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输包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运输包装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6.15 6.2折 5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志伟 编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32295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264158

上书时间2024-06-2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产品运输包装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的,运输包装发展史就是人类科技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现代材料技术、运输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产品运输包装的绿色、安全、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拓展了无限空间。

 


“运输包装”是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本书围绕物流中产品防护设计主题,以设计为主线,介绍运输包装系统的原理、分析、设计和评价方法。
按“运输包装”课程特点和在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本书重组和优化了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重点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按培养学生运输包装设计能力这一主线,课程内容分模块组织优化成六章。
第二,突出运输包装设计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在各章内容组织中,在概念、技术、方法、设计的引入中,体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运输振动环境调研、设计举例分析、综合实验、运输包装系统设计等方面。
第三,突出运输包装的系统设计思想和包装标准化、集装化、绿色化、安全化和智能化的系统要求。在第五章运输包装系统设计中,分运输包装技术、容器设计、集装单元设计和信息功能实现等方面展开。在附录二中给出了运输包装系统设计指导书。
第四,适度引入*技术。如:包装件破损边界、能量吸收图、冷链运输包装技术、智能运输包装技术、动态设计技术、加速振动试验技术等。
第五,该课程涉及众多方面知识点,与其他课程交叉重叠多,这是处理的难点。我们对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围绕设计涉及要素,取舍知识点,与其他课程内容合理划分和衔接。

 


本书以培养学习者给出运输包装系统完整解决方案为主要目标,基于本书的“运输包装”课程教学应包含课堂教学、实验和运输包装系统设计三部分。实验包括缓冲包装材料缓冲性能实验和运输包装振动与跌落综合实验,运输包装系统设计为针对某一产品(机械产品、电子产品、食品、果蔬等)给出运输包装系统完??决方案。书后附录给出了“运输包装”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书、运输包装系统设计指导书和《运输包装》各章测验题。

 


本书的编著参阅和引用了大量的现有文献,包括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已在书后列出,引用标准已在书中列出。在此,向所有引用书籍、期刊论文和标准的作者深表感谢!

 


尽管作者经历了长期的努力编著出版本书,但由于本书涉及知识面广,限于作者的学识和经验,书中不足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感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603200/2018YFC16032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5100)的支持! 

 

 
 
 
 

商品简介

 

本书围绕物流中产品防护设计主题,系统介绍运输包装的原理、分析、设计和评价方法。内容包括:物流环境条件,脆值及其评价方法,缓冲包装材料,缓冲包装设计,运输包装系统设计,运输包装试验评价。

 


本书以设计为主线,按轻工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包装工程专业规范的要求组织知识体系,以运输包装设计涉及的六大方面组织章节展开,突出了运输包装设计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突出了运输包装的系统设计思想和要求。通过讲深讲透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试验评价技术,适度引入*运输包装技术和科研前沿成果,使内容体现先进性。

 

作者简介

王志伟,男,1963年12月生,教授,博导,现任暨南大学校长助理。 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等项目,成果获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无锡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担任国际包装研究联合会(IAPRI)理事会理事,《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编委,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包装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包装工程》和《包装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等。



