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眺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6.96
3.8折
¥
45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美)阿瑟·米勒 著 梅绍武,屠珍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83441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2410838
上书时间2025-0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国当代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
阿瑟·米勒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父亲工厂破产,家里生计维艰,靠变卖母亲的首饰维持。中学毕业后,米勒靠打工赚得学费,进入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开始试写剧本,两次获得校内霍普伍德写作竞赛戏剧奖。1938年,他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从事过多种工作,如当卡车司机、侍者、电台歌手,撰写广播剧等。1944年,《鸿运高照的人》问世,这是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本。1947年,米勒的剧本《都是我的儿子》上演,连演328场,获纽约剧评界奖,使他一举成名。两年后,《推销员之死》在百老汇连续上演742场,一举囊括了托尼奖、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米勒赢得国际声誉。另外,他还创作了《萨勒姆的女巫》《桥头眺望》《美国时钟》等剧,均针砭时弊,对社会现实和戏剧技巧做了深刻的探索。
米勒有过三段婚姻。1956年和妻子玛丽·斯莱特里离婚后,与好莱坞名演员玛丽莲·梦露结婚。1960年,他把一篇短篇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不合时宜的人》,由梦露和克拉克·盖博主演;次年电影拍摄完成后,两人的婚姻即宣告结束。
2005年2月10日晚,米勒因心脏衰竭去世。捷克前总统、剧作家哈维尔称,米勒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剧作家,他的去世是世界文学的一大损失”。
目录
导言
序言
第一幕
第二幕
内容摘要
《桥头眺望》是阿瑟·米勒的第七部剧作,也是外界公认米勒所有剧作中,除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和《萨勒姆的女巫》以外,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米勒在作品中探讨了自我欺骗与残酷的命运轨迹之间的交叉碰撞。主人公埃迪·卡博恩是一位布鲁克林的码头工人,工作勤勤恳恳,生活风平浪静,一成不变。他既没料到妻子亲戚的到来——两位来自意大利的非法移民,也没认清自己对年轻貌美的侄女凯瑟琳的真实感情。因为对她、对生活和他自己的内心缺乏了解,在一定的时刻,埃迪终将迎来毁灭性的结局。
精彩内容
第一幕
一所分租的公寓房子的门前和大街。房子正面只是个框架子,以使房子内部显露。主要演出区是那间起居室,也是埃迪家的饭厅。这是一个工人住的一套房子,整洁,家具不多,简朴舒适。前面有把摇椅;中间有一个圆形的餐桌和几把椅子;还有一台便携式留声机。
后面是一扇卧室门,一扇厨房门;那里面的布置都看不见。
台右前方,有个书桌。这是阿尔弗利先生的律师事务所。
还有一个公用电话亭,这直到全剧末几场才用上,所以可以把它遮起来,也可以露出来。
一段楼梯通到那套公寓房间,然后再往上通到看不见的另一层楼。
坡道象征着大街,通到台后和左右两边。
幕启时,路易斯和麦克两个码头工人正倚在左面那所公寓楼的墙壁那儿扔硬币玩。
远远传来雾角的鸣笛声。
阿尔弗利上,他是一位五十来岁的律师,头发已经灰白;他身体肥胖,脾气好,心思细密。他走过去时,两个扔硬币玩的工人向他点点头。他穿过舞台,走到自己的写字台前,摘掉帽子,用手指梳理一下头发,一边咧嘴笑,一边冲观众说话。
阿尔弗利您不会知道的,可是刚刚发生一件惹人笑的事。您看见他们向我点头是多么的不自然吗?那是因为我是个律师。在这一带,遇上一名律师或者一位神甫,是不吉利的。人们只把我们同灾难祸患联想到一块儿,他们宁愿离我们远着点儿。
我常想他们那种猜疑的微微点头后面隐藏着三千年来的不信任。一位律师意味着法律,而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他们父辈就打那儿来的,自从当年希腊人被打败之后①,法律就不是一个友好的概念了。
我偏向注意事物坏的一面,也许因为我出生在意大利……我来到这里时才二十五岁。那当儿,迦太基人当中最了不起的人物阿尔·卡彭②还在这一带人行道上学做生意呐,弗朗基·耶鲁③在联合大街的拐角,离这儿两个路口,让机关枪击毙分尸两段。哦,这里还有许多人让一些不公道的人公公正正地打死。法律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这里是雷德胡克区,不是西西里。这里是布鲁克林大桥旁面对海滩的一个贫民窟。这里是纽约的咽喉,吞食着世界各地来的航运吨位。我们现在相当文明了,相当美国化了。我们现在不那么较真儿了,愿望能实现一半也就满足了,我更喜欢这样。我现在也用不着在文件柜里藏一把手枪了。
我干的这个行当完全是一本正经的。
我的妻子警告过我,朋友也同样警告过我;他们告诉我这附近一带的居民不斯文,也不招人爱。可我这一辈子究竟都跟什么人打过交道呢?码头工人和他们的妻子啦,父辈和祖辈啦,赔偿纠纷啦,租赁矛盾啦,家务纠纷啦——都是穷人家的琐碎麻烦事儿——可是……每隔几年还是会出那么一件案子,原告和被告双方向我倾诉案情时,我办公室里沉闷的气氛顿时让大海新鲜的气味涤净,灰尘给吹走了,而且让我联想到当初在恺撒大帝那年头,或许在卡拉布里亚①,或许在锡拉库萨②的悬崖顶上,另外有一名衣着打扮跟我完全不一样的法官,在听审同样一桩案件,处理起来也跟我一样无能为力,眼瞧着事态发展到流血的地步。(埃迪上,同那两个工人一起扔硬币玩。强光打在他身上。他四十岁,是个高大结实、略微偏胖的码头装卸工人)这人名叫埃迪·卡博恩,码头装卸工,他在布鲁克林大桥到大海防波堤这一带的码头上千活儿。
[阿尔弗利走进暗处,下。
埃迪 (上台阶,朝家门走去)好啦,再见,伙计。
[凯瑟琳 从厨房里出来,走到窗口往外看。
路易斯 你明天干活儿吗?
埃迪 干,那条船还有一天的活儿要干。再见,路易斯。
[埃迪走进家门,屋内灯光亮。凯瑟琳
从窗口向路易斯挥手,转身对着埃迪。
凯瑟琳 嘿,埃迪!
[埃迪 挺高兴,对她这一喊还有点不好意思;他把帽子和外衣挂好。
埃迪 你打扮好,要上哪儿啊?
凯瑟琳 (两手理理裙子)我刚买的。你喜欢吗?
埃迪 嗯,挺好看。你头发怎么梳成这样?
P45-4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