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经济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质量经济学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6.89 5.9折 7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伟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1767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1662779

上书时间2024-08-2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质量,是一个日常被广泛使用的词语,在物理学中是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物理属性,是对物质的量的度量。在社会经济中更广泛地被认为是事物、工作、产品满足要求的程度。在ISO9000中,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质量界定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相关方要求的程度。在微观层面,质量常被分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等,质量管理学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为企业提供了关于质量的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性指南。与微观层面相比,政府有关质量的管理,主要是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在政府经济管理中,虽然经常使用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甚至还有人提出所谓的“GDP质量”,但经济学基本上没有把质量纳入自己的分析框架中。现有的一些对质量问题的经济学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从质量的经济性角度,也就是质量的成本—收益角度研究质量问题,这些研究虽然可以扩大到社会经济领域,但与微观质量管理比较接近,相对比较狭义;二是更广泛意义的质量经济问题,主要研究质量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质量范畴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提高质量的社会经济条件。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质量供给和质量需求的范畴,并将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划分为总量供求关系、部门供求关系、质量供求关系,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质量供求不协调问题会更加突出,总量供求关系和供求结构的不协调往往是因为质量供求不协调。应该说,这方面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今天关于提高供给质量、化解结构性失衡的政策导向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质量变革的特征、经济质量新优势的体现都需要深入研究,中国发展的质量时代需要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质量经济学学科。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一本以质量经济学为主题展开研究的专著。本书综合研究了质量与经济领域的重要内容,从质量的界定和内涵出发开始,延展地研究经济质量、质量测度、质量异质性和质量升级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经济学领域中研究质量的难点和重点。同时,此书结合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析,包括生产率、创新、收入分配、竞争、汇率、品牌、制度等,分析了质量对这些经济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和这些经济领域对于质量的传递机制。同时,作者在深圳大学开设了质量经济学的硕士生和本科生课程。
 质量经济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书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新意义。当然,这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需要更多的学者来更深入地研究。当前对于质量经济学学科的系统性研究还有待继续加强,与质量相关的经济学领域的问题还可以延展开来,*终形成中国特色的质量经济学,从质量的视角解释中国道路多年的实践。

 2018年1月16日书于北京

 自  序

 质量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文、理、工兼容的交叉学科,需要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探寻质量的真谛。有关质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无处不在,国家、地方、企业、个人的发展都需要植入质量的思想,质量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基石。尤其是当今中国步入质量时代,经济社会进入了质量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时期,质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方向的重要衡量指标。
 狭义的质量是指符合性、适用性、可靠性等。广义上的质量不仅包括产品服务的质量,还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质量,所以探寻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质量经济学是融汇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文学、历史学等的一门交叉学科。
 本书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和诠释质量领域的问题,既是笔者近十年研究质量经济问题的思考和总结,也是首次开设质量经济学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的研究成果,希望本书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未来有更多的学者来研究质量问题。
 在经济学领域研究质量问题,遇到的*难以突破的问题就是如何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定义和研究质量,经济学的实证研究特征使得质量的测度成为质量经济学面对的首要问题。本书首先从质量和质量测度的视角入手,采用单位价值、市场份额、技术复杂度、平均收入、国际质量认证、质量指标体系等来衡量产品质量,并进一步对中间产品质量进行测度,从而测度中间产品质量对*终产品质量的影响。其次探寻质量异质性问题。质量差异是企业异质性的重要来源,质量异质性成为研究企业和产品异质性的重要指标,本书将质量内化为异质性产品或企业的模型中,并衍生出质量异质性与价格、企业行为、产品种类选择、关税传递等的相关研究。*后,从产业升级延展到质量升级。质量升级对经济发展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价格提高效应;二是逃避竞争效应。企业不断进行质量升级的动力机制包括消费者质量偏好的变化这一外在因素和企业追求利润*化这一内在因素。质量升级会影响消费者、企业、员工等的福利。
 在经济发展中,质量不是单独起作用的,需要结合其他重要的经济元素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本书研究了质量与生产率、质量与创新、质量与收入分配、质量与竞争、质量与汇率、质量与品牌、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等问题,从而厘清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质量提升的作用机理。尽管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实践不断发展变化,但是质量经济学的研究实践仍然非常薄弱,研究还有待深入,本书也有很多领域没有涉足,如质量与标准、质量与检疫、质量与文化等,因此,质量发展永无止境,质量研究更需要持续的关注。

 2018年1月书于深圳荔园

 
 
 
 

商品简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质量经济学越来越重要,国家业非常重视质量的发展,尤其是质量标准的不断完善。质量关系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质量问题就非常重要。本书从产品质量、企业质量、区域质量、城市质量、国家质量、质量品牌等视角进行全方位的质量发展研究,并进行国际产品质量的比较研究。本书主要研究中国质量发展的问题,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研究中国质量经济和质量发展的问题。

作者简介

刘伟丽:深圳大学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质量经济、自贸区、国际贸易、世界贸易组织。出版《国际贸易产品质量问题研究》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研究》专著二部;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财经问题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研究》、《中国工程科学》等CSSCI索引期刊发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质量阶梯研究”、“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国内城镇住房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统计数据的分析”、“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问题研究”、“中国省级产品内贸易的实证研究”论文30余篇;主持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面上项目“《国际质量阶梯分工新格局下中国制造质量强国的出口技术路径研究》”,主持第44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二等资助项目,主持2009年*一般项目《中国离岸外包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及其优势定位的博弈研究》,主持中国工程院2013年国家重大咨询项目“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的子课题《中国制造业质量升级研究》等科研项目;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申述论证专家和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目录

导 论
*章 质量、测度与方法
  *节 质量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质量测度
  第三节 中间产品质量测度
  第四节 质量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质量异质性
  *节 质量异质性内涵
  第二节 质量异质性企业模型
  第三节 质量异质性与价格
  第四节 质量异质性与企业出口行为
  第五节 质量异质性与多产品种类选择
  第六节 质量异质性与关税传递
第三章 质量升级
  *节 质量升级和质量升级维度
  第二节 价格提高效应和逃避竞争效应
  第三节 质量升级动力机制及经济效应
  第四节 质量升级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质量升级的技术路径
  第六节 未来动向
第四章 质量与生产率
  *节 质量与生产率
  第二节 质量效应与生产率效应
  第三节 质量、生产率和自由化
  第四节 中间品质量与生产率
第五章 质量与创新
  *节 市场竞争与创新的关系
  第二节 质量创新与经济效益
第六章 质量与收入分配
  *节 质量与收入分配的理论
  第二节 研究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研究动态
  第四节 研究动向
第七章 质量与竞争
  *节 逃避竞争效应与独占效应
  第二节 质量与国际贸易限制
  第三节 质量与国际贸易自由化
第八章 质量与汇率
  *节 汇率不完全传递的解释
  第二节 质量、贸易和汇率传递
  第三节 汇率传递和产品异质性
  第四节 多产品企业和汇率波动
  第五节 价格和汇率波动
  第六节 市场定价、企业异质性和质量定价
第九章 质量与品牌
  *节 质量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 企业品牌与质量传递
  第三节 区域品牌和区域质量效益
第十章 制度质量、经济增长与贸易
  *节 制度质量、经济增长、贸易的传导机制
  第二节 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动向
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