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视域下皖江区域经济(1877-193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视域下皖江区域经济(1877-1937)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5.42 6.2折 13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前移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2482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1201669341

上书时间2024-07-04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一
 马俊亚

 方前移的《国际视域下皖江区域经济(1877~1937)》即将出版。这部著作是前移在南京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的论文。2011年,前移答辩通过后,我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社会发展与社会冲突比较研究:以江南淮北为中心”亦已完成,此项目随即被南京大学出版社申报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我计划把前移的论文与同届博士生刘振华关于近代南阳盆地社会生态变迁的论文一同出版,但对学术极为严谨、对自身要求极为严格的前移拒绝了我的出版设想,认为论文尚须进一步修改。不久,前移以之成功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又经数年的补充修改,这部书稿终于完成。真可谓十年磨一剑,辛苦不寻常。
 前移的性格沉静诚稳,在学术研究方面属于能坐冷板凳之人。这部著作丰富的资料、扎实的论述,很能体现作者的学术功力。
 近代以来,皖江经济带一直是安徽的核心区域,也是长江中下游经济带的重要构成部分,芜湖曾长期充当南京的上游门户。一个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总有一种难以挣脱的情结,总有探究其前世今生的使命感。这一点在前移身上尤为明显。前移对故土有着深沉的爱恋,骨子里总想倾一个学人所有的知识,为皖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因此,这个选题具有强烈的服务当代经济发展的意识。
 近二十年来,我个人致力于区域史研究。我指导的研究生多多少少受到我的一点影响,有不少人把区域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我在研究淮北时,被人批评介入过多,没有以一个客观冷静的旁观者身份来叙述淮北的历史。令我欣慰的是,前移这部著作显然更加客观理性。
 可以说,这部著作是近代皖江社会经济史的综合性研究。皖江区域经济的核心是芜湖,而近代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分水岭无疑是通商口岸经济体系的形成。作者把1877年芜湖海关设立之日作为研究时段的起点,认为从此时起,皖江区域开始由一个地理系统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以芜湖为中心的口岸—腹地区域经济圈。这一看法抓住了皖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近代中国,农业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但农业始终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状态。作者认为,在皖江区域经济系统中,传统农业经济仍然是基础。但是,土地关系的不合理,以及资本、技术的限制,约束了农业持续增长。太平天国后,军功地主、一般地主,依靠权力圈占和廉价购买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农家经济处于耕地—人口两种资源相互约束的“低水平平衡”状态,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出现剧烈的波动。 
 随着芜湖通商口岸的设立,皖江区域逐渐发展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系统,同时通过埠际、国际贸易,皖江区域也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享受了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益处。
 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皖江地区近代工矿业有了长足发展,官办、官督商办、商办企业早就出现。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芜湖、安庆等地面粉、香烟、火柴、棉纱等工厂也相继设立。
 但近代皖江经济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围江成洲,虽然增加了耕地面积,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付出了水土流失的代价。更为重要的是,南京国民政府迟迟没有实行孙中山设计的宪政体制,而是加强中央集权,对民营企业监管严格,造成公权力对私人产权的侵害,使许多工矿企业举步维艰。 
 劳动力市场的不成熟和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皖江区域经济的波动。城市就业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血缘、地缘关系,对各种帮会的依附是劳动力获得就业的基本途径。芜湖市场交易组织过多,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加剧了市场割裂。近代中国混乱的货币体系又实实在在地阻碍了皖江的金融流动。
 从这部著作中,我们看到了近代政府在皖江地区出现了功能性失位,对盘剥之事介入过多,对职能性的服务却多放任不管。这样的研究结论,非常客观公允。并且,通过解剖皖江一个地区,我们可以管窥整个近代中国的普遍性问题。
 本人作为前移的博士生导师,多次通读论文初稿。前移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前后均把书稿发给我,征求我的意见。由于本人学力所限,对前移未能给予良好的指导。书中若有错误,本人与有责焉,竭诚欢迎尊敬的读者批评指正,以帮助前移,同时也帮助我本人不断进步。

