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有划线

3 七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力丹 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2144

上书时间2024-06-28

怀旧书堂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品相自定,实物发货。不要收到货物找问题要补偿,就是挣点小钱哦,实在大问题好商量,彼此尊重吧
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力丹 著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1
  • ISBN 9787313085764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5页
  • 字数 25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难以把握的外部精神力量对自己言行的制约。《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揭示的便是这种力量——舆论的内在要素、它的形成、形态、传播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传播学理论、美学接受理论、舆论引导的若干问题。《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初版后受到社会的好评,被不少高校新闻传播学作为舆论学课程的教材使用。鉴于当前的新形势,本版增补了导言一和导言二,在论述舆论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着重叙说了数字化时代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特点。全书分为九章,深入浅出,适合高校社会学、文化学和新闻传播学学生和研究者,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社会读者。
【作者简介】

陈力丹,11951年生,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该校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
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7年起为硕士生导师,1998年起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其中独著、署名著作和独编著38部,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900多篇。本书为他的代表作之一,1999年初版。本社出版的他的《世界新闻传播史》(2002年初版/2007年再版),也是其代表之一。
他的其他代表作还有:《精神交往论》(1993年初版/2008年再版,2012年韩文版)、《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2003年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2006年版)、《传播学纲要》(2007年版)、《新闻理论十讲》(2008年版)等。
截至2011年7月,他在中国期刊网上的文章检索数量达到1000篇,其中448篇被引证,共被引证3321次,居新闻传播学科全国首位;截至2008年的外引率为184次,也为该学科全国首位。

【目录】
导言一关于舆论的基本理念

导言二流言、意见的流通与web2.0环境

第一章认识舆论

第一节初识舆论和舆论学:现实——历史——现实

第二节解析舆论:舆论的八要素

第三节什么不是舆论

第二章舆论的形成

第一节研究舆论的形成:不同的学科视角

第二节影响舆论形成的几个宏观因素

第三节舆论的一般形成过程

第三章大众传播媒介与舆论的互动

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舆论中的地位

第二节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拷贝世界

第三节关于大众传播媒介与舆论互动的几个理论假设

第四章舆论形态及相应的媒介引导

第一节舆论的三种存在形态

第二节不同信息形态的舆论

第三节大众媒介对各种舆论形态的引导

第五章我国当代舆论的特征和媒介引导

第一节公众的分裂心态和矛盾着的舆论

第二节公众浮躁的心态和情绪型的舆论

第三节社会群体的分化和舆论的分散化

第四节大众媒介针对舆论特征的引导

第六章接受理论与引导舆论

第一节文学接受理论:把视线转向公众的接受

第二节我国公众文艺接受的特征与引导舆论

第三节讯息性本文的接受与引导舆论

第七章大众传播媒介引导舆论的几种方式

第一节人类三种历时的引导类型

第二节引导舆论的基本方式——说服

第三节媒介引导舆论的客观功能——议程设置

第四节媒介对舆论的社会控制机制——沉默的螺旋

第八章我国当前舆论导向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第一节基本认识的引导: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节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政策和策略是引导的生命

第三节媒介引导偏差寻因:职业的偏颇与利益的诱惑

第四节大众媒介的责任:引导大众文化走向精制化

第五节面对消费主义:营造健康、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

第六节呼唤公众的内在良知,营造社会公德与市场道德的舆论氛围

第九章区域性的媒介引导舆论研究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相自定,实物发货。不要收到货物找问题要补偿,就是挣点小钱哦,实在大问题好商量,彼此尊重吧
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