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片星空 凡·高在精神病院不为人知的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有一片星空 凡·高在精神病院不为人知的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6.22 4.6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马丁·贝利(Martin Bailey) 著 徐辛未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25001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039138

上书时间2024-12-02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致读者 7
前言 9
序言:一母同胞,两种生活 19
第一章:入住 27
第二章:封闭的花园 35
第三章:精神病院里的生活 47
第四章:精神病专家 57
第五章:麦田 69
第六章:星星 77
第七章:墙外 87
第八章:橄榄树丛 99
第九章:柏树 107
第十章:同伴 115
第十一章:崩溃 123
第十二章:镜像 131
第十三章:转换成色彩 139
第十四章:对北方的记忆 155
第十五章:盛开的杏花 161
第十六章:孤立 169
附笔一:凡·高离开后的精神病院 177
附笔二:俄国的监禁 185
凡·高之旅 190
年表 192
注释 196
原版书参考书目 227
原版书图片来源 229
致谢 231

内容摘要
1889年5月8日~1890年5月16日,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凡·高入住圣保罗精神病院。其间,在精神、健康和经济的困顿中,他创作出了《星空》《麦田》《橄榄树》《盛开的杏花》等一系列杰出的作品。本书即从这样一个视角去认识凡·高以及他在精神病院创作的这些名画。马丁·贝利实地走访圣保罗精神病院及普罗旺斯圣雷米小镇,查阅市政档案、病院档案,采访当地相关人士,结合书信等资料,细腻而深入地还原了凡·高在精神病院一年多的生活细节和创作环境,揭开了凡·高这一段人生的神秘面纱。

精彩内容
        第一章:入住    我可能要在这里住上很长一段时间,而我从未如此平静。    一个春目的早晨,两个男人踏上了阿尔勒的火车站月台。其中更年轻的一位正是艺术家文森特·凡高,他已经住院几个月了,当时刚出院。在割掉耳朵之前,他居住的黄房子就在离火车站步行三分钟的地方,所以他对这一片并不陌生。然而,从他割掉自己的耳朵起,他的邻居们就越来越不欢迎他,这也加重了他此行的压力。对比而言,他的旅伴——新教牧师萨勒却十分受到当地居民的爱戴。    1889年5月8日,两人坐上8点51分的火车,很快就来到了塔拉斯孔(Tarascon)——通往巴黎方向的下一站。他们在当地换乘窄轨列车,缓缓地穿过农田,到达圣雷米小镇(图12)。尽管只有15公里,整个行程却花费了一个小时,正如作家爱德华·萨尤(Edouard Sayous)同年所做的简洁描述:“小小的车站,小小的火车,慢慢的速度,短短的距离——不错的旅程,可爱的终点。”    坐了一小段时间马车后,凡·高和萨勒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最开始他们驰骋在环绕着圣雷米的林荫大道上,凡·高第一次瞥见了这个小镇,相对阿尔勒而言,小镇当时看起来十分宁静。他们随后朝南行驶,一边穿过橄榄树丛,一边看见阿尔皮耶山凹凸的轮廓。这片迷人而又富饶的土地启发了凡·高,缓解了他的焦虑。这可不是一次乡村旅行,而是送凡·高进入精神病院的旅程。    在圣雷米外一公里的地方,他们见到了著名的罗马纪念碑——“Les Antiques”(遗迹),包括尤利乌斯(Julii)家族的陵墓塔和纪念恺撒征服高卢地区的凯旋门。此地是著名景点,也是法国及其他各国艺术家笔下常见的主题。短短几个月前,美国插画家约瑟夫·彭内尔(Joseph Pennell)就曾来此画过它们(图13)。    四年以前,菲利克斯·克莱蒙特(Felix Clement)曾在为普罗旺斯作家、文艺先锋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Frederic Mistral)创作的肖像画中描绘过罗马遗迹周边壮丽的景色(图14)。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罗马纪念碑和后方的阿尔皮耶山(精神病院就在该场景的左边,但并没有出现在画中)。在凡·高和他的同伴到来之前的几个月,米斯特拉尔也曾和作家保罗·马利顿(Paul Marieton)回到这里。他们访问了“精神病人住的地方”——还有“一些人用呆滞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凡·高和萨勒的马车自罗马纪念碑处转弯,进入了一条两侧种着松树的道路,道路很短,直通被围墙环绕的精神病院。他们到达的时候。小教堂刚要敲响中午11点的钟声。他们在门房前停下,也许是老看门人让·拉兹涅尔(Jean Resignier)接待了他们,这位看门人后来和凡·高关系密切,据说还收到过一张他的画作。    门房前有一条较短的大道通往前圣保罗修道院(修道院的名字来源于5世纪时一位曾在罗马纪念碑附近建立礼拜场所的基督教徒)。修道院约建立于1000年,尚存的最古老部分是12世纪的回廊。1605年,修道院被扶危济贫的方济各会修士们使用。法国大革命之后,国家征用了修道院;1807年,它被路易斯·梅屈兰医生(Dr Louis Mercurin)买下,改造成精神病院。病院的中央区域保留了修道院的历史性建筑,新建起的男病人和女病人宿舍分别在遗迹的两边(图15)。1866年的一份规划图展现了精神病院的建筑布局,包括L形的男宿舍楼(图16)。    萨勒和凡·高被带往小教堂边那栋楼里的院长办公室。在那儿,他们见到了泰奥菲勒·佩龙医生——这个人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对凡·高的生活有着关键的影响。由于法国人几乎无法拼读荷兰姓氏,萨勒立刻表明自己的同伴希望被称作“文森特先生”。对医生而言,凡·高虽然带着口音,但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也着实让他舒了一口气。    由于遭受了太多磨难,加之近几个月生活实为不易,凡·高看起来非常疲惫,完全不像只有36岁。佩龙可能注意到了他的习惯——他手势很多,走起路来步履蹒跚,当天早晨他应该还非常紧张。医生看见他耳朵上的伤口时,肯定会觉得心烦意乱,还不免会担忧其他病人看到后会做何反应。但成长于郊外小镇的佩龙医生当时应该想知道,如果有一位受过良好教育、在伦敦和巴黎居住过,还拥有热烈的职业追求的人居住在此会怎样。    一番寒暄之后,根据法国法律,牧师将提奥撰写的申请兄长入院治疗的正式信函交给了医生。提奥还支付了三等病患的费用,即一个月100法郎(图17)。一等病患的住院费用是每月200法郎,二等是每月150法郎,但是和凡·高一样,大部分的病患还是选择了最低标准。    提奥在信中提出两点特殊要求:一是他的哥哥需要“每餐至少半升葡萄酒”,每天都要供给。这一点多少有点让人惊讶,因为凡·高有时会认为是酒精加重了他的病情。尽管半升的葡萄酒配给量可能略多于平常。不过法国精神病院通常会给病人提供葡萄酒。尚不明确凡·高是否会喝这么多,因为几周之后他就声称自己“滴酒不沾”了。另一件事更重要:“监禁他是为了阻止他再一次做出可怕的举动,而不是由于现在他的精神状态有问题,所以我希望您能够允许他外出绘画”。如果没有这条许可,那么凡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