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5-201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5-2016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4.61 6.3折 1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03855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1201475934

上书时间2024-07-02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建平,男,1946年11月出生于福建莆田,浙江温州人。从1984年起,历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现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特色重点建设学科与省级重点建 设学科理论经济学学科负责人。同时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60多部。其专著《〈资本论〉靠前卷辩证法探索》获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第七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福建省很好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
李闽榕,男,1955年生,山西安泽人,经济学博士。现为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1970年12月入伍,1997年12月起任正处级职务;2004年1月起任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2005年1月起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厅务会议成员;2007年8月起任福建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厅务会议成员。2011年至2015年7月15日任省新闻出版(版权)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等问题研究。已出版《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1998~2004)》等20余部(含合著),在台湾地区出版《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并在《人民日报》《求是》《管理世界》等国 家 级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科研成果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第三届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以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福建省第七届至第十届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六届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等10多项省部级奖励(含合作),并有20多篇论文和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荣获其他省厅级奖励。
高燕京,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秘书长。著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等。

目录
Ⅰ 总报告
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
一 全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评价
二 全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布
三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四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五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六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七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八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九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十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十一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十二 2014~2015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启示
十三 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
Ⅱ 分报告
2 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2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3 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2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4 3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3.2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5 4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4.1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4.2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6 5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5.1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5.2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7 6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6.1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6.2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8 7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7.1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7.2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9 8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8.1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8.2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0 9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9.1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9.2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1 10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0.1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0.2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2 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1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1.2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3 1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2.1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2.2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4 13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3.1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3.2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5 14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4.1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4.2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6 15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5.1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5.2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7 16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6.1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6.2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8 17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7.1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7.2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19 18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8.1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8.2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20 19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9.1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19.2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21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0.1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0.2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22 2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1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1.2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23 22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2.1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2.2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24 23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3.1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3.2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25 24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4.1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4.2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26 25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5.1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5.2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27 26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6.1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6.2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28 27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7.1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7.2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29 28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8.1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8.2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30 29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9.1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29.2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31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0.1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30.2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32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分析
3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具体分析
Ⅲ 专题分析报告
33 专题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重塑研究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积极进展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四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对策思路
34 专题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研究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的关系分析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生态环境优化的切入点和重点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 环境保护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35 专题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的要求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困境
四 当前中国区域产业转型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36 专题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一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二 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方向
三 创新驱动我国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困境
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区域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
37 专题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研究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格局的转变
二 中国区域对外开放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方向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构建我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成效
四 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我国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Ⅳ 附录
38 附录一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39 附录二 2015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分和排名情况
40 附录三 2015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41 参考文献
42 后记

内容摘要
由李建平、李闽榕和高燕京共同主编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5-201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2017版)/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一书通过对不同省级区域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中国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各省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深化轨迹和提升路径,着力为增强中靠前地31个省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

精彩内容
前    言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自然属性和基本要义。省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省域拥有的经济综合竞争力,任何一个省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有能够占据优势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提高综合国力、靠前竞争力和文化、企业等方面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综合国力、靠前竞争力、靠前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列为十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并将“靠前竞争力明显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要“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靠前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抢先发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的表述,标志着中国宏观管理思路的重大变化,将会构筑起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适应靠前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企业形成自己专享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这些论述充分表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党越来越重视靠前竞争力和产业、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省域经济是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属性要求于一体、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类型,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日益引起理论界、学术界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产物,靠前竞争力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和理论背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它的产生提供了“沃土”。研究和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既要借鉴靠前竞争力、国家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既要搞好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也要加强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未来发展变化的预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这是我国抢先发售以党的决议形式作出的关于调整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规定,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政绩观”和“发展观”的有效廓清,引导地方政府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来,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和“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有助于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和官员从“为数量增长而竞争”“唯GDP论英雄”到“为科学发展而竞争”的重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自2007年抢先发售发布以来,课题组在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过程中就一直淡化GDP色彩,注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性评价,强调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当然,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按照新的考核体系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推动全国各省、区、市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和谐稳定,追求符合长远利益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有鉴于此,为适应靠前竞争力发展和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需要,早在2006年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就联合成立了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同年,福建师范大学设立了分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建平教授担任分中心主任。十余年来,该分中心主要从事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国家创新竞争力、低碳经济竞争力、创意经济竞争力及其他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本蓝皮书具体由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负责组织研究。2007年3月,由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担任主编的第一部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抢先发售面世,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引起了各级政府、理论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随后在2008年3月、2009年3月、2010年2月、2011年2月、2012年2月、2013年2月、2014年3月、2015年2月、2016年2月,分别编撰、出版了《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6~2007)》《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十一五”期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4~2015)》等,目前已出版10部蓝皮书,国内外新闻媒体持续对该系列蓝皮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作了深入报道,引起了各级政府、学术界、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据不接近统计,每年互联网上报道的信息超过50万条。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该系列蓝皮书已跃升为中国皮书家族中很有影响力的蓝皮书。2009年8月17~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辽宁丹东举行中国首届很好蓝皮书表彰大会,在全国100多种蓝皮书中仅评选出6种很好皮书,其中“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荣获“中国首届很好皮书‘很好影响力奖’”。2011年9月,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中国很好皮书颁奖大会上,表彰了10部很好皮书,“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再次荣获“中国很好皮书奖”,这是入选10部获奖皮书中专享由地方高校承担的研究成果。2012年9月,在江西南昌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很好皮书奖·报告奖”颁奖大会上,该分中心完成的《2009~2010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和《2001~2010年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双双荣获第三届“中国很好皮书奖·报告奖”一等奖,是专享一个课题组同时获得两项一等奖。2013年8月24~25日在甘肃兰州召开的中国很好皮书颁奖大会上,本蓝皮书又荣获第四届“中国很好皮书奖”。2014年8月,在贵州贵阳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很好皮书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再次获得殊荣。2015年8月,在湖北恩施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很好皮书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再次荣获中国很好皮书奖。2016年8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很好皮书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荣获“中国很好皮书奖”一等奖。连续七次荣获中国很好皮书奖。一系列皮书成果的科研奖励,充分显示了这一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年度的研究报告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涵,紧密跟踪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近期新研究动态,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变局、新情况、新挑战,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及动因,同时深度探讨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省域经济面临的环境,并作出相应的政策判断。全书以2014~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回顾为主要内容,深刻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中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方向,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全书共三大部分,基本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14~2015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总报告是对2014~2015年中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区、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10个四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2014~2015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态势的评价分析,阐述2014~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布情况,明示我国各省域的优劣势和相对地位,分析评价期内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变化特征及发展启示,提出增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区域经济战略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依据。 第二部分为分报告,即对2014~2015年各省域进行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对2014~2015年中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级区域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深刻揭示2014~2015年中国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各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方向。 第三部分为专题分析报告,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区域经济新动能培育”。该专题分别从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