 2018年2月于南京大学和园

 序  二

 1984年,我因参加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计划而投入近代安徽地区发展变迁历史的研究。当时大部分师友都不看好能作出什么成果。一方面是因为我刚从稍微熟悉的民国外交史领域转入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性质的区域研究,能否适应、胜任是一个大问题;另一方面大家直觉认为在台湾能找到的安徽相关资料可能不多,研究展开困难度相对较高。当时我刚到近史所工作不久,张朋园先生负责筹划七个属于大陆省区的近代化研究计划,其他六个地区都有人认领了,独剩安徽乏人问津。他问我愿不愿意参加这个集体研究计划,我事实上是没得选择,只好硬着头皮答应。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转换的训练机会,也是我后来以社会经济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契机。1990年,我的《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安徽省,1860-1937》由中研院近史所出版,是上述集体计划研究七个省区中*早付梓的一本。
 1989年5月,台湾开放公教人员可以去大陆探亲,我才有机会在该年*次前往合肥蒐集研究资料(其实是借探亲巧立名目,我的祖先三百年前从福建晋江移民台湾,安徽并没有亲戚可探)。当时的环境条件,对蒐集研究资料来说并不容易。1990年,我再度前往合肥及安庆,所获其实有限。所以,我的安徽研究以今天的学术标准来说,自然只是可供入门参考的“前人研究”而已。《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安徽省,1860-1937》因当时整体计划共同研究框架的规范,必须兼顾安徽省区从清末洋务运动到抗战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层面的发展与变迁之梗概,即便如此,全书五章中经济一章仍占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可见安徽经济在清末民国初期虽然并不发达,但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领域。我在拙作的序文中提到,真正深入的安徽区域发展史研究,有待安徽及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学界朋友的投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因一些机缘而转向从事台湾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未能在安徽研究上有进一步的拓展,十分惭愧!今年偶然得识方前移教授,并有机会拜读其皖江区域经济研究的*成果,方知吾道不孤,后生可畏!革命史观与民族主义史观曾长期支配近代中国史的研究,实事求是地对多方面史料进行整理分析,无疑是*能探究客观历史真相的法门。以芜湖口岸经济为核心展开的皖江历史研究,对于从国际性的视野客观评价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冲击与作用,以及评价民国时期不同区域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意义,方教授的研究成果已经为我们做了相当好的示范。个人期待以皖江经济研究为基础,方教授能继续推展至安徽其他区域甚至安徽整体区域的研究。吾人将拭目以待。是为序。

 谢国兴 志于台北南港
 2017年10月

 
 
 
 

商品简介

本书广泛收集与利用正史、档案、方志、文集、调查资料、年鉴、报刊、地方文史资料特别是旧海关资料等文献史料,围绕区域经济波动这一主线和农业、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业、工矿业、海关进出口商品贸易、食盐粮食贸易、货币金融与信贷、财政等主要领域,描绘勾勒出近代皖江区域经济的发展轨迹、发展面貌和发展特点。

作者简介

方前移,1976年生。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博士;2016年5-9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和区域经济史研究,目前已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安徽史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

目录

绪 论
*章 农业经济状况
  *节 农业人口、耕地资源
  第二节 土地所有关系
  第三节 土地租佃制度
  第四节 国家、地主、佃户——以万春圩纠纷为例
  小 结
第二章 交通、通信、工矿业
  *节 轮船、民船运输业
  第二节 邮政业、电信业
  第三节 铁路
  第四节 煤铁矿业
  第五节 轻工业
  第六节 电气公用事业
  小 结
第三章 海关进出口商品贸易
  *节 皖江区域内外市场网络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海关贸易统计分析
  第三节 进出口商品类别分析
  第四节 中外商品的销售竞争
  小 结
第四章 食盐、粮食贸易流通分析
  *节 食盐贸易的垄断
  第二节 芜湖米市的兴衰
  第三节 全国市场米价波动的影响
  小 结
第五章 货币、债券、金融信贷市场
  *节 银钱业与商品贸易互动
  第二节 货币、债券紊乱和金融波动
  小 结
第六章 皖江区域财政状况
  *节 军事财政
  第二节 赤字财政
  第三节 皖江农村金融萎缩
  小 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