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17
2.5折
¥
25
全新
仅1件
作者乔纳森·卡勒 著作 陆赟 译者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47981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1200974419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康奈尔大学英语和比较文学教授,世界文学理论学界的领军人物。20世纪很重要的英语文学评论家弗兰克·克默德曾盛赞其“无与伦比的阐释技巧”。曾将关于解构和符号学的课程内容结集出版,另著有两大力作——《结构主义诗学》和《论解构》。
汪民安,1969年出生于湖北新洲,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文化理论、当代艺术和文学。出版著作有《谁是罗兰·巴特》、《什么是当代》等。主编理论丛刊《生产》。
目录
前言
1 多面手
2 文学史研究者
3 神话研究者
4 批评家
5 论战者
6 符号研究者
7 结构主义者
8 享乐主义者
9 作家
10 文人
11 巴特身后的巴特
注释及参考书目
索引
英文原文
内容摘要
《牛津通识读本:罗兰·巴特》由乔纳森·卡勒著。《牛津通识读本:罗兰·巴特》是继《文学理论入门》之后又一力作!乔纳森·卡勒对巴特多样的理论贡献进行了梳理,描述了其探索的多个领域,促使我们改变了对于一系列文化现象的看法:从文学、时尚、摔跤和广告到对于个人、历史和自然的观念。
精彩内容
罗兰·巴特于1980年去世,享年65岁。当时他任职法兰西学院教授,这是法国学术体系的优选位置。他曾以对法国文化做出切中肯綮、蔑视的分析而闻名,但到了去世的时候他自己也已经成为了现行文化体制的一部分。他的讲座吸引了人数众多、背景各异的听众,从外国旅游者到退休中学教师再到知名学者。他在报纸上撰写专题文章,对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他的《恋人絮语》作为一种恋爱“修辞”,不仅成为畅销书,还被搬上了戏剧舞台。
在法国之外,巴特继萨特之后,成为法国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他的著作被翻译到多个国家,并拥有众多读者。他的论敌之一韦恩·布斯称他为“或许是对当前的美国批评产生优选影响力的人”,但他的读者群体远远超出文学批评家的范畴。巴特是具有靠前声望的大人物,是一位现代大师。但他究竟擅长什么·他以什么而知名?
事实上,巴特的声誉源自几个相互矛盾的方面。对于许多人来说,他首先是个结构主义者,或许是专享纯正的结构主义者,他提倡对文化现象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他同时也是符号研究(对于符号的科学研究)很知名的倡导者,勾勒出了一种结构主义式的“对于文学的科学研究”。
不过,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巴特代表的不是科学,而是愉悦:阅读的愉悦,以及读者为了获取可能得到的愉悦而进行个性化解读的权利。巴特反对以作者为中心的文学批评,那种批评一心想要复原作者的思想或意图;巴特提出读者的重要性,并且提倡那种为读者提供了积极的创造性角色的文学。
另外,巴特素以支持先锋派文学而闻名。法国的批评家们抱怨阿兰·罗伯一格里耶以及其他新小说的实践者所写的小说难以卒读――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只是把一些令人困惑的描述胡乱堆砌在一起,缺少可以辨识的情节,也没有引人瞩目的角色。但巴特不仅称赞这些小说,把他本人的前途和这些作品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而且还提出,正是这些向我们的预期发起挑战的“难以卒读”的作品很完美地体现了文学的目的。巴特提出了“可读”文本和“可写”文本这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前者指顺从传统代码和可理解性模式的作品,后者指实验性作品,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阅读这类作品,只能(实际上必须)在阅读的时候去写作这些文本。
然而,令巴特对于先锋派的支持变得广为人知的几部著作并没有讨论当代的实验性作家,而是探讨了经典的法国作家,如拉辛和巴尔扎克。巴特很爱的是“从夏多布里昂到普鲁斯特的法国文学”,而普鲁斯特是他很挚爱的作家。人们甚至怀疑,他宣扬先锋派并且公然否定早期文学的做法是一种明智的策略,这一策略(有意或无意地)创造出一种批评氛围,由此他能够在后来把关注的焦点重新转回到那些早期作家身上,并且以新的方式来解读他们的作品。
很后,巴特还以“作者之死”的代言人形象而知名,所谓的“作者之死”是巴特提出的一个说法,其目的在于消除作者在文学研究和批判性思维中所处的核心位置。他在1968年写道:“我们现在知道,一个文本并非释放出单一的‘神学’意义(一位作者一上帝想要传递的‘讯息’)的一连串词语,而是一种多维度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多种写作(均非原创)相互混合、碰撞”(《意象、音乐、文本》,靠前46页)。他特别强调,我们应该研究文本,而不是作者。
然而,这位广大作者的公敌却是一位有名的作者,他的各种著作展现出了个人风格和眼界。许多作品很好特别,很难用现有的文体类型来归类:比如,《符号帝国》把他在日本旅行期间的见闻与他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符号及其伦理意义的思考结合在了一起;《罗兰·巴特自述》回避了自传的种种惯例,以怪异的疏远姿态描述了一个名叫“罗兰·巴特”的人,描述他的生活及其作品;《恋人絮语》更像是恋人之间谈话的样本和程式,而不是对爱情的研究;《明室:摄影札记》是巴特对于他所钟爱的相片的思考,而不是对于摄影艺术的分析。这些独特而动人的作品是一位作者想象力的产物,写出这些作品的人不仅是位法语散文大师,而且也具有独特的生活体验。
这就是罗兰·巴特,一个矛盾的人物,他提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理论和立场,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阐述。我们该如何来评估这样一位人物?当被问到巴特究竟擅长什么的时候,人们往往回答“文学批评”。(在法兰西学院,他自命为“从事文学符号研究的教授”。)但这一头衔并不能涵盖他的成就,他的声望并非源自文学批评领域内的性成果。他的影响力来自他所勾勒和支持的多个研究设想,这些设想促使人们改变了思考各种文化客体的方式,从文学、时尚、摔跤和广告,到自我、历史和自然等概念。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