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未来 循环经济探索与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蓝色未来 循环经济探索与发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35 4.2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汉洪,邓学文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2854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298761

上书时间2024-06-2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汉洪,博士,环保公司董事。工商管理硕士,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师、碳资产管理师、气候现实项目(CRP、东莞市环保产业协会届秘书长。长期从事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工作,曾获“东莞市科步”。

目录
章 大话循环经济

节 循环经济从何而来

一、循环经济在胚胎中孕育

二、循环经济动了谁的蛋糕

三、循环经济实现车道转轨

第二节 循环经济驶向何方

一、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二、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三、循环性、综合性、战略性

第三节 循环经济与新时代手牵手

一、循环经济赢得“新蛋糕”

二、循环经济实现“新智慧”

三、循环经济突破“新前景”

第四节 循环经济驱动发展快车道

一、构建“美丽中国”

二、构建“开放中国”

三、构建“经济中国”

第二章 循环经济国内外经验

节 国外循环经济之道

一、整体开放性:百花齐放,芳香四溢

二、动态相关性:产业合作,优化调整

三、层次等级性:制约耦合,生态平衡

第二节 国内循环经济之道

一、引进—启动—推进:循环经济演进性

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物质流动多重循环性

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综合利益的统一性

第三节 对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考

一、循环经济时代之组织变革新方向

二、循环经济时代之组织变革战略考量

三、循环经济时代之组织发展蓝图

第四节 循环经济商业模式

一、战略定位

二、资源整合

三、盈利模式

四、融资模式

五、价值创造

第三章 生活循环经济回收与利用

节 生活垃圾治理新难题

一、传统消耗模式

二、新时代循环经济替代模式

三、“政府热,市民冷”:生活循环之弊病

第二节 企业循环经济价值优选化

一、循环经济价值链

二、循环经济供应链

三、循环经济产业链

第三节 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出路

一、法制化:经济循环“有形之手”

二、市场化:经济循环“无形之手”

三、“政府+市场”双管齐下

第四节 “环境+经济”开创绿色未来

一、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经济:企业发展推动力

三、“生态+发展”勇追绿色梦想

第五节 “技术+循环”跑出加速度

一、技术:增长新动能

二、循环:发展催化剂

三、循环技术经济新未来

第四章 工业循环经济回收与利用

节 做好“加减法”,引领华丽转身

一、生态:和谐共生式

二、循环:闭环流动式

三、可持续:发展平衡式

第二节 坚持绿色梦想,创建美丽未来

一、“工业绿色,效率发展”催化绿色

二、“企业+工业园+社会”绿色层次

三、“区域纵深,耦合发展”绿色方式

第三节 绿色创新:补短板

一、从企业驱动力视角看绿色创新

二、从政府驱动力视角看绿色创新

三、从供应链驱动力视角看绿色创新

第四节 绿色理念:推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绿色供给

二、助推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产业

三、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活力

第五节 “减-优-绿”:齐助力

一、减: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

二、优:大力发展先进产能

三、绿:走绿色低碳清洁高效之路

第五章 静脉产业园发展

节 静脉产业运行新转轴

一、以“旧”转“新”构建静脉产业

二、“手拉手”产业协同耦合

第二节 新趋势:管理智慧升华

一、完善政策体系

二、健全产业管理体系

三、优化园区产业布局

第三节 静脉产业园循环智慧

一、“全覆盖+全方位”智慧

二、技术协同改良

三、“开环管理”和“闭环管理”并举

第四节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一、德国:健全静脉产业回收体系

二、日本:全民环境教育事业

三、美国:建立静脉产业市场化模式

第六章 蓝色未来可持续发展

节 “蓝色”深入中国经济的肌理

一、加速蓝色经济的动能转变

二、实现蓝色经济产业转型升级

三、增强蓝色经济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 发力担当“蓝色未来”新支点

一、湾区:缔造未来

二、未来可期:蓝色经济模式

致谢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循环经济是推动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实现优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本书从大话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国内外经验、生活循环经济回收与利用、工业循环经济回收与利用、静脉产业园发展、蓝色未来可持续发展六方面逐层深入,一是让更多读者进一步了解循环经济,二是为建设现代化生态文明奉献一份微薄之力,并活跃循环经济方面的社会舆论气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