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媒介的圣贤 中华文化理想人格的传播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作为媒介的圣贤 中华文化理想人格的传播学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6.25 5.3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清果 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06388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595791

上书时间2024-06-2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福建省高校新世纪很好人才,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集刊主编。已在《靠前新闻界》《厦门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华夏传播学引论》等著作30部,主编《华夏传播学文丛》《经典与传播研究丛书》《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等5套丛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夏文明传播的观念基础、理论体系与当代实践研究”等10余项课题。

目录
总序 华夏传播学:构建传播学“中华学派”的必由之路 1

序  3

讲 华夏内向传播研究

第一章 无待逍遥:庄子《逍遥游》的圣贤内向传播观 3

第二章 修身日记:阳明后学成圣的内向传播实践 14

第三章 向死而生:晚明文人自撰墓志铭的精神通贤之路 28

第二讲 华夏人际传播研究

第四章 民胞物与:华夏人际交往观中的圣贤之风 43

第五章 贤者之识:“礼尚往来”中的人际传播理念与文化交往 59

第六章 守正如贤:《周易》中的人际传播角色观 72

第七章 行成于内:孝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际传播 85

第三讲 华夏大众传播研究

第八章 重构圣贤:媒介视角下孔子的圣贤形象如何在变迁中重塑 99

第九章 三畏四知:闽南地区关帝信仰的传播仪式观考察 111

第十章 贤者衣襟:端午节的传播仪式与文化认同考察 124

第四讲 华夏跨文化传播研究

第十一章 兼爱立命:墨子圣贤与生民间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141

第十二章 同异取舍:江户时代朱子显学的入乡随俗 155

第五讲 华夏身体传播研究

第十三章 在场—离场—空场:梅洛·庞蒂知觉场下的先秦儒家圣贤身体传播观 169

第十四章 以礼制情:华夏圣贤中庸型身体交往观 179

第六讲 华夏家庭传播研究

第十五章 谷神不死:道家对儒家“夫为妻纲”的批判与重构 193

第十六章 家风渐渍:华夏圣贤家风传播与效果研究 203

第七讲 华夏舆论与说服传播研究

第十七章 无我无他:作为传播贤者的纵横家 213

第十八章 礼乐教化:华夏舆论学视角下的圣贤观 222

第八讲 华夏修辞传播研究

第十九章 春秋行人:文言变革中的圣贤文化传播 231

第二十章 无定有定:孔子修辞思想的阴阳之势 243

第二十一章 比兴手法:圣贤文化传播下的《诗经》概念隐喻 254

第二十二章 纵横捭阖:作为中西方修辞思想之联结的《鬼谷子》 268

第九讲 华夏符号传播研究

第二十三章 衣以载道:华夏圣贤文化的深衣符号建构 281

第二十四章 生肖文化:华夏生肖符号中的圣贤理念 295

第十讲 华夏教育传播研究

第二十五章 以思成贤:华夏自我教育传播的逻辑进路 307

第二十六章 时空平衡:媒介视角下的儒家圣贤教化的偏向性 320

参考文献  329

后记331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研究作为媒介的圣贤及圣贤文化传播现象,即探讨并提炼以“圣贤”理想人格为媒介的华夏传播特色理论与传播范式。首先,“圣贤”是沟通天人的媒介,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贤”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价值之优选依据的人格化。圣贤文化的传播有别于“榜样传播”,不专指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而是华夏文明体系中“天人合一”思想结构的关键性环节。中国古代大多数哲学家或思想家皆通过诠释“圣贤”而建构起了对于宇宙存在与人类社会之理据的认知。其次,“圣贤”既是媒介又是讯息,圣贤文化的传播,是依据哲学家、思想家的知行体验,对传统经典(一般指先秦时期的原创经典)进行解码与重新编码的过程,也是译码者按照经典的指引在实践中不断追求人格理想的过程。再者,就圣贤文化的传播路径而言,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逐步下移,由“圣王”发展到“满街都是圣人”;另一方面逐步内化,由外王实践向单纯的道德修养转型。以士大夫为代表的知识阶层形成了群体专享的人格特质,而圣贤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也有其自己的独特模式。

主编推荐
.本书从圣贤作为一种媒介的角度看古代传播现象,视角较为独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