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缓刑制度及司法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缓刑制度及司法实践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64 5.1折 4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玲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609672

出版时间2021-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2549267

上书时间2024-06-2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魏玲,湖北省公安县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中国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近年来,在《方圆》《广西法学》《法制与社会》等刊物上发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审查批捕阶段的适用与完善》《网络言论自由与刑法边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对策研究》等多篇论文。

目录
导论1

章缓刑和缓刑制度概论7

节缓刑的类型、定义和法律属10

一、缓刑的类型10

二、缓刑的定义18

三、缓刑的法律性质19

第二节缓刑的价值21

一、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22

二、促使罪犯再社会化24

三、符合经济原则24

第三节缓刑局限25

一、缓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正义26

二、缓刑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较弱27

三、缓刑的适用范围有限28

第二章缓刑适用29

节形式要件31

一、缓刑适用的罪种条件31

二、缓刑适用的刑种条件32

第二节实质要件35

一、域外缓刑适用的实质要件35

二、我国缓刑适用的实质要件37

三、“被害人因素”应成为缓刑适用的应然要求53

第三节排除条件58

一、缓刑适用排除条件的域外考察58

二、我国缓刑适用排除条件的内涵与完善59

第三章我国缓刑适用的司法现状63

节缓刑的裁量65

一、缓刑裁量的“隐形标准”65

二、缓刑裁量的“不太均衡”71

三、缓刑裁量的“不太确定”75

第二节缓刑的执行77

一、阶段:2020年7月社区矫正法实施以前77

二、第二阶段:2020年7月社区矫正法实施以后79

第四章我国缓刑适用的疑难问题研究81

节缓刑适用罪种条件研究83

一、数罪并罚情况下的缓刑适用83

二、对放火、故意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的缓刑适用89

三、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职务犯罪案件的缓刑适用91

第二节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研究93

一、以“情节严重”为成立条件的犯罪,能否适用缓刑93

二、被告人不认罪能否适用缓刑94

三、如何把握刑事政策对缓刑适用的影响95

第五章缓刑适用完善之路径99

节缓刑适用的立法完善101

一、明确缓刑适用的实质要件101

二、扩大缓刑适用的范围107

三、缓刑适用和执行方式的创新112

第二节缓刑适用的程序保障115

一、完善审前社会调查评估制度116

二、建立缓刑听证制度119

第三节缓刑适用与执行的司法实践121

一、缓刑适用的司法实践121

二、缓刑执行的司法实践128

结语135

内容摘要
本书总结了缓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理论基础,从程序保障、适用与执行的司法实践探讨了我国缓刑适用完善之路径,并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对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全书分为五个章节,研究了三个问题:一是缓刑和缓刑制度的适用;二是我国缓刑制度适用的司法现状及疑难复杂问题;三是我国缓刑制度适用完善之路径。

主编推荐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中国缓刑制度及司法实践”。之所以专门研究这一课题,源于近年来刑罚轻缓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司法工作者、学者开始反思重刑主义是否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威慑犯罪、保障人权,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作为刑法体系的重中之重——刑罚,轻者能剥夺财产权利、人身自由,重者能剥夺人的生命。在国家层面,刑罚是维护政权、阶级利益的手段;在普通群众层面,刑罚是令人畏惧的暴力工具;在社会层面,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并不需要残酷的极刑来维持社会的安稳,刑罚轻缓化是法治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立法和司法层面,虽然规定了管制、拘役和缓刑等较为轻缓的刑罚方式,但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效用,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真正实现司法实践的刑罚轻缓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