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一读就懂的化学(全3册)
  • 孩子一读就懂的化学(全3册)
  • 孩子一读就懂的化学(全3册)
  • 孩子一读就懂的化学(全3册)
  • 孩子一读就懂的化学(全3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孩子一读就懂的化学(全3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79.27 5.4折 1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亚历山大·叶夫根尼耶维奇·费尔斯曼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98094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48元

货号1202725438

上书时间2024-09-30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趣味化学》
(法)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
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一生共创作了百余部优秀作品,尤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此外还著有《趣味化学》等科普书,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
倪安淼(译者)
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精通英语和法语,曾参与翻译过《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鸟类大百科》等。
《趣味地球化学》
(苏)亚历山大·叶夫根尼耶维奇·费尔斯曼(1883—1945)
费尔斯曼生于圣彼德堡。这位科学家自幼喜欢有关石头的科学。中学毕业后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在大学未毕业前即发表了5篇关于结晶学、化学和矿物学的论文,并荣获矿物学会安齐波夫金质奖章。
费尔斯曼是一位才华横溢、知识渊博、思想敏锐、成就卓著的学者,是地球化学奠基人,杰出的矿物学家、地理学家,也是位出类拔萃的科普作家,被人们称为“石头的诗人”。西方科学家称他为“伟大的俄罗斯地质学家们中伟大的一个。”
高丰(译者)
先后就读于沈阳理工大学和托木斯克国立大学,获得俄语语言学士学位,现在就读于托木斯克国立大学俄语系,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参加俄语专业八级考试,取得优秀成绩。
《趣味元素》
(苏)依·尼查叶夫(1906-1941)
尼查叶夫,原名雅可夫·潘,苏联著名教育家、科学文艺作家。曾担任过特约通讯员和《知识就是力量》月刊的编辑,其文笔犀利、新颖有趣、富有文艺色彩,代表作有《趣味元素》等。
王金影(译者)
俄语翻译硕士,研究生期间曾作为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在俄罗斯任教一年,毕业以来一直在俄罗斯从事俄语翻译工作。



目录
《孩子一读就懂的化学.趣味地球化学》

《孩子一读就懂的化学.趣味元素》

《孩子一读就懂的化学.趣味化学》

内容摘要
《孩子一读就懂的化学(全3册)》由(苏)亚历山大·叶夫根尼耶维奇·费尔斯曼著

精彩内容
为什么火会熄灭?
一天晚上,舍勒坐在乌普萨拉城1这家药店的实验室里,准备进行一次常规实验。房子里一片寂静。药店的门自最后一位顾客离开后已经关上,老板也早就回到自己房间里睡觉去了。只有舍勒一个人还在不眠不休地摆弄着自己的烧瓶和蒸馏罐。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装满水的大罐子,罐子底部有一块黄色的东西,看起来像蜡一样。在昏暗中,水和这种蜡样物质发出神秘的绿光,那是磷。化学家们总是把它储存在水中,因为它在空气中会迅速变化,失去所有正常的特性。
舍勒把刀插进罐子里,试了试,但是没有从水里取出磷,而是切下了一小块。然后,他把切下来的那一小块拿了出来,扔进了一个空烧瓶中,用软木塞塞住瓶口,然后把它放到燃烧的蜡烛上边。火苗刚碰到烧瓶的边缘,磷立刻就熔化了,并在底部形成了一片液体。又过了一秒钟,它突然燃起了明亮的火焰,烧瓶里立刻就充满了浓浓的烟雾,并且这些烟雾很快就在瓶壁上结成了白霜。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磷立刻被烧完了,变成了磷酸。
这是一次非常有成效的实验,但舍勒似乎对它完全无动于衷。这不是他第一次把磷点燃并看着它变成酸。现在他最感兴趣的并不是磷本身,而是另一件事:他想知道,在磷燃烧过程中,烧瓶里的空气怎么样了。等到烧瓶一凉,舍勒就把它放进一个水盆里,瓶嘴向下,拔出瓶塞。然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盆里的水从下往上涌入烧瓶,占了烧瓶体积的1/5。
“又来了!”舍勒喃喃地说道,“又是这样。1/5的空气消失了,涌入的水占了它的位置……”真是奇怪!无论舍勒在封闭的容器中燃烧什么物质,他总是发现同样有趣的现象:罐子里的空气一定会在燃烧时减少1/5。现在又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磷被烧掉了,磷酸全都留在烧瓶里,但是空气消失了。它是怎么从一个瓶嘴塞着软木塞的密闭烧瓶里跑出来的呢?
当烧瓶冷却的时候,舍勒又准备了一个新的实验。他决定,这一次在封闭的容器中燃烧另一种物质,即金属溶于酸时产生的气体。
几分钟时间,舍勒就准备好了这种易燃气体:他把铁屑倒进一个小瓶子里,用硫酸溶液浇在上面,然后用插着长长玻璃管的塞子塞住小瓶子,铁屑发出嘶嘶声,酸液也开始沸腾,里面泛起银色的气泡。舍勒把蜡烛举到玻璃管的上端。管子里冒出的气体立刻燃烧,形成一缕稀薄且苍白的火舌。
舍勒把小瓶子塞进盛着水的深玻璃缸里,然后在火焰上方倒着放置了一个空烧瓶。烧瓶嘴插入水中,这样外面的空气就无法进入其中。在这密闭的空间里,苍白的气体火焰燃烧着。烧瓶一扣到火焰上,水就从下面往上冲。上面气体燃烧,下面水在上涌。水越升越高,它越往上升,气体就烧得越弱。最终火焰完全熄灭了。舍勒注意到,这时水又占了烧瓶体积的1/5左右。
“好吧。”他想,“那让我们假设一下,由于某种我不知道的原因,空气在燃烧时会消失。那么,为什么它只消失了一部分,而没有全部消失呢?要知道,现在的气体还能燃烧很长一段时间呢。铁屑还在沸腾,瓶里的酸还在冒泡。如果我现在把烧瓶取下来,在外边燃烧气体,它就会再次燃烧。为什么气体会在烧瓶里渐渐熄灭呢?那里不是还有4/5的空气吗?”
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丝模糊的怀疑,这种怀疑在过去几天里已经不止一次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这是不是意味着,留在烧瓶里的空气与燃烧时消失的空气完全不同呢?”
舍勒准备立即开始新的实验,来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但他看了看表,遗憾地放弃了,原来已经过了午夜,明天早上,他还要坐在这里配药呢。
舍勒熄灭了蜡烛,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实验室。但是,关于存在两种不同空气的想法再也没有离开他的脑海。他带着这个想法睡着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