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君还是明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暴君还是明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68 4.0折 4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文杰 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3528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1201645864

上书时间2024-07-02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戴文杰,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公务员,来自孔孟之乡,喜从历史深处挖掘材料,探求新解。著有《秦亡汉兴三十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

目录
章 夺宫
我梦江南好
混一江表
十年潜伏
夺宫之计
东宫易主
仁寿宫悲歌
汉王之乱
实至名归
第二章 兴作
建都之争
东都的辉煌
成也运河,败也运河
被遗忘的《大业律》
第三章 突厥
突厥汗国的崛起
突厥汗国的分裂和衰败
降服启民
重开丝路
隋朝的鼎盛
离间西突厥
收复处罗
第四章 辽东
举国动员
混乱的东北亚
民变初起
百万大军渡辽河
战事陷入僵局
孤军深入
陆军的溃败
海军战况
第五章 叛乱
卷土重来
不立战功誓不还
杨玄感的野心
洛阳攻坚战
功亏一篑
叛军西进
处决叛乱分子
天下大乱
第六章 逐鹿
消除隐患
第三次远征
雁门之围
李密落草瓦岗寨
最后的江都之旅
瓦岗军崛起
瓦岗军威震中原
第七章 倾覆
坐以待毙
李渊反隋
路线之争
西进的尝试
字文智及的阴谋
杨广之死
李渊攻占长安
瓦岗军兵败归唐
后记:隋朝灭亡的五个维度
杨广的性格缺陷
杨氏家族的内讧
关陇集团核心家族的争斗
放弃关中本位政策
地方叛乱势力的打击
附录

内容摘要
戴文杰著的《暴君还是明主(黑白隋炀帝)》介绍了中国历目前一位家喻户晓的帝王——隋炀帝杨广的其人其事。内容上,采用偏文学化的手法,打破传统历史叙述架构,选取隋炀帝一生50多个重要片段,连缀成文,“漂白”一个被“抹黑”了的真实隋炀帝。隋炀帝杨广在位十四年,年号“大业”,先后平定江南、诡计夺权、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创立科举、开发西域、三征高句丽等,一桩桩、一件件都充满了传奇。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杨广:是千古一帝还是无道之君历史,并不是一些偶然的事实,迷途骑士漫游事迹之聚集:他们各自为战,做无目的的挣扎,在他们的一切努力里,看不出任何效果。历史的发展是合乎理性的,各事件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黑格尔在中国,杨广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也是最知名的帝王之一。他一生活了五十岁,最后十四年身份是隋朝皇帝,年号“大业”。对于他一生的事迹,如平定江南、诡计夺权、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创立科举、修订律法、搜编书籍、降服突厥、开发西域、三征高句丽等,如今已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在江都宫变中被叛军所杀。几乎从那一刻起,围绕他的各种争论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当年五月,隋朝洛阳留守政府给他上谥号“明帝”、庙号“世祖”,两者都是非常积极、正面的评价。而同年九月,刚建立的唐政府只追谥他为“炀帝”,这又是完全消极、负面的评价。谥号一明一炀、庙号一有一无,代表着当时官方对杨广一生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那么,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哪一种较为合理呢?其实,上述两种态度都是对杨广比较客观、合理的评价,因为“明”和“炀”在杨广身上都有明显体现,他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只是其一生行事过于丰富多彩,性格极尽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绝非一个谥号所能涵盖。而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又没有一个皇帝同时拥有两个截然相反谥号的先例。所以,隋朝洛阳留守政府和唐政府,一个作为隋朝国祚的传承者,一个作为大隋王朝的埋葬者,分别站在颂扬杨广一生政绩、作为和汲取其亡国破家教训的立场上,在给他选定谥号时就只好各取所需了。纵观杨广一生,尤其是他当皇帝的十四年间,上述两方面体现都十分明显,也就不存在如何取其主要方面的问题。在评价杨广这个人物时,将“明”和“炀”结合起来才是全面和完整的,否则两者取其一,都有片面美化或丑化之嫌,当然也就不甚可取。那么,杨广在死后的一千四百年中,为何被普遍以负面的“隋炀帝”相称呢?这其实涉及对杨广评价的历史变迁问题。在杨广被杀之后,隋朝洛阳留守政府只是昙花一现,只坚持了四个月,就被王世充发动政变而架空了。次年(619年)四月,王世充又进一步篡隋自立,国号郑。郑是一个短命政权,其控制范围仅限于洛阳及周边一带,于621年五月被唐军所灭。此后,唐朝相继消灭群雄,重新统一中国。十余年后,唐编纂完成了记载隋朝38年历史的《隋书》。在其中,杨广被有预谋地冠以“隋炀帝”之称,而且被刻画成一个典型的暴君形象。郑灭亡时,“隋明帝”称号尚未被广泛接受,而《隋书》编成之后,当然更不会再有人肯为它续命,也只能任其湮没无闻了。相反,杨广的“隋炀帝”称号和暴君形象,则由《隋书》起步,后来又经过《北史》《资治通鉴》《隋史遗文》《开河记》《隋唐演义》《说唐演义》等正史典籍和演义小说重加渲染,流传后世一千四百年,日渐深入人心。其实,《隋书》对杨广的抹黑还只算是初级“黑”,《北史》中关于隋朝的部分几乎全部照搬《隋书》,影响也不大。真正对抹黑杨广推波助澜的,其实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与《史记》合成“史学双壁”,其作者司马光与司马迁也合称“史学两司马”,《通鉴》的整体水准应该是相当高的。但它整体的高质量毕竟掩盖不了某些章节上的瑕疵。尤其是司马光写作《资治通鉴》所秉持的目标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语),是利用历史来劝鉴后世帝王的。而杨广恰恰是亡国之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典型反面教材。于是,司马光就对这段历史(尤其是关于杨广本人的)进行了刻意歪曲。从此,正史对杨广的抹黑,就从《隋书》《北史》的初级“黑”,升级到了《资治通鉴》的不错“黑”。当然,《资治通鉴》毕竟是正史,即便司马光有意歪曲一些人物或事件,也还保持史学家的严谨、真实精神,并不敢凭空捏造,随意杜撰。但到再后来的《隋史遗文》《开河记》《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因为作为文学作品,可以进行艺术性的夸张、虚构,杨广的形象便进一步由不错“黑”,变成了超级“黑”。当然,抹黑之路并非毫无止境。自20世纪以来,人们对杨广又开始了一个“漂白”的过程。对杨广的认识和评价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向,人们力图纠正传统正史、小说、传闻等施加给杨广的污蔑和不实之词,将其还原为一个血肉丰满、性格复杂的历史形象。这不仅在历史学界,而且在文学小说、影视创作等领域,甚至在普通大众之中,都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与此同时,对杨广的评价也五花八门、蔚为大观:有的人将其认定为成就卓著的千古一帝,有的人则认为他是劳民伤财、荒淫无度的独夫暴君,还有的同情其缔造千秋伟业的抱负和雄心,而哀叹其作为亡国之君的悲惨下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可能再没有其他任何一位皇帝处于这种尴尬的局面:既在短暂的执政生涯中取得辉煌成就,最终又因这些成就国破家亡,而且在一千四百年后仍不能被盖棺定论。这可能正是作者对杨广这个人物怀有浓厚兴趣的一个原因。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同时对自己的历史充满了热爱和敬意,尤其注重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镜,反照自身,以明得失。当然,历史的解读和价值都是多维度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书的主角杨广,一生事迹极尽丰富。相信各位读者在本书中,也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收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