和功能开始出现崩解的迹象,表现为:国家与民族的分离、国家与主权的分离、国家与福利的分离。这使社会的控制模式和个体的生存境况相应发生巨大改变。个体逐渐从现代秩序的“铁笼”中再次解放出来,并力图以消费主义的方式实现其个体化。这种个体化的实现是以丧失确定性和安全感为代价。因此,个体在实现自由和个体性的同时,又向往各种共同体形式,但失去安全保障的穷人被消费社会所排斥而丧失其人之为人的尊严。这样,与全球化遥相呼应的个体化陷入双重困境,个体化社会从而出现其结构性危机。
第五章是对个体与政治双重关联性的重构。要解除个体化社会的危机和解脱个体对不确定性的焦虑,重新塑造政治的原则、性质和目标是根本途径。在民族国家失宠之后,政治的功能和目标有着重新再造的机遇,它能够以全球空问中的人类福祉为终极关怀,以道德责任和正义为根本原则,在三个层面上重新发挥功效:全球政治、新部落政治和公民资格。
第六章、第七章是本书的两个结论及其对主题的回应。鲍曼并不是后现代的支持者,而是以一种矛盾的态度关怀个体的生存境况变迁及其在全球化时代对政治的需求。本书通过理解和分析鲍曼思想中的个体与政治的关系变迁,证明当前的全球化时代是处于一种新的历史过渡期:旧的、以民族国家为认同单位的制度框架已难存续,而新的认同和组织结构模式尚未生成。这个历史过渡期的论断在比较吉登斯、贝克和鲍曼的社会理论中得到进一步的确证。全球化时代对理论和实践带来的一个思考是:如何回归个体与政治在经验和规范意义上的双重关联性。
【作者简介】
郭台辉(1973-),江西万载人,政治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和复旦大学,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政治社会学理论、西方政治思想史,当前的主要研究旨趣是公民理论。曾在《天津社会科学》、《现代哲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译著有《寻找政治》、《公民资格的状况》等。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鲍曼研究的缘起与依据
二、思想概观与文献综述
三、分析性概念与分析视角
四、研究方法与本书结构
第一章方法论基础:个体与个体伦理
一、逻辑起点与展开:个体与个体化
二、思想立场与来源:社会学想象力的形成
三、原初形态与归宿:个体伦理及其政治诉求
本章小结
第二章现代政治秩序建构的代价:个体的压制
一、建构秩序的基础:文明社会的理性主义
二、建构秩序的策略:现代国家的规训与惩罚
三、建构秩序的后果:现代人的对象化及其反叛者
本章小结
第三章现代政治秩序的解构:个体的再解放
一、秩序解构的原动力:资本的全球化
二、秩序解构的对象:民族国家的基本功能
三、秩序解构中的个体表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现代政治秩序解构的后果:个体化的社会危机
一、个体化危机的根源:不确定性
二、个体化危机的三重表现
本章小结
第五章政治的重构:个体的再造
一、政治重构的原则:道德责任与正义
二、政治重构的三层架构
本章小结
第六章鲍曼思想的学术定位
一、鲍曼思想的总体评价
二、证明理论猜想:全球化时代处于新的历史过渡期
三、比较吉登斯、贝克与鲍曼对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的诊断
余论:在全球化时代观照个体与政治
一、个体与政治的双重关联性
二、现代政治追求与个体生存状态的背离
三、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重构个体与政治的关联
参考文献
一、鲍曼的主要著作与论文
二、研究鲍曼思想的著作与论文
三、其他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