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改区域典型树种森林碳储量监测技术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改区域典型树种森林碳储量监测技术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5.28 4.4折 8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玉军,王新杰,马炜 等 著;宋维明 丛书总主编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77711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1201095828

上书时间2024-07-02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森林碳储量及其研究进展
1.1森林碳储量研究背景
1.2森林生物量和碳储存库层
1.3森林生物量估测
1.3.1平均生物量法
1.3.2生物量转换因子法
1.3.3遥感信息模型法
1.3.4其他方法
1.4森林碳汇计量
1.4.1含碳率测定
1.4.2森林碳储量计算
1.4.3森林固碳释氧量计算
第2章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和毛竹森林资源分布特征
2.1杉木、马尾松和落叶松
2.1.1优势地位
2.1.2分布情况
2.2毛竹
第3章研究材料数据获取及分析方法
3.1研究地概况
3.1.1将乐国有林场
3.1.2东折棱河经营所
3.2资源现状及经营区划
3.2.1森林资源及经营现状
3.2.2综合区划
3.3标准地布设及调查
3.3.1标准地选取与设置
3.3.2标准地调查
3.3.3标准木解析
3.4森林生物量估算
3.4.1乔木生物量
3.4.2林下植被生物量
3.4.3残体生物量
3.5数据处理及实验分析
3.5.1数据处理
3.5.2实验分析
3.5.3数据统计与汇总
3.6土壤碳储量
3.7森林碳储量计量
第4章杉木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
4.1杉木林样本数据
4.1.1杉木林类型
4.1.2杉木标准地及样木
4.2杉木单木生物量分配
4.3杉木生物量模型构建
4.3.1独立模型的建立
4.3.2相容性模型的建立
4.4杉木林生物量
4.4.1乔木层
4.4.2林下植被层
4.4.3残体层
4.5杉木林碳储量
4.5.1乔木层
4.5.2林下植被层
4.5.3残体层
4.5.4土壤
第5章马尾松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
5.1马尾松林样地和标准木
5.2马尾松单木生物量
5.2.1各器官含水率
5.2.2各器官生物量分配
5.3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
5.3.1自变量的设定与选取
5.3.2模型类型
5.3.3模型的检验
5.3.4不同方程对拟合效果的影响
5.3.5最优方程
5.3.6误差检验结果分析
5.4马尾松林生物量
5.4.1生物量与蓄积关系
5.4.2生物量的时间变化规律
5.4.3生物量的径阶分配特点
5.4.4乔木层净生产力分析
5.5马尾松林碳储量
5.5.1乔木层含碳率
5.5.2碳储量及分配
第6章落叶松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
6.1落叶松林分和标准地
6.2落叶松林乔木层生物量与碳储量
6.2.1乔木生物量模型构建及估算
6.2.2乔木各器官含碳率
6.2.3乔木碳储量
6.3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层生物量与碳储量
6.3.1林下植被层生物量
6.3.2林下植被含碳率
6.3.3林下植被碳储量
6.4落叶松林残体层生物量与碳储量
6.4.1残体生物量
6.4.2残体含碳率
6.4.3残体碳储量
6.5落叶松林土壤碳储量
6.5.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6.5.2土壤碳储量
6.6落叶松林生物量变化规律
6.6.1不同林龄的分布
6.6.2不同林分密度的分布
6.6.3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6.7落叶松林碳储量
6.7.1落叶松林平均含碳率
6.7.2落叶松林碳储量
6.7.3落叶松林碳汇
第7章毛竹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
7.1毛竹林样地和样木
7.2毛竹单木生物量
7.2.1单木生物量及分配
7.2.2不同年龄和胸径单木生物量分布
7.3毛竹林生物量模型构建
7.3.1模型变量相关分析
7.3.2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
7.3.3最优模型
7.4毛竹林分生物量
7.5毛竹林碳储量
第8章基于遥感信息估测森林生物量
8.1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估测落叶松林生物量
8.1.1研究数据及相关资料的获取
8.1.2遥感影像处理
8.1.4遥感因子线性模型应用
8.2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估测将乐县森林生物量
8.2.1研究数据及相关资料的获取
8.2.2遥感影像处理
8.2.3生物量遥感模型的建立
8.2.4森林生物量时空变化规律
8.3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法估测将乐县森林生物量
8.3.1研究数据及相关资料的获取
8.3.2遥感数据预处理
8.3.3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单木生物量模型构建
8.3.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森林生物量模型构建与应用
第9章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比对研究
9.1不同树种生物量比较
9.1.1落叶松林
9.1.2杉木、马尾松和毛竹林
9.2不同树种含碳率比较
9.3不同树种碳储量比较
9.3.1生态系统碳储量
9.3.2碳年均固定量
9.3.3固碳释氧量
附件1缩写语
附件2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监测技术规程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林改区域典型树种森林碳储量监测技术研究》的宗旨,是从监测不同区域森林生态状况和功能的需要出发,以生物统计学、生态学、林学等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3s系统,以样地调查为主体,采集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基本信息,采用样地实测、遥感监测、定点监测、模型估测、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与测定,通过基础调查产出的计量模型和功能参数,结合固定样地调查产出的面上信息,利用统计汇总、分析评价、综合评估,产出反映区域以及各森林类型碳汇方面的功能计量评价参数以及变化状况监测等成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