目录

绪论
*节运输包装的发展
一、运输包装容器和集装器具的发展
二、运输包装技术的发展
三、运输包装设计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运输包装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节本书内容介绍
*章物流环境条件
*节物流环境
一、产品流通过程
二、产品流通基本环节
三、流通环境条件
第二节流通环境条件——冲击
一、装卸搬运过程的冲击
二、运输过程的冲击
第三节流通环境条件——振动
一、公路运输振动
二、铁路运输振动
三、水路与航空运输振动
四、运输过程振动数据的获取
第四节中国珠三角公路运输振动环境调查分析
一、振动环境调查
二、振动环境分析
第五节流通环境条件——压力
一、静压力
二、动压力
第六节流通环境条件——气象
一、温度及其影响
二、湿度及其影响
三、水分的影响
四、太阳辐射的影响
五、盐雾的影响
六、气压的影响
七、气象因素综合效应
第七节环境条件标准化
一、环境条件的分类
二、环境条件的分级与定量描述
第二章脆值及其评价方法
*节产品破损与脆值定义
一、产品破损
二、产品脆值
三、常用产品脆值数据
第二节产品冲击响应谱
一、产品冲击模型
二、加速度冲击波形
三、易损件响应分析
四、产品冲击响应谱
第三节产品破损边界
一、破损边界定义
二、破损边界讨论
第四节破损边界和脆值测定
一、测定方法
二、讨论
第五节包装件破损边界
一、包装件跌落破损边界
二、脉冲作用下包装件的破损边界
第三章缓冲包装材料
*节缓冲材料分类与性能要求
一、缓冲材料分类
二、缓冲材料性能要求
第二节缓冲材料的力学模型
一、线弹性材料模型
二、正切型材料模型
三、双曲正切型材料模型
四、三次非线性材料模型
五、一般的非线性缓冲材料模型
第三节缓冲材料组合
一、叠置
二、并列
第四节材料吸能表征——应力应变曲线
一、发泡塑料应力应变曲线
二、多层瓦楞纸板应力应变曲线
三、蜂窝纸板应力应变曲线
第五节材料吸能表征——能量吸收图
一、能量吸收图的概念
二、常用包装材料的能量吸收图
第六节缓冲系数
一、缓冲系数的概念
二、缓冲系数的测定
三、常用缓冲材料的缓冲系数曲线
第七节*加速度静应力曲线
一、*加速度静应力曲线的概念
二、*加速度静应力曲线的测定
三、发泡材料的*加速度静应力曲线
第四章缓冲包装设计
*节缓冲包装设计要求与步骤
一、缓冲包装设计要求
二、缓冲包装设计步骤
第二节缓冲包装结构设计
一、缓冲包装的形式
二、固定与分隔
三、多个缓冲结构组合
第三节缓冲垫设计——缓冲系数设计法
一、缓冲垫设计
二、缓冲系数设计法
第四节缓冲垫设计——*加速度静应力曲线设计法
第五节防振包装设计
一、包装产品的随机振动响应
二、产品加速度响应首次超过许用脆值问题
三、产品振动疲劳破损问题
第五章运输包装系统设计
*节运输包装系统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求
二、设计考虑
第二节物流运输包装技术
一、缓冲包装技术简介
二?冷链运输包装技术简介
三、智能运输包装技术简介
四、防潮、防霉运输包装技术
五、收缩包装与拉伸缠绕包装技术
第三节冷链运输包装技术
一、冷链物流
二、冷链运输包装技术
第四节智能运输包装技术
一、智能包装与智能包装系统
二、智能运输包装技术与应用
三、智能运输包装技术发展主要方向
第五节外包装容器设计一般要求
第六节外包装容器设计——瓦楞纸箱
一、瓦楞纸箱分类分型
二、瓦楞纸箱强度设计
三、瓦楞纸箱尺寸设计
第七节外包装容器设计——木包装箱
一、木包装箱分类
二、滑木箱设计
三、框架木箱设计
第八节外包装容器设计——塑料运输包装容器
一、塑料运输包装容器分类与结构
二、塑料运输包装容器结构设计
三、塑料运输包装容器性能设计
第九节外包装容器设计——金属运输包装容器
一、金属运输包装容器分类
二、金属桶(钢桶)
第十节集装单元的作用和分类
一、集装单元的概念
二、集装单元化的特点和作用
三、集装单元分类
第十一节集装单元设计——托盘
一、托盘分类与结构
二、托盘规格尺寸
三、托盘上产品(包装件)堆码与固定
四、托盘集装单元强度设计
第十二节集装单元设计——集装箱
一、集装箱的概念和分类
二、集装箱型号尺寸
三、集装箱标记及自动识别系统
四、箱内货物的支撑与固定
五、集装箱的装卸搬运
六、集装箱设计
第十三节运输包装件尺寸标准化
一、概念及作用
二、包装模数与运输包装件尺寸
第十四节运输包装标志
一、概念及作用
二、运输包装标志分类及内容
第十五节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
一、 GS1系统
二、编码体系
三、数据载体
四、数据交换
第十六节条码技术
一、条码的概念
二、一维条码的结构
三、条码的码制
第十七节EAN码
一、 EAN码的结构
二、 EAN码的逻辑式表示和符号表示
三、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四、 EAN码的尺寸
第十八节GS1128码
一、 GS1128码的结构
二、 GS1128码的符号表示
三、 GS1128码的尺寸
第十九节运输包装条码技术
一、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二、储运包装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
三、物流单元编码与条码表示
四、物流单元标签
五、二维码在运输包装的应用
第六章运输包装试验评价
*节运输包装试验评价概述
一、运输包装试验评价概念
二、运输包装试验分类
三、运输包装试验方法和标准
四、运输包装试验大纲
五、运输包装试验报告
第二节气候环境试验评价
一、温湿度试验
二、喷淋试验
三、盐雾试验
四、低气压试验
第三节振动试验评价
一、振动试验分类
二、试验设备
三、定频振动试验
四、变频振动试验
五、随机振动试验
第四节冲击试验评价
一、冲击试验分类
二、水平冲击试验
三、跌落试验
四、大型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
五、倾翻试验
第五节压力试验评价
一、堆码试验
二、压力试验
第六节机械搬运试验评价
一、起吊试验
二、夹紧搬运试验
三、叉车搬运和推拉搬运试验


参考文献
附录一“运输包装”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附录二运输包装系统设计指导书
附录三《运输包装》各章测验题


【作者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